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瑞峰鹽鹼地里建起現代化養豬場

張瑞峰鹽鹼地里建起現代化養豬場

張會尚村西北角有塊20多畝的鹽鹼地,這裡常年不長莊稼,別人都唯恐避之不及,村民張瑞峰和妻子張玉霞一合計卻承包了下來。

如今,這塊地上還是只有零星冒出來的一些玉米苗、豆苗,但旁邊的一塊魚塘和一座藍白相間的現代化養豬場卻顯得格外富有生機。

在茌平縣溫陳街道張會尚村,張瑞峰養豬場建得很「上檔次」。養豬場採用全封閉豬舍,行至近前竟聞不到臭味。豬舍內牆上裝有水簾,房頂上是全自動通風換氣系統,中間有全自動餵食系統,下有地暖;佔地1200平方的豬舍被分成34個圈,圈內也極少看到糞污。

值得一提的是,養殖場對豬糞的處理引進了先進的水泡糞工藝。場內每個豬圈底部都建有水池,豬糞尿透過地板的漏縫進入水池後,經水輸送到污水處理間。在那裡,糞渣糞液乾濕分離,干糞成為優質有機肥,糞液經過發酵產生沼氣,供養殖場生活用。處理後的水最後排入魚塘,還能養魚,實現循環利用。

7月4日這天,室外氣溫達到35℃,但養豬場的工人還在往地暖爐里添碳。「豬崽進場剛四天,要保證圈內溫度穩定在32℃。」張瑞峰說,「7天以後豬崽長到50斤左右,水簾風機自動降溫設備啟動,這種設備能讓豬舍內的溫度保持在22℃至28℃之間,達到降溫防暑的效果」。張瑞峰介紹說,在高溫季節,全封閉式恆溫豬舍通過自動控溫,大大降低了小豬各種疾病的發病率,減少了小豬的死亡率。

鹽鹼地里養豬,張瑞峰這條路摸索了18年。

2000年,張瑞峰承包了這22畝鹽鹼地。常年被人嫌棄的澇窪地有了主人,看熱鬧的村民不少,大家都不看好。張瑞峰沒多想,他心裡明白「人沒有被事難死的,想辦法改造,鹽鹼地里也能刨金。」

張瑞峰和妻子在這塊鹽鹼地里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刨金試驗」。不長莊稼就種樹。夫妻倆先是依據這塊地原有條件,整理出三個小池塘,池塘邊上種樹。後來發現地勢窪下雨存水,樹也不長,維持了六年後忍痛賣了樹。接著,把三個小池塘調成一個大池塘,土地按小方開塊,周邊開槽排水。可折騰了一陣子發現因為總體地勢低,幾乎全村的水都往這裡淌,開了排水槽也排不出水。為了排水,張瑞峰甚至自掏腰包給村裡挖溝清淤,取來的土回填到這塊澇窪地里。然而,前前後後18年,僅改造土地就投了20多萬元,而種莊稼、種樹、養魚的收入都有限,這麼多年兩口子在這塊地上基本沒掙錢。

去年春天,溫陳街道組織了一次養殖培訓會,張瑞峰在會上發現現代化養豬是個好項目。於是他多方打聽,定下了為夏津六合公司代養豬的計劃,出資40萬元建了高標準養豬場,豬苗、技術、銷售由六合公司負責,他只負責養。

「這次路子對了,原來科學技術才是真金白銀。」張瑞峰說,如果沒有這些自動化養殖系統,兩個工人只能照顧500多頭豬;用了這套自動養殖系統,一個工人就能照顧近1200頭豬。「一頭豬掙200元,去年一年純利潤有20多萬元。」

(來源:農村大眾報 記者:祝超群 通訊員:劉明明 朱希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業新主體 的精彩文章:

TAG:農業新主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