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流寇和滿清,結局悲壯慘烈——明末三大「萬人敵」
明朝末年,老朱家千瘡百孔風雨飄搖,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反王,外有後金(滿清)鐵騎。在此危急關頭,有三位號稱"萬人敵"的英雄,武力絕倫,忠勇無畏,明知國將亡,依舊奮戰,絕不降敵,最終在擊斃無數敵人後戰死疆場,演繹了明末最悲壯的一幕……
頭一位和其侄子被流寇們稱為恐怖的"大小曹將軍",他叫曹文詔,山西大同人,純屌絲一枚,但勇有謀,一根長矛,勢不可擋。他先在遼東從軍,先後經歷了三任領導,皆名將也——熊廷弼、孫承宗和袁崇煥,他們都很喜歡曹文詔,無論駐守遼東,還是入關保衛首都北京,曹文詔都表現得相當出色,經常開啟狂戰士模式——挺起長矛衝到後金軍中一陣猛踹!
曹文詔
崇禎四年(1631年)開始,曹文詔指揮遼東的關寧鐵騎去西北對付造反的農民軍隊。他先滅掉了陝西義軍的帶頭大哥王嘉胤(日後那些造反巨星,此時都是他的小弟,如"大西皇帝"張獻忠和"闖王"高迎祥,這老高自稱闖王時,李自成還只是他的手下)。晉陞為臨洮總兵後的曹文詔再顯神威,又滅掉了一堆起義軍老大,如點燈子、李老柴、一條龍、掃地王、紅軍友、李都司、杜三、楊老柴……作戰中,曹文詔經常手持長矛,單騎陷陣,威震敵膽。
造反達人們感覺陝西是混不下去了,於是全都流竄到山西。這撥造反隊伍分為七大"門派",每個門派都有一個綽號很牛的老大,分別是紫金梁、混世王、姬關鎖、八大王、曹操(這個山寨的牛)闖塌天、興加哈利(冒充外國人?),這些老大們的手下多則萬人,少則五千,令明朝官兵十分頭疼。有個慧眼識才的御史上奏朝廷說:"曹文詔在陝西剿匪時威名赫赫,士兵和百姓們都在歌謠中唱道:"軍中有一曹,西賊聞之心膽搖。"如今陝西的賊寇都被他滅光了,應該讓他再進入山西剿匪!"
朝廷終於知道了曹文詔是個人才,封他為陝西、山西全部明軍的總司令(陝西、山西諸將並受文詔節制)。崇禎六年(1633年),曹文詔來到山西霍州(今屬山西臨汾),迅速滅了反軍七老大之一的混世王,崇禎帝對他一番勉勵誇獎,又下詔讓山西各地的官府都給曹文詔的部隊支援糧草。有個山西的官員不聽話(也許是真的沒那麼多糧草),結果就被查辦了。
皇上看好自己,曹文詔有點激動,他一發狠,又滅了數千人,把紫金梁、八大王、曹操等頭領們嚇得老做噩夢。頭領們只能連滾帶爬,向河北轉移。曹文詔剛要去河北繼續追殺,河南那邊又出了狀況,一撥反軍打敗了林縣(今屬河南安陽)的明軍,曹文詔只得又迅速殺到河南,沒費多大力氣就滅了這撥反軍的老大滾地龍。
崇禎七年(1634年),曹文詔來到新的戰場,在大同一帶對付來犯的皇太極,皇太極可非那些造反老大們可比,再加上曹文詔的兵實在太少,他遭到重創,但最終他還是守住了大同(其實已很不容易了)。沒多久,曹文詔被朝廷封為"援剿總官兵",去對付河南民變,和他的老上級洪承疇一起出擊。崇禎八年(1635年),曹文詔一口氣幹掉反兵三百八十多人。反軍再次遭到嚴重驚嚇,集體逃入關中(陝西南部),洪承疇命曹文詔走山路直搗敵巢。出發前,洪承疇拍著他的後背說:"此番行動,道路曲折遙遠,將軍甚是勞苦,我聚集關中全部兵馬來等待將軍!"曹文詔於這年五月五日抵達商州(今屬陝西商洛),看到遍布山崗的反賊後,他"大呼陷陣,諸軍並進,賊敗走。"而曹文詔的親侄子曹變蛟同樣勇猛,殺得敵寇哭爹喊娘,《明史》評價曹變蛟"驍勇絕人。"反軍們被曹家叔侄嚇成了心理陰影,稱曹文詔為"大曹將軍",稱曹變蛟為"小曹將軍"。
曹文詔
