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看似簡單的一首七絕,卻蘊含深刻的道理,開悟許多人!
蘇軾可謂古代最有才氣的文人之一,其詩詞文均有深厚的造詣,都有傑出的代表作。蘇軾曾寫過一首七言絕句詩,此詩表面上看起來就是一首寫景的小詩;仔細推敲,才會領悟到其中深刻的道理。此詩就是東坡遊覽廬山時所作的《題西林壁》,此詩原文如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釋義:從正面去看廬山,就是山嶺,從側面去看,就是山峰。總之從遠近高低各個方向去觀看,會有不同的形狀。我終於發現,自己沒有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原來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
當時,蘇軾由黃州被貶到汝州,任團練副使。路經九江,於是遊覽廬山。廬山絕美的風景,觸發了蘇軾的作詩雅興,蘇軾於是作了數首觀游廬山的詩。《題西林壁》詩,正是對於觀廬山後的總結。此詩描寫了廬山的風貌,並借景說理,指出看問題應當全面,而不可片面,片面看問題必然導致判斷錯誤。
此詩的結構脈絡很清晰,前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實寫遊歷的所見。從不同的方向觀看廬山,就會得到不同的景象。此句非常形象的表現了廬山移步即換形、千姿萬態的風景特點。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借景說理,抒發思想。作者發現,自己之所以沒有看清廬山的真面目,正是由於身在廬山之中。視野受到局限,只能看到廬山的一峰一嶺而已。這是局部的,是片面的。基於這個道理,推之於世間萬物,其實也是如此。人們看問題,由於角度、出發點有所局限,看問題難免就會片面。因此,要正確的看清問題的本質,必須跳出狹窄的範圍,並擺脫主觀上的成見。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就是這個道理。
蘇軾在寫此詩之前,已然經歷了數次人生的大起大落,對於人生,有過深刻的思考。此後蘇軾對於事物,不單只是看其表象,更要窺其本質。此詩就是寫在觀景中悟出自然的道理。故而此詩既是一首優美的寫景詩,也是一首內涵深刻的哲理詩。此詩寫得很巧妙,深入淺出,充滿智慧,親切自然,耐人尋味,讓人茅塞頓開。
蘇軾的詩詞作品,不事雕琢,猶如渾然天成。初一看,似乎很簡單,仔細推敲,便會發現其中蘊含的哲理。這正是蘇詩的一個特點。
TAG:今古浮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