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趁中國芯痛 蹭心臟病葯 卸妝前盈利14億 卸妝後虧損14億!

趁中國芯痛 蹭心臟病葯 卸妝前盈利14億 卸妝後虧損14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時晨晨

從2017年3月份開始,每周一篇,葉檀財經共發表了48篇分析上市公司的文章。

這是一件笨事,市場上幾乎沒有人願意做,風險高,沒收益。我們遇到過各種事,發出文章,晚上的電話幾乎沒斷過,威脅沒停過。

笨事總要有人做,做的多了,手有餘香。檀香們,你們的支持是我們堅持的動力,多多支持,多多點贊,否則,你們再也看不到持續對上市公司定期說真話的人了。

分析上市公司,原意是儘可能的消除信息不對稱,最大程度的還原一家上市公司,如果能幫到投資者理性投資,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很多上市公司都在蹭風口,風口來了,二師兄插上翅膀飛一波。今年,情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中興事件後,沒做晶元的仍然高調宣稱做晶元蹭風口,真正做晶元的悄悄把名字由「XXX芯」改成「XXX微」。

納思達,實際控制人汪東穎、李東飛和曾陽雲,主要做印表機業務,但是會像投行一樣分拆業務,把最吸引人的「晶元」業務放到最顯眼的位置。

卸妝前盈利14億 卸妝後虧損14億

2014年以前,納思達營收比較「平穩」,規模在1.1億-1.6億間,增速在-11.42%和19.4%之間波動。2014年以後,營收啟動,2017年達到峰值,同比增長267.31%,規模213.24億。

(數據來源:公司歷年財報 製圖:葉檀財經)

以前無論營收升降,公司輾轉騰挪,保證凈利潤不虧損。凈利潤增速非常有意思,先大漲一年,然後慢慢往下滑兩年。

2016年,規律被打破,凈利潤大幅虧損2.72億。

(數據來源:公司歷年財報 製圖:葉檀財經)

再虧股票就要「帶帽」了,如你所願,2017年扭虧為盈,凈利潤飆升14.51億。

前一年還虧損幾個億,下一年就盈利14個億,業績招手即來,質量如何呢?

非常一般,凈利潤現金比率僅27.15%,拉長時間看,凈利潤質量一直比較差,偶爾兩年好轉,接著差。

(數據來源:公司歷年財報 製圖:葉檀財經)

2017年扭虧為贏,納思達是不是就此鹹魚翻身?來了解一下更真實反應公司日常經營狀況的營業利潤。

2014年以前,年景好的時候營業利潤還能增長27.46%,年景差的時候一下子跌掉97.89%,甚至大幅虧損。2017年,公司營業利潤虧損27.91億,是上市以來經營利潤總和的13.95倍。

卸妝前,納思達凈利潤增長14.51億;卸妝後,納思達扣非後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為虧損13.81億。

財務遊戲:增加利潤33.33億 商譽調減17億

陽光下沒有新鮮事,日常經營巨虧,要想盈利只能賣資產,或者賣房,或者賣子公司。

公司賬面上沒啥值錢的資產,上半年過去了,公司凈利潤巨虧21.14億。沒辦法,2017年7月10日,納思達只好把Kofax Limited賣掉,確認了14.79億元的投資收益。

這導致一個詭異的操作,公司調減商譽2.56億美元,約合18億人民幣。調減,直接在資產負債表上減少數字,而不是減記,因此不會影響當期凈利潤。

商譽只能減記,不能調減啊,這種花式操作,美國會計準則允許,叫「下推會計」。簡單來說就是,被併購的公司可以調整會計基礎,這直接影響被併購公司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

公司把大約18個億的商譽「計算」沒了,卻沒有對之前的凈利潤產生負面影響。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問題是,你變賣資產這麼點錢,也不能彌補那麼大缺口啊。

賣資產的同時,納思達動用了一個比較「高級」的會計科目——遞延所得稅。

為「真實」反映經營狀況,企業採取權責發生制,遵循謹慎性原則,該確認費用的就確認費用,該減值的就減值,該計提壞賬的就計提壞賬等等。

企業會計財務彈性太大了,稅務部門大手一揮,別跟我整這些有的沒的,資產,我只認賬麵價值;費用啥的,我只認錢,錢沒出去,就不算,錢出去了才算。

於是,企業和稅務部門的帳開始「打架」,企業怎麼能斗得過稅務部門,交稅當然得按稅務部門的帳來算,二者之間的差異計入遞延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又分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意思是,跟你自己做的帳相比,稅務部門現在要求你交的稅交多了,但是你現在多交的稅也不是白交的,你先把這個金額記到報表上,以後可以多賺錢了,可以少交點。

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意思剛好相反,根據稅務部門的賬本,你現在少交稅了,但「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以後賺錢了要多交。

納思達居然用上了美國的減稅政策,川普實施減稅計劃,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稅率從35%調降至21%。

納思達一聽,哇塞,太好了,我子公司在美國,享受減稅優惠政策,不但以後可以少交稅,財務上很多科目都變了,把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一整理,發現還能幫今年「變」出33.33億元的「利潤」,計入非經常性損益。

