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末梢采血操作共識

中國末梢采血操作共識

本文來源:中華醫學雜誌, 2018,98(22): 1752-1760.

靜脈血和末梢血為臨床常用血液檢測標本。隨著檢驗醫學技術現代化、微量化、便捷化的不斷發展和日益完善,末梢血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由於兒童自主配合依從性差、血管纖細,在靜脈血標本採集過程中,相比成人采血成功率低、併發症發生率更高,因此末梢血採集在兒科臨床工作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與靜脈血相比,末梢血影響因素較多,如採集過程操作不規範,易導致檢測結果變異或不準確,因此規範末梢采血操作至關重要。目前我國缺乏末梢采血操作的統一標準和規範,國外的相關指南又難以符合我國的實際需求。為規範我國末梢采血操作流程,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兒科疾病檢驗醫學專家委員會和世界華人檢驗與病理醫師協會共同制定了本共識,旨在提供中國末梢血液標本規範化採集操作的參考依據,提高末梢血標本檢驗質量。

本共識的適用範圍

1.末梢血液標本的臨床應用範圍:

目前,末梢血主要用於全血細胞分析、血型、血糖、血沉和新生兒篩查等檢驗項目。隨著現代檢驗醫學技術的發展,一些既往用血量較大的項目也建立了快速微量法,如微量元素、感染性標誌物、傳染性疾病的抗體以及床旁檢測項目等。此外,許多新項目還在不斷開發中,末梢血的臨床應用具有廣闊前景。

2.本共識適用人群:

本共識適用於兒科患者、特殊成人患者及其他適用於末梢血檢驗的受試者。對於6歲以上的受試者可優先考慮用靜脈血進行檢測。

特殊成人患者包括嚴重燒傷患者、極度肥胖患者、具有血栓形成傾向的患者、老年患者、需要保留淺部靜脈用於靜脈給葯治療的患者、淺部靜脈不易獲得或非常脆弱的患者、需自行采血檢測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對靜脈穿刺恐懼的患者以及需行床旁檢測的患者。

應注意,若患者脫水或由於其他原因(如外周性水腫)導致外周循環不佳,可能無法通過皮膚穿刺採集到合格的血標本,不建議進行末梢采血檢測。

術語和定義

1.末梢采血(capillary blood collection):

末梢采血又稱皮膚穿刺采血法,臨床通常在手指或足跟特定部位穿刺,採集毛細血管血液(即末梢血)進行檢驗。

2.末梢血(capillary blood):

即毛細血管血液,成分包括微動脈血、微靜脈血及少量組織液。

3.穿刺(puncture):

使用針尖、刀片或自動末梢采血器刺穿皮膚的過程,獲取的血液用於檢驗。

4.標本(specimen):

通過採集方法獲取的機體部分體液或組織,用於測定、研究或分析其中的一項或多項特徵從而判斷機體整體狀況。

5.末梢采血器(skin puncture device):

用於穿刺皮膚獲取末梢血樣的設備,通常為鋒利的針或刀片。備註:對於末梢血穿刺使用的器具稱謂尚未統一,如采血針、采血器、穿刺針等,為達成統一避免誤解,在術語說明及正文中統一稱為末梢采血器。

6.末梢采血管(container for capillary 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

用於收集、儲存皮膚穿刺後獲取的末梢血標本的容器,容器內可含有抗凝劑或促凝劑以滿足不同檢驗項目的需求。

7.微量采血吸管(microhematocrit tubes):

為一次性使用的可帶有定量標識的中空玻璃或塑料材質吸管,血液可通過虹吸作用流入管內。

8.激光采血儀(laser blood sampling equipment):

一種利用激光脈衝,作用於末梢指端皮膚處,使得表皮組織瞬間溶解、汽化形成穿孔,從而實現採集血液樣本目的的醫療儀器。

末梢采血標準操作流程

(一)環境、采血人員和一般物品的準備

1.采血環境的準備:

