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末中西文化碰撞的重要遺產——仙花寺遺址

明末中西文化碰撞的重要遺產——仙花寺遺址

責編丨 Roclancelee 圓明野老

廣東省肇慶市仙花寺遺址

在廣東省肇慶市崇禧塔旁邊有一塊白色石碑,上書「仙花寺遺址」。碑看起來很樸素,在西江水霧的侵蝕下顯得有些斑駁。這麼一個不太起眼的石碑卻引來無數的遊人,他們從五湖四海而來,為的是憑弔一位曾在這裡生活六年的深目高鼻的異域之客,他的中文名字叫利瑪竇,西文名為Matteo Ricci。

仙花寺遺址古建位置平面圖

1581—1591年間,肇慶知府王泮主持建設了崇禧塔公園,景區內建有文昌閣和文昌祠(宮)、崇禧塔、仙花寺、王公生祠和劉公生祠。以崇禧塔為中心,長寬各100米的狹窄範圍內,在10年間集中建有四種文化習俗的不同建築,古今罕見,世界唯一,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高度發達和開放包容的特性,以及中國文人士大夫中先進分子的世界大同思想。

REC

GIF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肇慶是明清時期首批進入中國內地的歐洲人(羅明堅和利瑪竇)居住和生活之地。在這裡,建成了中國內地第一座歐式建築,編製了第一部中西辭典,繪製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圖,組裝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台機械自鳴鐘。

GIF

中西文化交流漸次展開

明朝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宣布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史稱「隆慶開關」。民間私人海外貿易獲得了合法地位,東南沿海各地的民間海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時期,隨之產生的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漸次展開。明朝出現了一個全面開放的局面,海上絲綢之路再次得到發展。

中國傳統商船

明朝海外路線簡圖

東西互漸成果顯著

十六、十七世紀,西方對中國的知識來源,以及中國人對世界的認知,利瑪竇所做的工作是功不可沒的。

利瑪竇參與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

十七世紀翻譯到西方的中國書籍

GIF

-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行港澳 的精彩文章: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誦讀——李詩詠

TAG:風行港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