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產量降價格降,農戶畝均凈利潤50元
據對連雲港市小麥主產區共計18戶農戶的調查顯示,2018年小麥畝均產量395公斤,較去年同期下降12.5%;平均出售價格110.6元/50公斤,較去年同期下降5.1%;畝均總成本834.4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6%;畝均凈利潤51,較去年同期下降79.1%。小麥今年的收成情況整體呈現產量降、價格降、利潤降的「三降」趨勢。
一、單產大幅減少
小麥畝均產量395公斤,產量達到近五年來最低。今年小麥生長過程中風調雨順,去年冬季低溫天氣時間較少,雨水及時適中,春節後氣溫偏高,分孽充分,畝穗增加,但在進入5月後雨水過勤,正值小麥抽穗期、揚花、灌漿時期,光照嚴重不足,誘發赤霉病發生,導致減產。到了五月中旬,全市又遭遇強對流天氣,出現大風,少部分田塊發生倒伏,進一步影響小麥產質。灌雲縣種糧大戶陳光祥說:「雖然受到水稻遲收耽誤,但小麥長勢很好,預計今年有個好收成,沒想到後期雨水太多,連續半月沒好天,小麥發生赤霉病沒法治。畝產也達650斤,幸虧了我與種子公司合作,大部分作為種子被收購,要不然就虧大了。」
二、價格受質量影響下跌
小麥的平均出售價格在1.1元/斤,較去年同期減少0.06元/斤。價格的下跌一方面由於國家下調小麥最低收購價格。2018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5元,比2017年下調3元,糧食經紀人乘勢壓收購價格。另一方面主要因為小麥品質的下滑。今年我市小麥質量差、品質下降。一是由於5月中旬雨水勤快,基本是隔一天一場雨,正是灌漿期,光照不足。二是陰雨天氣無法進行噴葯防治或防治滯後。三是長時間陰雨潮濕,加之桔桿返田細菌感染等因素,誘發大面積赤霉病,稻茬麥較重,小麥千粒重下降,達不到三級小麥收購標準。相反,今年西部嶺地的旱茬麥小麥質量較好,收購價格也相對較高,收購價格可達到1.18元/斤。
三、種植成本增加
小麥畝均種植成本834元,較去年增加13元/畝,增幅1.6%。成本增加的綜合主要因素:一是種子用量增加和價格上漲。水稻田秸桿粉碎返田後農民怕苗出不好,種植小麥時下種量加大,導致種子費用上漲。另外農戶現多選用品種優良的麥種,自留種減少;二是化肥價格上漲。去年底尿素價格率先領漲農資市場。這兩年政府對環保的整治力度加大,國家的環保標準和要求不斷升級,一些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化肥企業被叫停或減產,停產或減產對化肥的供應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尿素的價格的上漲,對複合肥成本也起到了強勁的支撐;三是土地成本增加。小麥畝均土地成本235元/畝,較去年上漲3.2%。土地成本的上升主要由於近年來土地流轉的不斷加快,調查戶中規模戶的數量不但增加,拉高了土地成本。
四、農民畝均凈利潤僅50元
由於今年小麥的產量大幅下降、價格下跌、成本增加,畝均凈利潤銳減到51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9.1%。農戶種植小麥的收益被擠壓地基本沒有空間,農民只能靠種一季水稻掙錢,還需天氣條件好。
五、幾點建議
1、保持糧食保護價政策不變。當前小麥生產面臨生產成本上漲,價格下降,農民實際種糧收益下降。近年來,受天氣、市場糧價等因素的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已經暴露出不想種的情緒。建議國家應從穩定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戰略出發,繼續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防止出現穀賤傷農的棄種拋荒現象。
2、建議加大對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監測調控。農資是農民糧食種植當中的支出大頭,農民擔心生產資料漲價,進一步壓縮其利潤空間。政府加強對農資價格的監測和調控,使其在合理漲幅區間,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降本增效,提高農民種糧收益。
3、擴大農業信貸和保險支持。扶持種糧大戶擴大再生產,鼓勵農戶對農產品深加工,向訂單農業、精細農業、高效農業發展。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帶動下游農產品的收購。推動農業保險的多樣化,確保農戶尤其是規模戶能夠買到符合自身種植特點的保險,建立從農戶到保險理賠的零環節對接,保障農戶全額拿到保險理賠。
TAG:連雲港成本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