建議為受試者和采血人員提供專用的末梢采血場所。該場所應具有充足的照明,為采血人員的操作提供合適的光源。具備適宜的通風系統,保證空氣流通。每個采血位應配備兩把潔凈、高度可調節的椅子和潔凈的操作檯面,供醫護人員和受試者使用。根據檢測項目的需要還應提供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裝置和一次性紙巾。設立采血等候區,提供座椅,方便受試者等候及按壓止血休息時使用[3]。

2.采血人員的準備:

采血人員應按照BSL-2級實驗室生物安全要求做好個人防護工作。采血人員上崗前必須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WS/T 313-2009》要求的七步洗手法洗手。具體洗手步驟見圖1。(1)用水濕潤雙手,再取無菌肥皂液;(2)充分搓洗10~15 s,注意指尖、指縫、拇指、指關節等處,範圍包括雙手、手腕及腕上10 cm;(3)流動水沖洗;(4)取一次性擦手紙巾擦乾雙手。在為每位受試者采血前,應使用快速手消毒劑塗擦雙手1遍,仔細搓擦至手背、手心和手指等各處,作用1~2 min直至溶液完全揮發即可。

註:A圖:掌心搓掌心;B圖:手指交錯掌心搓手背,兩手互換;C圖:手指交錯掌心搓掌心;D圖:兩手互握互擦指背;E圖:拇指在掌中轉動,兩手互換;F圖:指尖摩擦掌心,兩手互換;G圖:一手旋轉揉搓另一手的腕部、前臂,直至肘部;交替進行

圖1 七步洗手法示意圖

3.采血用品的準備:

末梢采血前應檢查下列物料是否備齊:醫囑執行單、消毒液(異丙醇或75%醫用乙醇用於受試者採集部位消毒、速干手消毒液用於工作人員的手消毒;兒童及新生兒禁止使用碘伏)、無菌棉簽/球、創口貼(必要時)、長平鑷、置鑷筒、末梢采血器、末梢采血管、微量采血吸管/橡皮吸頭(如需要)、一次性醫用橡膠手套、口罩、試管架、記號筆、條形碼、利器盒、醫療垃圾桶、標本採集信息接收系統(如LIS)。

4.物品選用說明:

(1)末梢采血器:末梢采血的穿刺設備已由最初的三棱針、柳葉針發展到目前具有安全性、簡單性、微痛性、可靠性的安全采血器,包括觸壓式末梢采血器、按壓式末梢采血器和專門針對足跟采血的足跟采血器。新型的末梢采血器一般具有穿刺深度恆定、針頭不暴露、出血量充分、一次性使用等特點。此外,激光采血儀也可以作為一種采血工具。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使用安全型采血器。各種采血器的特點包括:觸壓式/按壓式一次性末梢采血器:采血針或刀片一般選用不鏽鋼材料且經射線消毒,針尖鋒利並具有多種切面設計。採用彈簧式設計,穿刺迅速,穿刺深度恆定,可明顯減輕受試者的疼痛和緊張程度,保證采血質量;且穿刺後針/刀片永久回縮,杜絕重複使用,在減輕受試者痛感的同時,可避免針刺傷的發生,尤其適合兒童使用。操作者可綜合檢測項目的需血量及受試者的情況(年齡、體重等)選擇不同規格型號(針管外徑和穿刺深度)的采血器(表1)。三棱針:傳統用於末梢采血的三棱針對操作人員穿刺技術要求較高,穿刺深度難以控制,且痛感較明顯,創面容易污染;暴露的針頭容易使患兒產生恐懼感、依從性差。激光采血:激光采血的原理是利用其強大的激光脈衝,瞬間穿透皮膚形成出血點。這種采血器形成的創口極小,采血的深度可根據受試者的皮膚狀況進行調節,因其與受試者皮膚沒有任何接觸,可避免醫源性交叉感染。但激光采血儀采血時會發出噼啪的爆裂聲和輕微的皮膚燒焦氣味,或令受試者感到不安。(2)末梢采血管:種類:全血管——常用添加劑為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紫帽管);血清管——分為紅帽管和黃帽管,紅帽管無添加劑,黃帽管添加劑為促凝劑及惰性分離膠;血漿管——分為綠帽管和淺綠帽管,綠帽管添加劑為肝素鋰,淺綠帽管添加劑為肝素鋰、惰性分離膠。使用建議:應選用管壁光滑、添加劑比例恰當、噴塗均勻、標記清晰的末梢采血管。血液應易於混勻,避免微小血凝塊產生,以保障檢驗結果的準確性。(3)微量采血吸管/乳膠吸頭:可用於對採集的末梢血進行定量轉移。(4)消毒液:推薦使用75%乙醇或異丙醇進行消毒。避免使用碘伏/聚維酮碘進行消毒,因其可污染血液樣本並對血鉀、血磷和尿酸的檢測結果帶來影響。此外,研究表明葡萄糖酸洗必泰可導致皮膚損害,因此2月齡以下的嬰幼兒不建議使用。

