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更像一名設計師

如何更像一名設計師

開門見山,今天我們聊形象問題,這個話題其實在我的《設計師的財務課》分享里點過一下,但是那裡提及的只是單一外表穿戴維度,其實設計師的形象不局限在外形,首當其衝要說明的是標題為何要用「如何更像「,因為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身邊太多的設計師不像設計師,希望這句實話沒有冒犯到在座各位。

成功的國際化設計師一般是這樣的:

而現實當中的設計師卻是這樣的:

這個話題我希望從外到內開始,設計師的形象建設維度主要是以下四大塊:

1、外在形象的修建

2、談吐與姿態

3、內在思想體系

4、社交模型的傳達

看上去好像有點複雜,我們用比較簡單的一句話來歸納一下:成功設計師的形象應該具備由內向外散發的獨特氣質,氣質由思想、談吐、穿著構成,最後以自我營銷向外輸出。

這一點表面上很顯淺,其實不容易做到,不容易的原因是假設我們將一個人理解為一張白紙或者說photoshop里的一個新建桌布,現在給你一個主題叫「設計師形象」,那麼當你往裡面填東西元素時,就涉及到選材、排版布局跟顏色的搭配了。

這是一個鮮活例子,你的外在穿戴形象,就是你對自己的設計。這裡考驗了你紮實的設計能力跟審美取向。而很重要的原因是,假設今晚你想製造一次約會,你通過搖一搖,搖到了以下兩個頭像,你會選擇跟誰打招呼?

人跟人交往的第一印象最重要,拓展到人與物之間的連接也是如此,首先是外觀(外在)的顏值讓人產生好感,繼而產生興趣。產生興趣後就希望進一步了解,從而產生交往及交流行為。到了這一步,才是你的談吐及思想亮劍的環節。

構成這種好感或者興趣的因素,往往不單單是「漂亮」,我們對外在觸發興趣產生的原因可以歸納到若干非「漂亮」的關鍵詞,比方「個性」、「耐人尋味」、「閃亮」、「清新」、「儒雅」等等,一定是一些讓你產生諸如「好奇」、「舒適」、「親和」、「讚歎」等情緒的元素。

我們以明星為例子,有很多男星並沒有俊朗外表,所以沒有構成漂亮或者英俊的優勢,但是他們通過個人品味的選擇,恰當的搭配,營造出自己獨特的氣質,繼而讓人產生了構成興趣的那些情緒。

比方以下這兩位:

所以這就是設計師營造形象時該參考的方向,這裡我給出一點實例分析,其實個人形象建設這類話題我們在互聯網上可以找到一大堆軟文,但我這裡主要針對設計師來聊,設計師的形象就好比健身教練的身材,應該讓人一眼就感受到職業屬性。

這裡我們注意幾個層次。

層次一:注意搭配的協調性。

像之前所述,搭配服飾好比在版面上做設計,注意顏色的合理性跟混搭製造美感。

比方上圖左邊,深藍牛仔配褐色的短靴,有補色關係,上衣卡其色跟褐色鞋子色系相近,上下拉開層次,同時上衣護肘處又點綴了褐色呼應鞋子,點睛之筆出現在打底的紅色格子襯衫,營造了低調但是有亮點的一種整體搭配。不誇張,但是既好看又和諧。

右邊我們舉一個走極端的例子,這種搭配其實是ok的,但是過於誇張,不適合一般上班或者會見客戶等場合,如果不是參加活動不建議走這類路線,大師除外。

由於我不擅長女生搭配,避免班門弄斧就不列舉實例,但原理是一致的。

我們再看第二個層次:營造個人特色,形成標籤。

這裡我列舉兩個人物為例,其一是設計師,其二是藝術家,並為大家所熟知。

第一位是日本服裝設計大師山本耀司。

看到照片大家有否一種感覺,就是任何場合的山本耀司,形象都很統一,而且很具識別性。如果要去提煉關鍵詞標籤,大致是四個:黑色、長發、帽子、鬍子。

所以當我做了這樣的處理後:

你仍然會知道這是山本耀司。

因為這是他給自己設計的形象,並且這個形象通過他刻意保持的統一,加上出現頻率,已經植根於他的受眾當中。

我們再看看左小祖咒左老闆——

用同樣的方式,我們為其提煉一下標籤,發現是:墨鏡、長發跟帽子。

而且當這種標籤提煉出來後,你發覺我們很容易重現他的形象,比方以下這個海報。

而最有意思的事情來了,以下這個圖片將很深刻的告訴你,形象到底有多重要。

那就是舞台下、不經修飾的左小祖咒,到底長什麼樣子。

沒錯,左邊那位「包工頭」就是摘掉帽子,颳了鬍子,不帶墨鏡的左老闆。如果藥力感覺還不夠,我們可以看看右邊,屬於日常生活中的左老闆。

當然我絕對無意黑左老闆,只是為了跟大家強調形象的重要性,而比形象更重要的是標籤化了的形象,當你去到那一步,你本身就是一個品牌。

外在形象大致談到這裡,接下來我們聊一下姿態於談吐。

如果對諸如成功學、管理學、銷售大法、如何泡妞等方面書籍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聽過一句話:成功的溝通,內容只佔30%的作用。

那剩下的70%是什麼呢,自然就是姿態與談吐。

這裡我忽然想起繪畫方面的一個知識,就是當我們觀察一個人的時候,眯著眼睛也可以識別不同的人,因為多數情況下對一個人的識別是不需要看清楚五官的,特別是熟悉的人,一看身影就知道,除了剪影,更關鍵的就是他的姿態。

