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需求嗎

你知道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需求嗎

▼) 點擊下方綠色小喇叭收聽啦!讓我們用聲音陪伴您

撰寫|石岩

主播 |禹墨

第533期 早課堂

【今日學習主題】

你知道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需求嗎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正面管教理論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人類所有的行為都有其目的,都是為了滿足自身的四大需求:一是被關注和欣賞;二是對權力的追求,我能自己說了算;三是被公平公正的對待;四是具備技能和能力。

孩子所有行為也都是在尋求這四大基本需求,只不過他們自己不知道,也說不出來。而且孩子們往往會通過一些不正確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換句話說,也就是當孩子做出一些讓我們很生氣或者抓狂行為的時候,其實是他的某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那麼,我們如何知道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是什麼呢?教給大家一個簡單的辨識方法,就是通過我們自己的情緒,再強調一下,是通過我們自己的情緒來判斷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和需求。

請看下面幾個在家庭生活中經常出現的現象——

當家長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反覆過來打擾,一會要你抱抱、一會說自己餓了,再不就是要參合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中,一開始你還會耐心解答、哄勸,但孩子暫停片刻後又會過來不斷的打擾你,此時你的情緒會是什麼呢?你會覺得很煩、惱怒,當你覺得很煩的時候,你是否想到孩子其實是在尋求你的關注,其實他想表達的是「請你關注我,讓我參與,並且發揮作用」。

當家長要求孩子停止看電視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說「不」,然後你就會更加強硬的命令孩子不許再看,甚至強行關掉電視,這時候孩子可能會說「我就要看電視」「你不讓我看我就不寫作業」之類的話,此時你的情緒會是什麼呢?你會覺得自己憤怒,覺得自己受到了挑戰。當你覺得憤怒的時候,孩子其實是在尋求權力,希望能夠自己說了算,他行為背後的真正含義是「請給我選擇,讓我做主」。

當你不經意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的時候,或者說了一些過激的話,孩子認為你傷害了他,進而會報復說「你還好意思說我,看看你自己,就是個家庭婦女」或者說「我真想不通我爸怎麼還不跟你離婚呢!」此刻,你的情緒會是什麼?你會覺得受傷、失望和難以致信對嗎?當你覺得受傷的時候,孩子其實是在尋求公平和公正,他真正想說的是「我很傷心,請你認可我的感受」。

當孩子背一首古詩怎麼都背不會,兩個小時了還沒結果,孩子委屈的哭了,一邊哭一邊說「我不要背了,我就是比別人笨,怎麼都背不會,我不要去上學了」,你在一旁心如刀絞,此刻你一定會覺得很無助,無能為力,甚至有些絕望。當你覺得無助的時候,其實是孩子的技能、能力出了問題,他真正需要的是「不要放棄我,讓我看到如何邁出一小步」。

當你覺得煩,孩子可能是在尋求關注;當你覺得怒,孩子可能是在尋求權力,想要自己說了算;當你覺得受到了傷害,孩子可能是在報復你之前的行為,想要被公平公正的對待;當你覺得無助、無能為力,可能是孩子的技能、能力方面出了問題。我們根據自己的情緒辨識到孩子的真正需求之後,根據不同的需求對症下藥就容易多了。

我們有一張錯誤目的表,裡面詳細列出了孩子不同需求的特點以及家長可以如何應對,我把它放在微信群里,大家可以去下載來看看。記得當初我自己學習錯誤目的表的時候,都是把它設置成屏保,時不時拿出來看看。

曾經有一次我做飯的時候,兒子不停的過來,一會是要「媽媽給我讀一本書吧」,一會是「媽媽媽媽你陪我玩樂高吧」,到最後甚至跑到廚房來折騰。我深呼吸幾口,辨識了一下自己當下的情緒:我是感到很煩,還很著急,那麼孩子的需求應該是關注,也許我忙於家務冷落了他,他其實是想說「注意我,讓我參與並發揮作用」。錯誤目的表裡針對這種需求的第一條建議就是「通過讓孩子參與一個有用的任務,轉移孩子的行為」。於是我找出一頭大蒜,請兒子幫忙剝蒜,接下來兒子再也沒有打擾我,而是很認真的剝了一整頭的蒜,我們也用他剝的蒜炒了菜,我給了兒子一個大大的擁抱,感謝他的幫助。

今天我們分享的是破解孩子不當行為背後需求的密碼,當孩子的行為觸怒了你,你要思考一下,此刻我是什麼情緒呢?他的真正需求是什麼呢?然後再翻翻錯誤目的表,找到應對方法,你就不會那麼生氣了,而是會去想我如何做才能幫助到孩子。

500篇精選早課堂育兒音頻合集

限時免費領取

家長家團隊熬夜5天整理的哦!

不是文章後面留言哦!

作者簡介:石岩老師師從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曾輔導和幫助成百上千的家庭、父母和孩子,深受大家的喜愛和歡迎。是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認證家長講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認證青春期養育講師、美國鼓勵諮詢認證鼓勵諮詢師、人生效率合伙人、時間管理達人、親子時間管理教練。

正面管教52張工具卡

加入VIP群

請石岩老師專門授課和答疑

限額前100人免費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長家 的精彩文章:

TAG:家長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