表1 常用采血器規格與外徑的對應關係及預期采血量

註:采血器規格與外徑公制尺寸的對應關係來源於GB 18457-2001(等同於ISO 9626:1991);由於生產廠家不同,同一規格的采血器可有穿刺深度不同的產品,如同樣為25G的采血器,穿刺深度可以有1.8 mm和2.4 mm等多種規格。另外,部分足跟采血器為刀片結構,可按照廠家推薦的穿刺深度、規格及受試者情況(早產兒或足月新生兒)綜合考慮選擇合適的采血器

(二)受試者信息核對與受試者準備

1.受試者信息核對:

采血前,工作人員應與受試者建立和諧的氣氛,充分溝通並獲得信任,向受試者或其陪同者耐心解釋將要進行的操作,消除受試者疑慮和恐懼心理,取得受試者對於操作的知情同意。受試者信息核對內容至少包括:檢驗項目、受試者編號(住院號/門診卡號)、姓名。如受試者年齡小或者因疾病無法回答問題時,由其看護人或者家庭成員代為回答,如果無看護人員在場情況下,應該通過受試者腕帶信息進行核對,並將上述信息與醫囑信息進行核對。

2.受試者準備:

(1)受試者評估:評估受試者身體狀態,穿刺部位皮膚及血液供應狀況。了解受試者是否正在接受影響檢驗結果的相關治療,是否按需禁食,是否對乳膠過敏,確認受試者口中無異物,以防穿刺時吞咽,造成氣管阻塞。(2)受試者禁食要求:全血細胞分析、微量元素、感染性標誌物、病原體抗體等檢測一般無需禁食。其他檢測項目請按項目要求選擇是否禁食。空腹一般指禁食後8~12 h;對於嬰幼兒,既要保證血標本採集的質量,又不能讓受試者禁食過久,可根據以下規律來控制其禁食時間:母乳餵養的受試者,只需禁食2~3 h或下次餵養之前;配方奶餵養的受試者,禁食3~4 h或下次餵養之前;若受試者已經添加輔食,一般禁食5~6 h或下次餵養之前;若受試者與成人一樣的飲食,禁食至少8 h。(3)受試者體位準備:協助受試者取舒適體位,充分暴露采血部位。一般取坐位,坐在可升降的椅子上。對於低齡受試者需在其陪同者協助下固定,固定方式見圖2。穿刺前的固定:看護人或者家庭成員坐在采血椅上,將受試者放於雙膝上;交叉雙腿,夾住和固定受試者的下肢;從受試者胸前將其環抱,並夾緊其非采血手臂;牢牢固定受試者采血手臂的肘部;用另一隻手將受試者的手腕固定住,使其手掌保持在手腕平面下方。穿刺中的固定:要求陪同者規律地按壓和放鬆受試者手腕,以確保充足的血流。儘可能少脫上衣,注意保暖或讓陪同者用毯子包住受試者,僅露出采血位點。避免過度按壓手指,因可導致溶血或血流不暢。(4)受試者情緒的安撫:通過溫和的言語和動作安撫受試者,保持其情緒穩定。受試者情緒過於激動(如低齡患兒過度哭鬧)可能會影響血液某些成分的檢測結果,因此對於來自嚴重哭鬧受試者的標本,需特別標註。

