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葯神》天價救命葯,黑心原廠斂財多少?每年3000億!
在我看來,《我不是葯神》絕對是今年中國最佳影片,也是今年全球最佳電影。
這麼說過分嗎?絕對不為過。《我不是葯神》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其重大的社會意義和人文關懷。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部電影,而不是一部說教宣傳片。
《我不是葯神》主演譚卓
應該說監製徐崢、寧浩以及導演文牧野,對本部電影的把握非常之好。這種電影很容易因為過度的煽情渲染,而搞得矯情做作,反而讓觀眾看不下去、齣戲而適得其反。
而《我不是葯神》,在這點上把握的非常好。應該說是收放有度,有張有弛。在很多地方,以我的看法,本來可以煽情渲染的,而導演與監製,特意選擇了隱而不發。把觀眾的情緒積累到頂點,又在幾個瞬間,通過真實、貼近生活的情感表達方式,催淚無數。
《我不是葯神》監製主演徐崢
電影是不是要有意義?可以有也可以沒有。但是不論如何,電影一定要是電影。電影應該有的元素必須要有,一部電影,首先要做到的,是把電影拍得好看。一部讓人看不下去,看著難受的作品,你再有意義又有何用?
《我不是葯神》徐崢、王傳君
看過《我不是葯神》,目睹了徐崢、王傳君、周一圍、譚卓等人的精彩表演,相信很多觀眾都和我一樣有一個疑問:影片中天價救命葯格列衛,其黑心原廠瑞士公司,到底斂財多少,獲得了多大的利潤?
《我不是葯神》徐崢、譚卓
瑞士諾華公司,正是格列衛的原廠生產商。這是一家世界性的跨國製藥企業,在全球製藥公司中排名前二。2016年的銷售額,高達500億美元,即為3000多億人民幣。而多年來,其研發成本一直是其銷售額的1/5到1/10。
從《我不是葯神》,我們可以知道格列衛這種藥物,如果排除其研發成本,其製造成本相比其售價幾乎可以低到忽略不計。那麼瑞士諾華公司,一年到底能獲取多大的利潤,我們可想而知。
瑞士諾華公司業績
而去年這500億美元,3000多億人民幣,在近十年中卻不是諾華公司的最高銷售額。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從2011年到2014年,每年諾華公司的銷售額都接近600億美元。其實這個營業額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格列衛這個藥物,在2013年專利保護到期。而從2013年開始,各國都開始合法的生產格列衛的仿製替代藥物。
《我不是葯神》寧浩、文牧野
即便有了替代藥物,諾華公司的原廠格列衛,仍然在全球廣泛銷售。僅僅是因為替代藥物的產生,就減少了100億的銷售額,那麼格列衛到底為諾華公司帶來多少收益,在我看來幾乎可以算是天文數字。
商人逐利,這個東西即便可以厚非,但似乎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解決辦法。畢竟在巨額利潤的驅動之下,全球藥廠才會如此努力的研發藥物。
徐崢
不過之前,國內某韓姓網路紅人,宣稱的「藥廠研發投入巨大」,這個觀點真的是對製藥行業一無所知。製藥業利潤極高,而且經常把無效藥物吹噓成有效,騙取患者的救命錢財。相信韓某人,應該沒有過住院陪護的經歷,不知道國外藥廠牟取利潤,賺取患者錢財的手段之黑暗與齷齪。
這些藥廠,在定價的時候,有為病患考慮嗎?有的,他們會把價格訂到正好讓中產階級傾家蕩產。榨取病人身上每一分錢。黑心不?很黑。
徐崢、譚卓
中國已經實現了格列衛與其替換藥物進入醫保,而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發展中和欠發達國家,其人民都絕對無可能消費得起這種救命葯。而以諾華公司為代表的西方跨國製藥廠,從來都是把利潤放在第一位,至於人民死活,他們是不在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