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家長必學:猶太人是這樣教育孩子,難怪能領走23%的諾貝爾獎!

中國家長必學:猶太人是這樣教育孩子,難怪能領走23%的諾貝爾獎!

要問哪個民族最聰明?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猶太人。

畢竟愛因斯坦、弗洛伊德、畢加索、格林斯潘、基辛格、華納兄弟、萊曼兄弟、默多克、巴菲特、扎克伯格……這些響噹噹的世界大咖,全都屬於猶太人。

諾貝爾獎獲獎超級大戶,也當屬猶太人。據不完全統計,猶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學獎、25%的物理獎、27%的生理與醫學獎、41%的經濟學獎...諾貝爾獎至今已頒給800多人,其中至少有20%是猶太人。要知道全世界的猶太人總共有1400萬,只佔全球人口0.2%多一些。

美國的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中,猶太人佔到了21%的比例;福布斯美國富豪榜前40名中有18名是猶太人,「全球財富在美國,美國人的財富在猶太人口袋裡」,這話說得一點不為過。

猶太人為現代人類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與其較少的人口基數嚴重不成比例。

猶太人為什麼這麼優秀?

猶太人對於孩子的教育又是怎麼樣的呢?

猶太教育的目的是為未來所用。那時候,大人會告訴孩子們世界上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不要拘泥於一個想法,要儘可能多的想到其他的思考方法,猶太人要培養的是能夠創造猶太人的未來、實現猶太人的夢想的下一代。在猶太人看來,由於擔心孩子不明白而錯過教育機會,只是父母一種過分保護而已。

這裡面有個一個教育問題,家長該做個什麼樣的人三好老師從鼓勵提問、尊重發展、追求長期勝利三個維度告訴大家。

1

鼓勵孩子多提問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教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永恆探求心境的猶太家庭不但重視知識,還特別崇尚創新,認為沒有創新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要敢於懷疑,隨時發問。懷疑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知道越多,就越會發生懷疑,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因此在猶太人家庭里碰到放學的孩子,第一句話就是:「今天,你又提問題了嗎?」

不經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提問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反思的過程。我們內心思考著什麼問題,就會牽引著我們走向什麼方向。正是這些內心的提問控制著我們的行動。我們向自己提問,得出答案,引發行動,產生結果,循環往複。

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布郎是一個美籍猶太人,他曾經說過:「我的祖父經常會問我,為什麼今天與其他日子不同呢?他也總讓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出理由,然後讓我自己知道為什麼。我的整個童年時代,父母都鼓勵我提出疑問,從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於理。可能就是這一點是猶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勝一籌的地方吧。」

2

鼓勵並尊重孩子的選擇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的,孩子也是不例外的。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在對某些事情的時候總是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的,這是孩子的天性來的,這說明孩子有可能是在這些方面有自己的優勢的。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活動強有力的動機之一,它能調動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熱衷於自己的事業而樂此不疲。以後不管孩子想成為科學家還是文學家,政治家還是藝術家,或許做個發明家。這一切,都是以孩子的興趣為起點。

猶太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尊重自己的孩子的興趣,認為孩子有自己的選擇權利的。如果孩子喜歡畫畫的話,那麼他們就會讓自己孩子畫畫。如果自己的孩子喜歡唱歌的話,那麼他們就會讓自己的孩子學習音樂。他們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總是尊重孩子的每一次選擇,讓孩子按照自己喜歡的來做。

而在國內,許多家庭則是截然相反的,孩子正遭受著大人們嚴重的低估與不信任,父母不相信孩子此刻做出的選擇,甚至逼迫孩子選擇自己認為好的路。卻全然忽略了新時代的到來,學校里繁重的學業任務,與學校外一個又一個的培訓班,正在嚴重透支孩子們的創造力,消磨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3

鼓不以考試升學論孩子成敗

BBC的紀錄片里有這樣一個片段:中國老師的觀點不斷受到猶太學生的挑戰。比如,當老師提到「父母永遠是對的」,學生立即反駁父母不一定是對的,當老師說「你應該調整自己適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適應你」,一位女生則認為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可以看出,猶太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能力都非常強,並且敢於挑戰權威。

相反,中國學生雖然看起來很勤奮,但思維存在惰性,不願意主動思考,而且不善於表達傳遞自己的想法。從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GRE)全球成績報告來看,中國學生的數學平均成績遠高於其他國家,名列第一位。但考察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分析性寫作一項,平均成績卻不盡如人意。

教育的好壞,要看長期的效果。考試與升學,只佔人生經歷的一小部分,人生真正開始是在畢業之後。當進入一個新環境,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的能力無比重要。

只把孩子培養成「考試機器」,必然扼殺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潛能,不但是學術創新能力不行,就連社會責任感也缺失。用北大教授錢理群的話講,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畢業後踏入社會,大部分都會隨波逐流。

教育應該給人以啟迪,使人有能力欣賞更自由的人生,而不應該成為禁錮思想的枷鎖,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孩子的引導人,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與發展空間...

您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點擊文字即可查看

優學匯專註於創新科技與設計思維的教育機構,以互聯網+教育,人工智慧、雲計算為載體,通過教育部十三五重點課題組引領,並在多地教育局的和教育實踐基地校的大力協作下,通過課程研究與教學實踐,歷經7年積澱與打磨,在全國率先首創【好習慣、好成績、好素養】的三好教育理念和課程體系,全面培養孩子思考嚴謹、勤動手腦、團隊協作、精益求精、積極探索等「16大能力」,做一個具備引領未來發展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創新 創智 創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優學薈APP 的精彩文章:

TAG:優學薈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