註:A圖:指尖穿刺固定;B圖:足跟穿刺固定

圖2 陪同者協助固定患兒示意圖

(三)采血管唯一標識

首先進行雙身份識別,再採集標本。建議於核對醫囑信息和受試者評估後、皮膚穿刺前,在采血管上粘貼條形碼或者進行相應的手工標識。條形碼標識信息應包括:受試者姓名、出生日期、性別、唯一標識(如住院號/門診號等)、檢測項目、標本類型、醫囑申請醫生、采血者信息、採集時間和日期。採用手工標識時必須保證標識的唯一性,並可溯源。手工標識至少包括受試者姓名和唯一編號。在粘貼條碼時注意盡量保證條碼線在同一平面,傾斜角度應

(四)手消毒

穿刺前須佩戴無粉手套,給每位受試者采血時應使用快速手消毒方法對手套表面進行消毒或更換手套並消毒。條件允許情況下,推薦每採集一人後更換手套。如無法做到一人一換,可根據WHO醫療活動中手衛生指南的要求,當手套使用頻率達10次,建議更換手套。在手套出現破損、污染或為傳染性疾病患者采血後,必須更換手套。

(五)選擇穿刺部位、確定穿刺深度

1.穿刺部位的選擇:

常見穿刺部位為手指和足跟,應選擇溫度正常的、無傷疤、傷口、瘀傷、皮疹、燒傷或感染的健康皮膚部位穿刺。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CLSI)建議1歲以內嬰兒採用足跟采血、1歲以上兒童採用指尖采血;WHO建議出生6個月以內(體質量約3~10 kg)的嬰兒採用足跟采血,出生6個月以上(體質量>10 kg)的較大嬰兒採用指尖采血。考慮到國情與臨床實踐的可操作性,本共識在WHO規定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1)新生兒及6個月以內不適於指尖采血的嬰兒(體質量約3~10 kg):由於新生兒(0~28 d)手指皮膚表面到指骨的最大厚度約為1.2~2.2 mm,採用手指采血容易傷及骨骼,可能引起感染等併發症,因此對於新生兒及6個月以內不適於指尖采血的嬰兒(體質量約3~10 kg),推薦選擇足跟內側或外側采血(圖3)。(2)28 d以上較大嬰幼兒及兒童:對於28 d以上較大嬰幼兒(體質量>10 kg)及兒童一般採用手指采血,推薦選擇中指或無名指指尖的兩側。因手指端分布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如在指尖中部取血,會使尺神經和正中神經的神經末梢同時受到刺激,引起的疼痛感較強,因此在指側取血可減輕疼痛。此外,每個手指的屈指肌腱都有滑膜囊包裹,拇指和小指的滑膜囊可直接通向掌心深部,如發生感染可能繼發整個手掌深部感染,而中指、無名指的滑膜囊相對獨立,因此較為安全(圖4)。(3)不適宜皮膚穿刺的部位:禁止穿刺新生兒足弓區域:穿刺該區域可能導致神經、肌腱和軟骨的損傷,且足跟穿刺深度應控制在2.0 mm以內;禁止穿刺新生兒的手指:新生兒皮膚表面到末端指骨的最短間距為1.2~2.2 mm,指尖采血容易傷及骨骼,從而引發局部感染和壞疽等併發症;禁止穿刺腫脹的部位:腫脹部位積聚的組織液會污染血樣本;避免穿刺近期穿刺過的部位;避免穿刺耳垂。

註:箭頭所示陰影區域代表推薦穿刺區域

圖3 足跟穿刺的推薦部位

註:陰影區域代表推薦穿刺區域

圖4 指尖穿刺的推薦部位

2.穿刺深度選擇:

穿刺過度可能會引發小兒神經、肌腱和骨骼的損傷,因此,從受試者安全形度考慮,穿刺時應注意把控穿刺力度和深度。本共識參照WHO的相關指南和CLSI發布的"診斷用末梢血標本採集程序與裝置-第6版"(GP42-A6),並結合我國臨床實踐經驗,推薦按照不同年齡、體重和穿刺部位選擇穿刺深度(表2)。

