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憑曹操的實力,本可一統天下,兩個致命錯誤讓他輸的一敗塗地

憑曹操的實力,本可一統天下,兩個致命錯誤讓他輸的一敗塗地

歷史上梟雄多不勝數,在三國中,最想當皇帝的是劉備,最想統一天下的是曹操,至於孫權只要沒人欺負,怎麼都行。而像曹操這樣備受爭議的人卻在少數。他是「奉天子以令下臣」的阿瞞,他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領袖,更是「寧我負天下人,也不讓天下人負我」的曹操。這樣一個人物,為什麼還是不能一統天下呢?三國時期,曹操是數一數二的梟雄。他有野心,有謀略,這讓他在很短的時間內便一統北方。當然,憑他的實力,一統天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就在快要勝利的時候,卻輸的一敗塗地,他究竟算錯了哪一點,到底缺了什麼?

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曹操之所以能夠快速佔據北方,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得到了很多有地位的人支持,其中大多都是豪族地主階級。這一類型的人,可不是那些區區小地主能比的。自東漢以來,他們就控制著地方權利,可見其背後的勢力與積累下來的財產。可能是傳統遺留下來的毛病,這些豪族地主全部都是唯利是圖的人,所以當曹操拿下荊州的時候,那些江東等本地的豪族地主才那麼容易投降倒戈的。

其實,若是按照這種形勢發展的話,得到豪族地主支持的曹操應該很快就可以實現統一天下的目標。但是,他漏掉了一點,那就是士族和老百姓的支持。當初,曹操率領83萬軍隊南下,而那時候的劉備只是在士族和社會底層百姓的支持下,堅定反抗著,東吳也是如此。比如,黃蓋、魯肅以及周瑜等將士都是屬於士族階層的,可見他們之間實力上的差距。然而,曹操在豪族地主的支持下,逐漸改變了對百姓的態度,他開始視百姓疾苦、士族前途如糞土,視豪族地主的利益為重中之重,在這種情況下,就很難得到老百姓和士族的支持,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失敗。

「曹操缺仁義」

曹操這個人,雖有雄才大略,但是在仁義方面卻顯得格外缺乏,而劉備恰恰就是在這一點上,略勝他三分。自漢代以來,儒家地位有了明顯的提高,並且一度佔領了統治地位。儒家學說主張仁政愛民,認為這樣才是大勢所趨,才能得到天下眾人的歸順與愛戴。但是,曹操偏偏與其背道而馳,他殺人不眨眼,視人命如草芥。

公元一百九十三年,曹操為了報仇屠殺徐州城,不管男女老少,十萬百姓皆死於他之手。在後來的官渡之戰,袁紹部下有七萬多士兵投降,可惜曹操卻將其全部殺之。在百姓看來,他的種種作為都是暴君的行徑。而和他相比,劉備可是仁慈多了。因此,當劉備敗退新野的時候,不僅沒有一蹶不振,反而受到了十萬民眾的追隨。在他們的心裡,曹操是暴君的象徵,若是讓他做了這天下之主,那麼有他們百姓安寧的份嗎?如果是換成曹操敗退新野,想必沒有百姓願意跟隨他吧。

「曹操的傲慢」

曹操除掉袁紹這個絆腳石之後,順利統一北方。後來,他又在烏桓大獲全勝,這可讓他得意壞了,自此之後便開始驕傲自大起來,覺得統一天下不過是轉眼間的事情。當時,孫權和劉備加上一起才十萬人,而曹操呢,滅掉袁紹之後,又擴充了幾十萬,再加上他原來的六十萬大軍,實力之懸殊顯而易見,也難怪他驕傲自滿了。

除此之外,曹操身邊的郭嘉也死了,要知道,沒了這個曠世奇才的提點和幫助,曹操一定會更愛出錯。還有旬彧,旬彧的死或多或少跟曹操後期的野心膨脹脫不了關係。旬彧心中一直是忠心於漢室江山,因為發現曹操的野心,覺得違背了自己當初的美好設想,最後才鬱鬱寡歡病死,還有典韋過早的死去。與此同時,再加上年齡的不斷增長,曹操心中的顧慮也越來越多,再也不能像當初一樣果斷地做出決策,戰略布局也不如當初那般詳細正確了。

按道理來說,曹操的八十三萬大軍對上孫劉的十萬聯軍,應該很容易就能取勝。但是到了關鍵時刻,曹操卻犯了一個低級錯誤,就是這個錯誤,讓他自己的統一大業付之東流。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驕傲自滿,在武力有餘的情況下失去了進取的精神,再加上智囊的離開,讓他更加無從下手。

因此,曹操雖然佔據了天時,但是在地利人和這兩方面十分缺乏。而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缺乏這兩樣的梟雄是無法得到這君主之位的,特別是人和。總而言之,官渡之戰的成功告訴我們,曹操是中原霸主,而赤壁之戰的失敗則告訴我們,他也只能做一個中原霸主。回顧三國三大勢力,曹操身邊武將眾多,謀士也是最為齊全:二荀郭賈程。但年輕便一句:寧願我負天下人,而不願天下人負我。過早的高傲,赤壁的大意,最終身死讓司馬懿家族撿了一個大便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藍歷史 的精彩文章:

雍正為何非殺年羹堯不可?全因其觸碰了四條紅線,老天都救不了他
這個家族守護明朝200年,老人勸其放棄,將領一句話讓其面紅耳赤

TAG:深藍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