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最悲壯的一場戰役,1萬川軍迎戰6萬清軍,努爾哈赤被迫撤軍

明朝最悲壯的一場戰役,1萬川軍迎戰6萬清軍,努爾哈赤被迫撤軍

提及川軍,我們更多的想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四川抗戰。川軍的參戰、犧牲人數均位居全國首位。川軍中湧現了劉森、劉湘、饒國華等多位愛國將領,他們帶領將士們浴血殺敵,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古代也有有一支令人驚嘆的川軍,那就是明朝的川軍,他們不畏生死,熱血拚殺,充滿血性。1619年,明朝與後金爆發了薩爾滸之戰,這場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最終以明朝的失敗告終。戰爭結束後不久,陳策就率領川軍奔赴瀋陽。這支和平時期只作安全防範的軍隊,日夜不停,僅用了一天時間就抵達了瀋陽戰場。然而,這支被寄予厚望的軍隊並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堅如磐石的瀋陽因守軍的用兵戰略失誤,危在旦夕。守軍不堪一擊,潰散而逃,瀋陽僅一日就被攻克。

日夜趕路而至的川軍見此情景,心生憤懣。眼見城池被攻破,百姓面臨流離之苦,男兒之身,豈敢臨陣畏怯乎?面對山河破碎的景象,熱血男兒奮勇殺敵。選擇了軍隊,也就選擇了上陣殺敵,選擇了保家衛國,選擇了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壯志豪情。1萬川軍迎戰6萬清軍,沒有逃兵,毫不怯懦,川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面對水深火熱的瀋陽,面對國土的淪喪,作為明朝的將士怎能不熱血沸騰,如不能奪回瀋陽,還有什麼意義,還有什麼臉面。將士們熱血奮戰,拋頭顱,灑熱血,英勇作戰,絕不退讓。他們奮勇殺敵,手持大刀,與敵軍廝殺。支撐他們的不僅僅是保家衛國的理想和信仰,更是殺盡敵軍,一雪前恥的決心。我國古代先賢老子曾有一句話,「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兩軍實力相當的情況下,悲憤的一方可勝利。在這種情況下,川軍雖然兵力不足,但士氣高漲,面對之於自身六倍的敵軍,打的努爾哈赤的軍隊節節敗退。直到這時,努爾哈赤才真正認識到川軍力量的強大,面對已成定局的敗勢,努爾哈赤被迫撤軍,以免遭受更大的損失。金軍的敗退並非一勞永逸的,金軍躲進瀋陽城內,享受著城內豐富的資源。而城下的川軍卻因兵馬有損,立無援,糧草不足,情況糟糕。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不足的川軍士兵只能餓著肚子作戰,作戰實力大大削減。川軍苦等幾日,未能等到援軍,就爆發了與金軍最後的決戰。

這是一場殘酷的廝殺,川軍將士以鴛鴦陣式對抗敵軍,不敵金軍的猛烈攻勢,最終在筋疲力竭之時,死於金兵的刀下。這是一場榮耀之戰,川軍全軍覆沒,將領士兵無一生還,萬餘人全部戰死沙場。這場戰爭雖然以失敗作結,但它卻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川軍沒能打敗金軍,但他們誓死保衛祖國的每一寸疆土,絕不退讓,七十多歲的老將領以身殉國,以死明志,此乃真英雄也,這場戰役堪稱是明朝最悲壯的一場戰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諸葛讀史 的精彩文章:

一美國人對麥克阿瑟深感失望,率7萬多人投降日軍,卻被視為英雄
最勇猛的4大名將,一人深受漢武帝器重,一人率3萬人打敗56萬人

TAG:諸葛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