表2 受試者末梢采血穿刺部位和深度推薦

(六)按摩或熱敷穿刺部位

采血前輕輕按摩采血部位,促進局部組織血液循環。對於血液循環不佳的受試者可進行適當熱敷。

(七)消毒穿刺點

穿刺前應使用75%乙醇或70%異丙醇溶液消毒的棉簽或棉片對穿刺點進行消毒。消毒後應待其自然乾燥以使消毒劑發揮作用。不應提前拭去消毒劑以免影響消毒效果。

(八)末梢采血器的選擇

根據檢測項目需要的采血量選擇末梢采血器。

(九)皮膚穿刺

使用回縮式末梢采血器時,建議遵循以下皮膚穿刺程序(圖5)。消毒穿刺部位,並使其乾燥;末梢采血器從包裝中取出;如果末梢采血器有保護罩或者觸發鎖,按照生產廠家的推薦,取出或打開;按照生產廠家說明,用手指握緊末梢采血器;緊緊握住受試者足部或手指,防止其發生突然運動;將末梢采血器置於受試者的足跟或手指皮面上,並告知受試者即將進行穿刺;啟動末梢采血器,進行穿刺;將末梢采血器從皮膚上取下,棄於利器盒中。如條件有限,使用不可回縮式采血器穿刺時,應往同一方向平穩穿刺,注意不要用力過大,避免穿刺過深,在到達預定穿刺深度後,應拔出末梢采血器,立即棄於利器盒中。注意事項:不可在同一位點立即重複穿刺(兩次刺入)。

註:A圖:固定穿刺位點;B圖:消毒穿刺位點;C圖:穿刺;D圖:擦去第一滴血;E圖:樣本收集;F圖:樣本混勻

圖5 末梢采血流程圖

(十)去除第一滴血

第一滴血可能含有過量的體液會影響檢測結果,所以選好位點進行穿刺後,應使用無菌棉球/棉簽擦去第一滴血(除非即時檢測裝置廠家說明書中要求檢測第一滴血)。

(十一)採集順序

末梢血標本採集的順序與靜脈采血的順序有所不同,同時採集多個末梢血標本時應按照以下順序:(1)全血標本(EDTA抗凝劑);(2)使用其他添加劑的全血或血漿標本;(3)血清標本。

由於末梢采血管不是真空管,無需經過采血器穿刺進樣,因此添加劑之間沒有交叉污染的機會。將EDTA管放在第一管採集是因為如果延遲採集,對皮膚穿刺傷口的擠壓有可能激活患者凝血途徑,增加血小板聚集的概率,進而導致血小板計數假性降低。隨著時間的延長,血小板聚集以及纖維蛋白原激活的概率增加,即微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增加。而血漿管內含抗凝劑,期望得到的是抗凝充分的血液,因此需先於血清管採集。血清管內含促凝劑或不含添加劑,因此可放於最後採集。

對末梢血採集有特殊要求的項目,如新生兒篩查、血鉛、微量元素檢測等,具體的採集順序及相關流程見第七部分:注意事項。

(十二)標本採集

從採集點的下方捏住穿刺位點,輕柔、間歇性地對周圍組織施加壓力,增加血流量。末梢采血管觸到第二滴血液,使末梢采血管集液口與穿刺點呈30°~45°收集血液,血液沿管壁滑入采血管底部。如果血滴卡在採集管頂部,可輕輕彈一下試管表面,促使其流入試管底部。備註:(1)如使用微量采血吸管,用微量采血吸管接觸到第二滴血液,血液通過虹吸作用流入管內,拭去管尖外壁附著的血液,操作時微量采血吸管頭部不要接觸其他物體表面,以免造成血液樣本污染。(2)末梢血標本如需稀釋時,用微量采血吸管接觸到第二滴血液,血液通過虹吸作用流入管內,拭去管尖外壁附著的血液,將吸管伸入裝有稀釋液的試管底部,慢慢排出吸管內的血液,並用上清液沖洗管內余血2~3次,最後輕輕將試管內的液體混勻,切勿大力振蕩。

採集血量應達到采血管廠家要求的適宜血量,血量過多易形成血凝塊,血量不足可導致血細胞形態學變化。如採集部位血液已經凝固,採集不到足夠血樣時,應更換其他採集部位,另取新的末梢采血器重新採集。每次取血量不應超過所使用采血器限定的最大採集量。

