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親子關係的定時炸彈:沒完沒了的嘮叨

親子關係的定時炸彈:沒完沒了的嘮叨

嘮叨似乎是女人的通病,部分男士也會有此症,儘管大家都知道這樣不好,但很少人能真正感受到嘮叨這種病給生活到來的負面影響。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嘮叨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有許多家長,尤其是母親特別喜歡嘮叨,她們常常將嘮叨錯誤地看作是對孩子嚴格管教的一種表現,她們總是這樣想:看見孩子犯了錯誤,我不多批評幾句怎麼行?孩子的作業,我不多提醒幾句,孩子就拖拖拉拉的,孩子忘了怎麼行呢?我這麼嘮叨不也是為了孩子好嗎?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愛子之心令人感動,但如果不注意溝通方式,這種不斷重複,嘮叨的話語會讓孩子感到厭煩。據一組電話調查問卷,總計調查了2000名中小學生,數據顯示,「你最不喜歡的家教方式是什麼?」填寫「嘮叨」的佔比達68%之多;「」「你希望你的父母是什麼樣的?」有65%的學生回答是「少嘮叨,多理解」。由此可見,大多數父母,特別是母親被孩子認為「太嘮叨」,大多數孩子對父母的嘮叨表現出強烈的不滿。

事實上,過分的嘮叨並沒有起到任何積極作用,反而會在孩子和家長之間埋上一顆定時炸彈,當孩子忍無可忍時,這顆炸彈就爆炸了,把親情炸得蕩然無存。據許多中老年人反映與兒女的關係,有些孩子在成年後,依然難以原諒父母的不理解,嘮叨,父母過於嘮叨,會促使孩子對父母的遠離,有些甚至走向不歸路,有的犯罪,有的容易上當受騙。

案例

案例一:《成長教育(英國,2009)》影片中,講述的就是這樣一件事。1961年,16歲的少女珍妮對父母反覆督促她學好拉丁文考上牛津的嘮叨不厭其煩,正在此時,珍妮邂逅了成熟男人大衛,對方風流倜儻的迷人氣質深深吸引了珍妮。大衛對珍妮關愛有加,不斷帶珍妮出入高檔酒吧、藝術品拍賣行和高級餐廳,甚至說服珍妮的父母帶她遊覽夢寐以求的巴黎。燈紅酒綠中珍妮迅速墜入愛河,但是,事實真相卻並非夢想中那樣美好……

來自影片《成長教育(英國,2009)》的劇照

案例二:有新聞報道不到20歲的吳某因為長時間上網,因忍受不了父母不停的嘮叨,結果縱身從三樓跳下。

案例三:北京一位高三的女孩因為實在忍受不了父母的「嘮叨」,衝進廚房拿起菜刀,想要和父母同歸於盡,結果與奮鬥了十年多的高考失之交臂。

案例四:(我是未名湖女郎)我女兒有個同學叫夢夢,每天都特別愛到我家來,與我女兒一起做作業。有一天,見我與我女兒開心聊著有趣的事兒,她在一旁感嘆:「真羨慕你與媽媽的感情,有說有笑的。真好。我現在不太喜歡與我媽媽說話,也不願意回家,因為不想聽我媽嘮叨。本來有的事說一遍就夠了,她為什麼總是嘮嘮叨叨,沒完沒了。原本很好的心情也被嘮叨破壞了。有時,我也知道她是為我好,希望我學習好,什麼都好。可現在只要聽到媽媽嘮叨,我就特別不舒服。」

分析與對策

嘮叨,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不信任和被指控的表現,父母不善於控制他們的情緒,他們的期望和不滿發泄到他們的孩子。大多數情況下,父母看到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孩子的天性,而不是所有的都是錯的。如果父母總是嘮叨得沒完沒了,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孩子就會認為父母不可靠。父母最好少嘮叨,靜下心來觀察孩子,或聽孩子怎麼說。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嘮叨不僅傷害親子關係,也使父母的焦慮和壓力延伸到了孩子身上。由此,孩子們一直在嘮叨,缺乏責任感和獨立意識,懶惰,鬆懈,往往只為了討好父母,難以獲得人格自由和全面發展。

如果孩子長期在消極情緒中被長期折磨,他們會「選擇性失聰」來保護自己。這樣一來,父母的教育適得其反,與希望把孩子教育得聰明、自信、開朗,陽光成長背道而弛。

歸根結底,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寬容、放鬆和慷慨,而不是嘮叨、指責孩子做的每件事,要給他們靜一靜的空間,給他們做一做的機會,還要允許他們犯錯。父母應該經常思考,用哪一種方式教育孩子更好,用什麼樣的方式與孩子交流最有效,最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給孩子寫信、留字條、引導孩子主動認識自己,正確全面地剖析自己,這些都是值得嘗試的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生活DIY 的精彩文章:

TAG:時尚生活DI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