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葯神》20億啟示錄:是誰在左右中國電影票房?

《葯神》20億啟示錄:是誰在左右中國電影票房?

不出意料,《我不是葯神》用一周的時間破了20億。

而且數據顯示,片子現在的排片佔比依然高達62.5%——意味著你去任何一家影院,基本上能看到的電影就是《葯神》。所以,30億隻是時間問題,40億也遙遙在望。

去年有《戰狼2》,今年有《葯神》,7月徹底從國產電影保護月,變成了國產電影「逆襲月」。

在為他們歡呼之外,有部電影也一直吸引著壹哥的目光。它在《葯神》前一周上映,業內人都在流傳著一句話:它被《葯神》截胡了。

這就是韓延導演的《動物世界》。

成本2.7億(傳聞),口碑也不錯,被稱為「李易峰的拐點」的《動物世界》,現在的票房似乎離「回本線」還有一定距離。

韓延導演也在昨天發微博表達了對票房失敗的反思。

其實在壹哥心目中,它的水平並不比《葯神》要低多少:一個是冒險題材一個是現實題材,兩個都代表了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先進水平,兩周前我還撰文為李易峰打過call。

所以在韓延導演反思的同時,我也在反思。

反思的結果是:或許,《動物世界》成也李易峰,敗也李易峰。

雖然《動物世界》的宣傳集中於李易峰的轉型,但有個問題:

就算李易峰在《動物世界》中的表現出彩,但是在普通大眾心目中,「流量明星爛演技」這個標籤沒那麼容易撕掉。

這個「普通大眾」有多普通呢?

他們也許不看電影公眾號,不關注電影資訊,沒有參加過任何一場電影活動——他們是中國那些一張一張買票進場的普通人。

對於他們來說,《葯神》里的徐崢作為國內一線男星,顯然就擁有大得多的票房號召力。

流量演員和一線演員,誰才是票房的真正保障?《我不是葯神》和《動物世界》用血淋淋的例子告訴了我們答案。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要證明「流量明星對票房沒啥用」,還需要更多的證據。

看一下去年8月,由一線演員吳京主演的《戰狼2》大砍56億票房。而李易峰主演的《心理罪》和楊洋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則分別為2.9億和5.3億票房。

好,就算《戰狼2》的成功是因為愛國主義的加持,那不談單個作品,談累計量。

在2016年的中國男演員票房排行榜上,前十名中只有吳亦凡、井柏然兩位流量明星(井柏然算不算單純的流量明星值得商榷)。

而前兩名,是由鄧超、黃渤兩位大一線演員佔據。

而在2017年的華語演員票房排行榜中,吳亦凡名列第十。第一名不用說,當然是《戰狼2》的主演吳京,而第二名則由成龍老大哥佔據。

在真正的一線「電影咖」面前,流量的作用小得可笑。

更不要提那些所謂的「頂級流量」——鹿晗、迪麗熱巴、anglelababy、TFboys……就算把她們主演的電影票房加一塊,也沒有超過黃渤一個人。

去年集結兩大流量明星的《解憂雜貨店》2.23億的票房,估計連鹿迪二人的片酬都付不起,成了對流量時代最好的諷刺。

所以,流量≠票房,這個基本上可以確認了。

那麼,為什麼電影行業還是這麼看重流量呢?

首先,許多人錯估了流量明星的影響力。

陳凱歌導演曾經在一次訪談中提到,他在拍《妖貓傳》時,選角導演拿著一摞名單給他看演員。

名單上,每個演員的名字後頭都帶著一串數字。那不是片酬,而是這些演員的微博粉絲數——粉絲數,似乎成了很多製片人衡量演員的標準。

且不說這些粉絲里有多少真人,多少殭屍。

就算全是真人,有多少人會真的去電影院為偶像買單呢?

陳偉霆微博有2670萬粉絲,如果全部轉化成票房大概是13億,而他主演的《戰神紀》票房多少呢?3804萬,賠得血本無歸。

壹哥曾經看過《戰神紀》的點映場,在座的觀眾除了幾個影評人外,大多都是主演的粉絲。

放映結束後,粉絲們大喊著「好看!」、「偉霆我愛你!」,讓我感覺自己所在非人間。

《戰神紀》上映之後很快遭遇了票房的慘敗,超過一萬人給出的豆瓣評分低達3.6分——粉絲支不支持,真的沒啥用。

然後,是流量明星與爛片的「綁定效應」。

正像壹哥所說,成也李易峰,敗也李易峰。

不管影評人怎麼說,不管粉絲怎麼說,中國老百姓心裡「小鮮肉演爛片」這個鐵律幾乎不可撼動。

流量明星必然會吸引部分粉絲買賬,是其成;

流量明星與爛片的「綁定」會趕走吃瓜群眾,是其敗。

老戲骨唐國強就曾在「吐槽大會」上聊過小鮮肉的現象,可謂一語中的:

「如果一部電視劇,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錢,都讓主演拿跑了,那配角怎麼辦?置景、道具、美工、攝像、導演、編劇……都得拿錢啊!沒錢怎麼辦?找便宜貨,這便宜沒好貨。」

一部電影的錢精打細算,如果全投給了流量明星,放在電影本身製作上的經費必然打折扣,流量們又發揮不好,電影本身必然不好看。

久而久之,流量明星就自然跟爛片相互綁定,想解都解不開。

在豆瓣上,許多網友就發帖表示了自己對《動物世界》的抵觸:因為有李易峰,所以不想看,不解釋。

在帖子「動物世界票房差到底是誰的鍋」中,點贊量最高的幾個評論明顯都受到了主演李易峰的影響。

「不可說」是豆瓣網友對李易峰的稱謂

對此,他其實挺冤的。

反之,徐崢、黃渤、成龍、鄧超這樣的一線電影咖,他們出演的電影總是質量好,票房高,久而久之他們就和「好片」綁定,想解都解不開。

論三四線城市的票房號召力,王寶強要超過5個李易峰,你信嗎?不信就去看《大鬧天竺》的票房。

他們,才是真正左右中國電影票房的人。

最後,其實流量明星的打造過程,本身就是「反電影的」。

流量明星最重視人設,他們最在意的是生活中受不受粉絲喜歡,而非銀幕上演得好不好。

但是那些掏錢進電影院的普通人,不關心你生活中怎麼樣,關心的是你演得好不好。

在2009年的電影《鬥牛》中,黃渤把地瓜藏在身上,還磨成汁灑在頭髮里,就是為了能和牛親近。他還得時刻提防著自己的頭髮不被連根拔起。

你能想像任何一位小鮮肉飾演這樣的角色嗎?

而在《我不是葯神》中,徐崢扮演的披頭散髮、頗有些油膩的「藥販子」,和他平常白凈的形象相去甚遠,但又怎樣呢?

流量明星和演員的本質區別是:

流量明星賣的是自己,看他的表演,是你為了粉他而付出的代價,外加一張電影票。

演員賣的是表演,你要付出的代價只是一張電影票。

算算賬啊!這麼明白的賬擺在面前,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該選誰。

寫到這裡,壹哥想到韓延導演的微博,不禁為《動物世界》和李易峰感到惋惜。但還好,他選了一條正確的路。

壹哥不歧視流量,壹哥想看到的是,未來中國有更多的好演員,就誕生自流量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條電影課 的精彩文章:

這一次,恐龍可能會把超級英雄踩在腳下!

TAG:壹條電影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