(十三)標本混勻

採集後應封閉抗凝管帽,按照採集容器說明書建議進行混勻,防止血液標本的凝固。應上下顛倒混勻或輕彈混勻(圖6,圖7),避免劇烈振搖而導致標本溶血。

註:A、B圖示上下顛倒混勻血液標本

圖6 血液標本輕彈混勻示意圖

圖7 血液標本上下顛倒混勻示意圖

(十四)穿刺後按壓

采血結束後應立即使用消毒棉片或棉球對穿刺點進行按壓,指尖采血後的受試者應稍微抬起采血手臂,足跟采血後的嬰兒應將腳抬高至高於身體的位置,按壓穿刺點直至止血。

2歲以上受試者可在傷口處粘貼創口貼止血。不推薦2歲以下受試者使用創口貼或繃帶,以避免膠帶刺激皮膚或繃帶纏繞造成危險。

(十五)采血後物品處理

采血後應告知患者或陪同者將止血棉球放置入醫療垃圾桶內。存在銳器刺傷風險的末梢采血器應棄於有蓋利器盒中,容器應具有清晰的生物危害品標識。對於住院受試者,采血後應注意整理操作中使用的所有物品,小心清理遺留在受試者床上的所有物品,杜絕遺漏,以免發生意外。在接觸下一位受試者前,采血者應根據規定進行手部消毒。

(十六)核對和記錄

采血後應再次核對受試者信息,並核對標本情況,檢查是否所有採集容器均採集到足夠的血液。有條件的醫院,標本的每個交接環節均可由條碼掃描器判讀容器上的條形碼來確認信息,驗證交接者的身份,準確記錄每個交接環節的時間。

標本的保存及運輸

實驗室應制定標本的採集及運送手冊,以指導標本的保存及運輸。

1.保證安全:

採集完成的標本由經過培訓的專人負責運送,運送過程需符合檢驗項目的運送要求,同時避免發生暴露。

2.轉運要求:

應採用防水、防漏、結實並有明顯生物安全標識的運送箱轉運樣本。

3.控制溫度:

運送溫度不可過高或過低,一般情況下,15~25 ℃即可。特殊情況時,具體溫度要求參照檢驗項目作業指導書。

4.控制時間:

嚴格控制運送時間,在檢測項目要求的時間內儘快運送。

5.保證質量:

運輸時將標本固定在架子上保持直立。應採取防震蕩措施以免血液震蕩引起細胞破碎、溶血等對檢測項目產生影響。

末梢血採集過程中受試者的

常見情況及處理方法

1.穿刺點出血:

原因:采血後按壓穿刺點的方法不正確或受試者本人凝血機制不良可造成穿刺點出血。處理方法:標本採樣人員應正確指導受試者或陪同人員按壓采血部位及提示按壓的時間。具體做法:按壓穿刺部位,按壓時間至少為30~60 s。按壓過程中不能移開棉球查看局部情況或鬆開手指。

2.局部血腫:

原因:穿刺過淺或過深,穿刺過程不順利致重複穿刺,或按壓時的揉搓等,均可使血液從血管外溢引起血腫。處理方法:發生血腫應及時處理,在腫脹部位及時冷敷,冷敷時及時觀察局部皮膚變化避免發生凍傷。冷敷48 h後改熱敷血腫部位。同時,應加強標本採集人員的操作技術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儘可能做到一次穿刺採集到足夠血量;做好受試者身體固定的工作,避免誤傷受試者。采血過程應注意觀察血流情況及受試者有無不適感,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3.疼痛:

原因:采血器對受試者皮膚、末梢血管等刺激可產生不同程度的刺痛感。處理方法:穿刺時注意技巧,穿刺前繃緊穿刺部位皮膚,穿刺動作輕柔,盡量減輕受試者疼痛。

4.暈針、暈血:

原因:由於受試者心理因素、體質、體位、疼痛刺激等可引起暈針現象;對血液有恐懼感或對采血極度恐懼也可引起暈血現象。處理方法:采血前應鼓勵受試者,消除緊張情緒。操作時避免反覆穿刺或采血時間過長,造成受試者心理恐懼。在操作過程中觀察受試者是否有面色蒼白、心慌氣短、出冷汗、雙眼上翻等癥狀,如出現暈針暈血現象,應立即將受試者平卧,口服葡萄糖液,觀察心率及血壓,一般情況下恢復良好。有暈針暈血史的受試者,選擇平卧采血。

