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NASA可能早就發現了火星曾有生命的證據,但不慎把它烤糊了

NASA可能早就發現了火星曾有生命的證據,但不慎把它烤糊了

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認為早在40年前,NASA派出的火星探測器「維京1號」與「維京2號」就可能已經在火星的土壤中發現了含碳有機物,但是,由於當時沒有考慮到火星的土壤中存在易燃的高氯酸鹽,導致可能成為生命證據的有機物在加熱環節中被焚毀了。現在,科研人員在兩台探測器遺留的數據中找到了這種推測的證據。這項研究發表於6月20日的《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

圖註:維京2號在火星的烏托邦平原拍攝自拍。

「維京」探測器遺漏了什麼?

上世紀70年代末,NASA派出了「維京1號」與「維京2號」探測器駛向火星,在那裡它們一路侵吞土地,並燒毀了它們可能發現的任何生命痕迹……

當然,NASA的科學家們本來也不打算這樣。在40年前,當美國宇航局首次將這兩台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時,科學家們欣喜若狂——他們終於可以開始研究火星土壤,尋找有機(碳基)分子的跡象,而這些分子可以證明,這顆紅色星球是可以誕生生命的。這個任務也被無數人看好:畢竟,火星不斷地被小型的、富含碳的隕石撞擊,其表面已經坑坑窪窪,能檢測出碳的跡象被認為是一件確定無疑的事情。

但事實並非如此。經過了五年的探索,兩台探測器都沒有發現任何有機物質的證據。到底是為什麼呢?

NASA的好奇號探測器在今年早些時候已經證實火星上存在有機分子,那麼,當年的「維京」探測器到底遺漏了什麼?

有機分子可能在檢測過程中被燒毀

一項最新的研究對此提供了解釋。研究人員寫道,含碳有機物一直都在那裡;不幸的是,兩台「維京」探測器把一切都燒毀了。

來自NASA加州艾姆斯研究中心和法國大氣、媒介、空間觀測實驗室(LATMOS)的研究人員在這項新研究中寫道:「(『維京』探測器)總共對4個土壤樣本進行了多次分析,每次都將快速加熱列入了四個溫度處理步驟之一。」

圖註:在分析附近的土壤時,探測器的加熱步驟可能無意中破壞了其中曾有生命的證據。

維京探測器會將他們的土壤樣品加熱到932華氏度(約合500℃)的最高溫度,試圖讓樣品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釋放出來。如果樣品中有含碳有機物的話,蒸氣中就應該可以檢測到這些痕迹。那為什麼一直沒有檢測到呢?這項新研究的作者表示,在這些土壤中可能還有遺址NASA當時還沒有發現的「障礙物」:高氯酸鹽,一種超易燃的材料。

在2008年,美國的「鳳凰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北極附近的土壤中發現了高氯酸鹽,讓當時的科學家們興奮異常——在地球上曾有古代微生物將高氯酸鹽作為能量來源,或許,火星上如果有微生物也可以這樣生存?

但本次新研究的作者們對這一發現感到興奮的原因則完全不同:高氯酸鹽是易燃的,而且助燃性和爆炸性都很強,在火箭燃料與煙花中都會添加這一成分。研究人員表示,如果火星土壤中的高氯酸鹽含量很高的話,「維京」探測器在加熱這種土壤使就可能導致高氯酸鹽燃燒,並立即抹掉所有土壤中可能存在的有機分子。

圖註:火星的北極,探測器曾在附近土壤中發現高氯酸鹽。

遺留的證據

如果火星高氯酸鹽確實在兩台「維京」探測器的烤箱中焚燒掉了碳基分子,那麼灰燼中就會留有證據。當含碳有機物用高氯酸鹽燃燒時,會產生一種叫做氯苯的分子,可在土壤中持續數月。幸運的是,在2013年好奇號探測器曾在火星的土壤中發現氯苯。為了獲得進一步的證據,研究人員決定查詢「維京」探測器留下的數據。

研究人員寫道:「我們搜索了維京號的數據,以尋找加熱步驟帶來的一種可能的反應產物。」該小組重新分析了兩台探測器在任務期間的原始數據集,並發現了他們希望找到的東西:研究小組在「維京2號」採集的樣本中發現了微量的氯苯。最終,研究人員認為探測器很可能已經把有機物握在掌心裡,但最終還是在加熱過程中將其焚毀了。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梅麗莎·古茲曼(Melissa Guzman)是法國LATMOS研究中心的博士生。她表示,雖然這一新證據令人信服,但還不能作為火星有機物的確切證據。例如,在探測器的加熱箱中,隨著火星高氯酸鹽一起燃燒的碳化合物也可能來自地球,並意外地污染了樣品。

但其他科學家已經準備好相信這一結果。位於馬里蘭州的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研究員丹尼爾·格拉文(Daniel Glavin)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他表示,這篇論文在火星有機物的探尋上「畫上了句號」。事實上,這項研究表明,有機分子可能存在於整個紅色星球的許多地方。不過,這是否意味著那裡有或曾有微生物生命——以及人類是否能在將其破壞前發現它們——還有待觀察。

圖註:火星與其兩顆天然衛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三葉蟲 的精彩文章:

《自然》雜誌: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五分之一的嬰兒死於空氣污染
請勿尬笑:任何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區分笑聲是否真誠

TAG:科學三葉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