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回到洞穴時代:emoji在取代語言嗎?

回到洞穴時代:emoji在取代語言嗎?

幾萬年前,書面語言還未出現時,古人類通過在牆壁上畫畫來輔助交流,這算是早期的符號交流形式。到了現在,圖像交流似乎又大規模復興了。當然了,我們不是使用粗糙顏料作畫,而是直接在手機上發送數碼圖像。


1999年,日本藝術家栗田穣崇創造了第一批emoji表情。後來,這些表情開始大火,每天在facebook上的使用量超過50億次。


為了研究這些小小圖像如何影響人類的溝通交流,語言學者最近甚至還在斯坦福大學開了個「首屆社交媒體Emoji表情理解與應用國際研討會」。今年早期,一家手機製造商的總經理宣稱emoji正在取代語言,成為了「新型表達方式」。在英國,教師甚至利用emoji表情來幫助學生理解莎士比亞的戲劇,也有科學家想發明一種跟地震警告有關的emoji表情。

那麼,人類是不是正在向使用圖像交流的洞穴時代倒退呢?有視覺交流專家認為這不大可能。


回到洞穴時代:emoji在取代語言嗎?


Neil Cohn博士是荷蘭蒂爾堡大學的副教授,他在郵件中稱自己並不認為使用emoji表情是交流方式上的倒退。他寫道,「認為圖像在交流方式金字塔中處於底層,這有點看輕它了。由於歷史原因,我們認為書面語言才是一種規範,並且認為口頭交談時,起到交流作用的只有語言。但其實不是這樣。我們說話時會使用身體語言,這些身體語言在交流中也很重要。」


Cohn說道,「人類一直能夠將圖像與文字聯繫到一起。這兩者不分優劣,而是平等的。其實人類一直都在這麼做,而emoji表情只是這種基礎交流方式的新形式而已。真正新鮮的是,人類現在大量使用書寫語言進行實時交流,因此非常需要別的形式來滿足交流需要,emoji便應運而生。」

Cohn稱,emoji表情並沒有語法。「這些表情可能會跟在文字或其它表情後面,但形式並不複雜。大多數時候,人們會通過重複同一個表情或者用幾個近似表情來起到強調作用。不同文化對這些表情的使用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我猜用法基本上是一樣的。」


「在互動交流時,emoji表情是文字的擴充,但在正式交流中比較少見。我認為它們在互動信息中起到了補充、強調或替代作用。但它們絕不是『取代』了文字。更準確地說,它們是與文字共同組成了一種多模式信息。」


本文譯自 howstuffworks,由譯者 蛋奶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原作者:PATRICK J. KIG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雲遊戲將改變遊戲界
日本著名博主被拉黑網友刺殺身亡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