由於美國企業所得稅稅率發生變化,納思達硬是多「算」出了33.33億的利潤,連賣資產換來的利潤都比它「紮實」。

鍾情海外資產 美國公司在A股借殼上市

2014年,是公司的分水嶺,「香蕉人」珠海賽納成為納思達的控股股東。

2014年9月,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珠海艾派克借殼上市,控股股東更為珠海賽納,實際控制人由龐江華變更為汪東穎、李東飛和曾陽雲,公司主營業務由電氣業務變更為「晶元」業務。

跟珠海賽納相比,原控股股東龐江華真是太「小家子氣」,以前的併購小打小鬧,比如2011年以300萬美元的價格併購了墨西哥JDC礦業有限公司40%的股權,公司連續7年營收維持在1個多億,凈利潤維持在2000多萬,這種沒把公司經營好,又不會玩資本的企業,自然不受A股投(xiao)資(jiu)者(cai)們的青睞。

龐江華從2010年開始套現,累計套現3.6億,持股比例由41.14%下降至7.36%。

(數據來源:wind 製表:葉檀財經)

珠海賽納資本玩的大,還沒正式登台,2014年3月份一復牌,股價就來了6個一字板漲停,然後繼續上漲。

由於併購,公司營收告別長達7年的1億體量,達到4.8億;凈利潤告別2000萬的體量,達到2.09億。

A股市場如此給面子,珠海賽納更來勁了。2015年,以發行股份、現金購買方式收購了賽納科技耗材業務、美國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等子公司,進軍列印耗材領域。

果然,公司股價9個一字板漲停,12個交易日內累計上漲197.68%。

2016年,玩的更大了,來了個蛇吞象,以大約270億人民幣的價格溢價374.82%收購了美國利盟國際。

珠海賽納上台後,納思達對海外資產情有獨鍾,這從海外業務佔比就能看得非常清楚。

2013年,公司海外業務佔比才2.92%,但是2014年登台當年就攀升到29.38%。2017年,公司業務基本在海外,佔比高達93.94%。

(數據來源:公司歷年財報 製圖:葉檀財經)

這完全就是一家海外公司嘛!實際上也是,利盟國際在美國上市,被納思達收購後從紐交所退市,相當於美股「借殼」A股納思達上市。

奇葩:商譽是凈資產的7倍

納思達海外併購改變了公司業績,營收進入20億甚至200億的階段,凈利潤飆升到幾個億。

數量容易變,質量不易變。2014年後,公司營收和凈利潤上了好幾個台階,但是毛利率和凈利率只在重組當年有「膝跳反應」,下滑趨勢並未停止。

上市當年,公司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高達58.78%和35.53%,到2013年,分別下降至38.12%和1.71%,2014年反彈至61.09%和43.68%。毛利率最低下滑至26.59%,凈利率最低下滑至-4.69%。

(數據來源:公司歷年財報 製圖:葉檀財經)

海外併購最直接的影響是,商譽和無形資產暴增,公司資產質量急劇下降。

2016年,公司商譽高達188.10億,無形資產規模146.41億,占凈資產比重分別高達329%和422.6%,二者合計占凈資產的比重高達751%,佔總資產的比重高達64%。

(數據來源:公司歷年財報 製圖:葉檀財經)

A股小散其實買的是這些高溢價的「虛擬」資產,商譽虛無縹緲,但有些小散對無形資產抱有幻想,「說不定都是些有價值的專利和技術呢」。

想多了!這些無形資產中,跟客戶的關係標價61.74億,真正的硬資產,有形資產比重迅速下滑。

(數據來源:公司歷年財報 製圖:葉檀財經)

業務全在海外,信息披露的更少。

舉個例子,2016年5月10日,深交所發函問詢,根據規定補充披露標的公司的客戶和供應商情況。公司回答:這是美國公司,你的要求涉及商業機密,不能回答。2016年9月30日,就跟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簽署《國家安全協議》,從此以後就不再披露客戶和供應商情況。這已經在2017年財報裡面寫的清清楚楚。

信息披露少,投資者評估商譽核彈何時爆炸就比較困難了。

公司強調集成電路業務,2017年年報顯示,包括艾派克微電子、SCC晶元業務總收入約14.10億元,銷售毛利約9.87億元,毛利率約為70.02%。SCC晶元銷售額3.15億,凈利潤130萬。

以晶元的8.67億計,在2017年213億的營收中佔比只有4.07%,基因是印表機耗材加密晶元,這就成晶元龍頭了?趁著芯痛,蹭心臟病葯的名聲。

有些推薦標題是,納思達:弱周期晶元科技股成避險工具——我的娘咧,不要這麼誇張好不好。

時晨晨

1分鐘之前

刪除

? 葉檀, 馬靖昊, 子梟, 顧天傑, 趙十一等

劉姝威:原來可以這樣玩

夏草:我支持

Carson Block:吐槽已發小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臟病 的精彩文章:

心臟病的原因分析和解決方法
心臟病發作前不難察覺,如出現這5個情況,別拖著不去醫院

TAG:心臟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