5.止血困難:

原因:由於受試者本人凝血機制不良可能造成止血困難。處理方法:延長穿刺點的按壓時間,對於仍然無法止血的受試者,應請臨床協助查找止血困難的原因,並及時對症處理。

末梢血採集操作中應急情況處理

1.標本溢灑:

在運輸過程中如發生標本的意外滲漏或溢出時,應立即用紗布或紙巾覆蓋溢灑處,傾倒含氯消毒劑或75%的乙醇作用適當時間(30 min),然後將紗布、紙巾及破碎物品移置於醫療垃圾箱中,隨即用消毒液擦拭污染區域;同時向實驗室負責人報告,並做好相關記錄(時間、地點、溢出物、處理方法及處理效果)。

2.意外暴露:

工作人員如果在末梢血採集過程中發生銳器傷時,應立即處理傷口:在傷口旁輕輕擠壓,儘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應及時用75%乙醇或0.5%碘伏進行消毒,並包紮傷口;如果受試者血液污染工作人員的皮膚黏膜,應反覆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如果受試者血液污染工作人員的眼部,應及時使用洗眼器沖洗,並及時到眼科就診或諮詢。及時向醫院的感染管理部門和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同時,儘早採集暴露人員的血液標本進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檢查,並進行血清學追蹤。如果確診已經暴露於經血傳播的疾病(HIV/HBV/HCV),則應該及時注射相關疫苗和接受相關預防治療。

注意事項

(一)新生兒篩查標本的採集(濾紙干血斑樣本的採集)

新生兒篩查的標本應單獨採集。具體可見衛婦社發[2010]96號衛生部修訂《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範(2010版)》。

(二)末梢血血鉛檢測操作規範及注意事項

末梢血血鉛的標本應單獨採集。具體可見衛醫發[2006]10號衛生部《血鉛臨床檢驗技術規範(2006版)》。

(三)末梢血微量元素標本採集及注意事項

1.標本類型:

末梢全血標本或末梢血清樣本。

2.器具選擇原則:

(1)采血管選用:血清樣本應使用微量元素血清收集管,全血標本應選用廠家推薦的微量元素收集管。當需要定量採集標本時,可採用帶定量刻度的微量采血吸管。(2)采血器具:推薦使用末梢安全采血器(針芯為不鏽鋼材質)。(3)采血部位的清潔與消毒原則:單獨使用乙醇消毒無法有效預防微量元素污染,建議肥皂水清洗2遍後再用乙醇消毒穿刺位置,不要使用含碘的消毒劑。操作採集時佩戴無粉手套。(4)采血管選用順序:多管採集時,微量元素應首管採集。

3.樣本採集一般流程:

採集時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用肥皂水清洗消毒位置後,用一次性紙巾拭乾,再用乙醇消毒,自然待干。穿刺及標本收集過程參見本共識。末梢血微量元素的末梢血清和全血製備依據廠家說明書對標本進一步處理。

4.特殊檢測項目注意事項:

(1)血鐵:無特殊要求。(2)血銅:樣品採集直到最後一步分析均應嚴格注意防止污染。全部玻璃器皿必須在約4 mol/L的硝酸(HNO3)中浸泡過夜,再用去離子水徹底沖洗乾淨。(3)血鋅:需嚴格注意防止污染,全部玻璃及塑料器具都應用酸液仔細洗過。另外,細胞中鋅濃度是血清/血漿的10倍以上,因此要確保樣本無溶血發生。

5.其他檢測項目注意事項:

(1)血鋁:所用玻璃或塑料器具必須使用酸或EDTA溶液徹底沖洗乾淨。(2)血砷:樣本應儲存在-20 ℃。(3)血鎘:避免使用玻璃材質采血管。(4)血鉻:避免使用不鏽鋼針,可使用硅化針;所用采血管應經酸洗過。(5)血鈷:避免使用不鏽鋼針,所有與樣本接觸的器具都應被酸洗過,樣本處理需要潔凈的空氣環境。(6)血錳:分泌的汗液中有錳,所以必須清潔皮膚。因為非蒸餾水錳含量>1 mg/L,所以儘可能使用蒸餾水沖洗。(7)血硒:容易受到血液中各種蛋白的影響,儲存期間應避免蛋白質沉澱,短期儲存應