姿態是可以傳達信息與性格的,比方我問過女生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否討厭男生好色。女生的答案是不會,但是討厭男生猥瑣。

猥瑣就是內在想法跟外在行為完全對立所產生的一種不協調姿態,比方眼神閃縮,毛手毛腳。所謂有色心沒色膽,又比方一些人面對權威人物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卑躬屈膝,面對陌生人時會不自覺的雙臂環抱自己,面對十分喜歡的異性時,小動作特別多,比方女生在你面前玩弄頭髮,就可以說明她對你有意了。

諸如此類的例子非常多,所以姿態成了人溝通及建立形象的一部分策略,萬通的董事長馮侖曾經說過人有分正經與正常兩種狀態,比方在家看世界盃自然是穿著褲衩拖鞋很舒適,大喊大叫很快樂,而會見客戶或者上台演講時自然是西裝革履(lv),舉止優雅而穩重,但有一些荒唐的人是剛好調過來的,而正常的人肯定是有兩種姿態的合理切換,不可能一直正常或者一直正經,比方跟老朋友聚會,還一直端著自己的姿態就太裝孫子了。

所以我們這裡討論的姿態就是指人正經狀態的樣子,人在正經的時候都是需要剋制跟管理,但久而久之會變成自然的一部分,所謂的氣場就是如此來的,比方成功的企業家因為經常要參與不同的活動,會見不同的客戶或者重要領導,正經的狀態佔大多數,慢慢就變成自然的一部分,設計師也是一樣,所以大師自然會存在大師風範,但多數年輕設計師並沒有那麼多的閱歷但又想給對方傳達一個較好的姿態怎麼辦呢,答案就是模仿。

模仿是一種策略,所以明星、企業家其實都有其專門的形體課,幫助其建立形象,所以並不局限於設計師,但我們這裡自然主要討論設計師,設計師通過姿態傳達出去的形象應該包含以下幾種屬性:自信、專業、有主見、有個人特色。

比方表達自信的時候我們跟人對話要習慣正視對方,一般多數人建議看對方眼睛,但這樣時間太長可能會讓對方不適,所以更好的做法是眼睛在對方的眼睛跟鼻子之間切換。而且要控制自己的小動作,因為小動作通常傳遞出緊張情緒,如果一邊談話一邊做無關的小動作更是顯得不相信自己說的話。

又比方要傳達專業及權威,我們可以觀察香港的黑幫電影,如果一群黑社會坐在一起,通常通過坐姿就可以斷定哪一個是大哥,肯定是一直靠著椅子全是放鬆那一個,這樣顯示了處變不驚及掌控全局,換句話來說就是對對方的表達只需要顯示禮貌及專註,不需要表達太誇張的興趣,例如探前身體,另外就是將講話速度放慢,我們觀察國家領導人或者大咖,講話都是比較慢的,因為講話太快會顯示出過分渴望對方認同,同時速度放慢有助於條理清晰的表達。

又比方個人特色這個通常是經過漫長過程形成的,但有一些人會專門設計一些動作,比方摸下巴,或者雙指托腮等等,顯示個人特色。

如果要在這裡講完如何通過姿態建立上面羅列的屬性,篇幅自然是不足夠的,除了上面簡單羅列的例子,但大家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這些關鍵詞:肢體語言溝通。

接著我們聊一下談吐,其實談吐是否好的重點叫做修辭。

我曾經跟朋友專門談論過這個問題,比方在喜馬拉雅這個平台上,講述同樣內容的電台多不勝數,比方講《易經》或者《道德經》為例子,我相信內容都是大同小異的,但為何有一部分的流量非常大,但一部分人卻很一般,這裡就取決於修辭了。

修辭的意思就是:修飾言辭。好的言辭是需要修飾得當的,而這部分獲取流量的人正正源於對自己的表達內容修飾得當。

我們想一想我們表達的目標是什麼,無非兩個,其一:吸引對方注意力,傳達內容信息;其二:說服對方或者讓對方認同。

所以這裡我們提供幾個修辭的小技巧,相信可以輔助溝通。

1、 使用清晰的邏輯構建內容,比方為自己的表達內容添加上1、2、3、4,比方說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一下現代主義設計風格的特點,一共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如此類推。

2、 多說小故事,看過《圓桌派》這個節目的朋友就知道,這些文化名嘴在講述一些道理的時候都喜歡引入一些自己或者身邊人的故事,那就顯得非常有趣,既說明了道理又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

3、 精簡,減少廢話,可以一句話說清楚的不用兩句話。

4、 適當引經據典,這就是顯示文化修養的重要部分了,而且有助於精簡內容,但不要沉迷,以說人話為主,引經據典為輔。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談及的內容:

1、 設計師應該具備一個合格的形象。

2、 設計師的形象包含兩個模塊,四個部分,其中包括穿戴、姿態與談吐、思想、社交形象建設。

3、 穿戴並非要奇裝異服,而是需要協調,形成個人風格與標籤。

4、 姿態與談吐在溝通當中比內容更重要,肢體語言及修辭學是姿態與談吐當中的重點。

因為篇幅跟時間的關係,我們將思想體系建立及社交模型的建立傳達放到下一期的內容當中,大家針對這方面有什麼問題的可以留言交流。

敬請期待,下期再見。

(文章大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僅作交流學習使用,致謝圖片上傳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遠麥劉斌 的精彩文章:

設計到底是什麼?——客戶篇

TAG:遠麥劉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