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諾如病毒近期研究匯總(一)

諾如病毒近期研究匯總(一)

人類諾如病毒是急性腸胃炎的主要病因,估計造成全球每年677,000,000例腸胃炎和210,000例死亡,及免疫功能不全宿主有害的長期感染。我們來看看近幾年有關它的研究吧!

培養模型的新發現

由於缺乏合適的試管內培養系統和感染模型,人類對諾如病毒的研究被限制。近期,一些科學家解決了這個問題。

2014年,弗羅里達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一個人諾如病毒試管內感染模型,它將B細胞作為諾如病毒的細胞目標,腸道細菌作為諾如病毒感染的刺激因子。他們通過在試管中和有機體內用人和鼠諾病毒感染B細胞,發現人諾如病毒對B細胞的感染要求表達組織血型抗原(HBGA)的腸道細菌存在,且當腸道微生物因口服抗生素而減少時,病毒在體內的複製也是下降的,即腸道細菌促進人和鼠諾如病毒對B細胞的感染。[1]

2016年,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科學家研發出一個可再生的試管內病毒培養系統。他們在幹細胞衍生的人類腸狀單層細胞培養物的腸上層細胞上成功培養了多種諾如病毒毒株,還發現膽汁對取決於毒株的人諾如病毒複製是必須的,合適的組織血型抗原表達的缺乏限制了病毒的複製,感染性可以被輻射和熱失活以及血清中和作用廢除。該系統使預防和治療諾如病毒感染的方法的評估成為可能。[2]

2016年,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綜述了鼠諾如病毒已促進了不同基因的老鼠模型的探索,顯示了固有和適應性免疫在病毒調節上的作用,也確定了共生的微生物區和諾如病毒間重要的相互作用,及這些作用怎樣調節諾如病毒感染。[3]

影響感染的免疫力因素

2014年,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病理與免疫學系的科學家們發現儘管細胞因子IFN-α和IFN-β能預防鼠諾如病毒的播散,只有IFN-λ控制了持續的腸道感染。用IFN-λ治癒的小鼠建立的針對感染的治療,以要求IFN-λ受體的非造血細胞表達及Ifnlr1和對適應性免疫的不依賴性的一種方式。該研究結果表明IFN-λ在胃腸道治癒病毒的潛力。[4]

2015年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腸道上皮內淋巴細胞的激活促進了抗病毒的固有抵抗力。他們認為腸上皮內的淋巴細胞(IEL)組成一個大的T細胞隔區,它通過失調的腸上皮細胞(IEC)的溶解和細胞因子調節的健康的IEC的再生長。激活的IEL在腸上皮細胞上的顯著影響是抗病毒的干擾素應答的基因功能的上調。在機體內IEL的激活快速地激起干擾素應答基因在絨毛組織上皮細胞的上調。激活的IEL保護了細胞在試管中抵禦病毒感染,且IEL在體內的預先活化極大地限制了諾如病毒感染。該研究提供了促進腸上皮細胞固有抗病毒潛力的方法。[5]

諾如病毒的變廢為寶

2014年,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發現諾如病毒能代替腸共生細菌的有益作用。對無菌或抗生素處理鼠進行鼠諾如病毒感染,恢復了鼠的腸形態學和淋巴細胞功能,而沒有引起明顯的炎症和疾病。鼠諾如病毒也抑制了沒有細菌存在的第二組的固有淋巴細胞的擴增,且引發了與免疫力和Ⅰ型干擾素信號有關的腸道基因轉錄的改變。干擾素α受體對於鼠諾如病毒抵消細菌缺乏的能力是必要的。重要的是,鼠諾如病毒感染抵消了抗生素治療在腸損傷和致病性細菌感染模型上的有害效果。該研究表明真核病毒有能力支持腸的穩態和形成近似於共生菌的黏膜免疫。[6]

參考文獻:

[1] Melissa K. Jones etal. Enteric bacteria promote human and mouse norovirus infection of B cells. Science. 2014 November 7; 346(6210): 755–759. doi:10.1126/science.1257147

[2] Khalil Ettayebi etal. Replication of Human Noroviruses in Stem Cell-Derived Human Enteroids. Science . 2016 September 23; 353(6306): 1387–1393. doi:10.1126/science.aaf5211

[3] Megan T. Baldridge etal. Norovirus Regulation by Host and Microbe. Trends Mol Med . 2016 December ; 22(12): 1047–1059. doi:10.1016/j.molmed.2016.10.003

[4] Timothy J. Nice etal. Interferon λcures persistent murine norovirus infection in the absence of adaptive immunity. Science. 2015 January 16; 347(6219): 269–273. doi:10.1126/science.1258100

[5] Mahima Swamy etal. 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 activation promotes innate antiviral resista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 10.1038/ncomms8090.

[6] Elisabeth Kernbauer etal. An enteric virus can replace the beneficial function of commensal bacteria. Nature. 2014 December 4; 516(7529): 94–98. doi:10.1038/nature1396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病毒學界 的精彩文章: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肖庚富組在四級病原胡寧病毒的治療性單抗方面取得進展
重磅發現:阿茲海默病的真正元兇找到了?病毒感染!

TAG:病毒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