(四)末梢血清(血漿)樣本的製備

製備末梢血清或血漿樣本時,建議末梢采血量至少為200 μl以上,標本採集後應該立即送檢,對標本進行離心獲得血清或血漿(離心條件:預置惰性分離膠采血容器,設置離心力為6 000~15 000×g,至少離心90 s;無惰性分離膠采血容器,最小離心力為2 000×g,至少離心3 min),分離的血清/血漿應及時檢測。

註:離心力可以通過以下公式得出:g=r×1.12×10-5×rpm2。r為有效離心半徑,即從離心機軸心到離心管桶底的長度,單位為cm。rpm為離心速度。

(五)血塗片的製備

參照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頒布《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版)的血塗片製備的相關內容。

委員會成員

項目主持者:張曼,世界華人檢驗與病理醫師協會會長

基金項目負責人:倪鑫,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院長

分項目主持者:宋文琪,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兒科疾病檢驗醫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華人檢驗與病理醫師協會常務委員

起草人:宋文琪(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檢驗中心);江詠梅(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檢驗科);楊紅玲(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檢驗部);張泓(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檢驗科);徐錦(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臨床檢驗中心);李啟亮(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檢驗中心);王艷(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檢驗中心);胡立新(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檢驗中心)

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兒科疾病檢驗醫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宋文琪(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檢驗中心);副主任委員:尚世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實驗檢驗中心);徐錦(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臨床檢驗中心);委員(按姓氏漢語拼音排列):邊興艷(大連醫科大學附屬大連市兒童醫院檢驗科);曹三成(西安市兒童醫院檢驗科);陳紅兵(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檢驗科);成玲(福建省婦幼保健院醫院感染管理科);段榮(江西省兒童醫院檢驗科);樊茂(昆明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檢驗科);郭振欣(鄭州兒童醫院檢驗科);賈偉(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醫學實驗中心);江詠梅(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檢驗科);李貴霞(河北省兒童醫院檢驗科);劉海鵬(安徽省兒童醫院檢驗醫學中心);馬東禮(深圳市兒童醫院檢驗科);馬洪剛(瀋陽市兒童醫院檢驗科);馬麗娟(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檢驗中心);莫麗亞(湖南省兒童醫院檢驗中心);潘秋輝(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檢驗科);龐保軍(山東聊城市人民醫院檢驗科);渠巍(貴州省婦幼保健院/貴陽市婦幼保健院/貴陽市兒童醫院檢驗科);佘尚揚(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檢驗科);沈立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檢驗科);沈永明(天津市兒童醫院檢驗科);石磊(甘肅省兒童醫院檢驗科);唐寧(廣西科技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廣西柳州市婦幼保健院醫學遺傳科);王潔(海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檢驗科);吳亦棟(杭州市兒童醫院檢驗科);向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兒童醫院檢驗科);楊紅玲(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檢驗部);楊銘華(哈爾濱市兒童醫院檢驗科);楊治理(內蒙古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婦產醫院檢驗科);張泓(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檢驗科);張樂海(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科教外事科);張鵬輝(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檢驗科);張文利(烏魯木齊兒童醫院檢驗科);張曉威(長春市兒童醫院檢驗科);趙銳(山西省兒童醫院檢驗科);周肇魁(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檢驗科)

本共識由世界華人檢驗與病理協會全體檢驗專業委員審閱

志謝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彭明婷研究員的指導,青島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檢驗科楊宗軍主任的支持

本文來源中華醫學雜誌,僅供學術及臨床交流,如果侵權請聯繫本平台。

編輯:徐少卿 審校:陳雪禮

走之前,不妨為檢驗君點亮下面的愛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檢驗醫學 的精彩文章:

不忘檢驗初心,追尋小蟲身影!

TAG:檢驗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