這年六月,曹文詔進行了人生中的最後一戰:對付最大的反賊——"闖王"李自成。曹文詔先滅反軍五百人,但追殺途中,他的三千人陷入敵軍數萬騎兵的埋伏圈。本來反軍並不知道他們包圍的是誰,可有個明軍小兵被反軍抓住了,他大呼:"曹將軍救我!"這時反軍中一個投降的明軍小兵告訴反軍頭領說:"這就是曹總兵!"直到這時,反軍才知道自己包圍的原來是個大牌,於是越圍越緊!曹文詔單人獨騎,揮矛亂舞,"左右跳蕩,手擊敗殺數十人,轉斗數里。"最終體能耗盡,傷痕纍纍,他不願被俘,拔刀自刎!曹文詔死訊傳來,其上司洪承疇失聲痛哭,崇禎帝也悲傷不已,下令追贈曹文詔為太子太保、左都督,賜予厚葬,並建立祠堂祭祀。而各路反軍聽說曹文詔戰死的消息後,則皆舉杯歡慶如過節一般。曹文詔戰死的七年後,他的侄子曹變蛟在松錦大戰中血拚清軍,壯烈殉國。
《明史》中對曹文詔的評價相當高,說他的忠勇冠絕當時,堪稱"明末第一良將"。
下面再說說和妻子同為殺敵猛人的神力總兵——周遇吉。
周遇吉是遼東錦州衛(今遼寧錦州)人,少年時便勇武異常,力大無比,最愛打獵,後參加遼東明軍,在戰場上一往無前,從一名普通的小卒步步升級為京營(明朝禁軍)的游擊將軍。當時京營的其他將領都特瞧不起周遇吉是個屌絲,但周遇吉對他們說:"其實你們都是有錢有勢的紈絝子弟,只怕以後難以上戰場抵擋大敵。你們沒事時為什麼不鍛煉膽氣和武力,卻這樣整天瞎玩白白浪費朝廷的俸祿呢?!"這幫傢伙聽了周遇吉的話,非但沒有一絲悔悟,反而對他更為輕蔑,而周遇吉並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他。
周遇吉
崇禎九年(1636年),已把"後金"升級為"大清"的皇太極兵犯北京,周遇吉和八旗鐵騎展開數輪血戰,朝廷給他連升兩階,授前鋒營副將,第二年又把他派到新的戰場——去河南對付民變,很多反軍都被周遇吉殺得望風而降。崇禎十二年(1640年),懷揣尚方寶劍的兵部尚書楊嗣昌派周遇吉在湖北對付一個特大號"反賊"張獻忠,張獻忠得知前方是周遇吉,竟被嚇得轉移到了四川。此後周遇吉先後轉戰於湖北、安徽和山東,先後打敗了兩個反賊頭子——綽號"曹操"的羅汝才和梁山一帶發動起義的李青山。朝廷不斷地給周遇吉升職,他獲得太子少保(正二品)、左都督(正一品)這樣的高貴頭銜,再也沒人敢瞧不起他了。
崇禎十五年冬(1642年),李自成大鬧河南、圍攻開封,朝廷派山西總兵許定國率軍去援助河南,可這廝膽小無能,朝廷只好改任周遇吉為山西總兵。周遇吉剛要赴任,天津又出現緊急軍情——大清王爺阿巴泰(努爾哈赤第七子,皇太極他哥)率七萬清軍殺來!周遇吉得知後又立即率軍轉向天津,他突襲清軍,大破阿巴泰!這一戰,把清軍殺出了心理陰影,多年後一些清朝將領還嘆道:"壬癸入關之役,往來數千里,如入無人之境,惟見此一戰耳。"
李自成
痛扁了八旗兵後,周遇吉繼續前往山西任職。到任後,周遇吉重整山西軍隊,分兵扼守黃河。崇禎十七年(1644年),周遇吉在代州與闖軍展開血拚,雖把闖軍殺得死傷慘重,但扛不住糧盡援絕,周遇吉只得拋棄代州孤城,率軍突圍,來到了山西中部的寧武關(戰略地位超級重要,和偏頭關、雁門關合稱山西三大雄關)。周遇吉在寧武關的守軍約有五六千人,而李自成的大軍足有五十萬。可周遇吉偏偏要"以卵擊石"!"遇吉四面發大炮,殺賊萬人……"又打開城門誘敵,然後"關門打狗",把衝進城裡的數千闖軍滅掉。可闖軍實在太多,寧武關終究陷落,周遇吉麾下明軍全部陣亡,周遇吉單槍匹馬展開巷戰,坐騎跌倒後,他又"徒步跳蕩,手格殺數十人……"最終"身被矢如蝟",終被闖軍生擒,李自成下令把周遇吉釣上高桿,活活射死,接著還不解恨,又把周遇吉的屍體給剁碎了……
周遇吉和全體守城將士悲壯殉國,但寧武關內還有人在繼續抵抗,他們是城中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和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士大夫,周遇吉的家人更是義憤填膺,他們全體出動血拚,最終全部戰死。周遇吉的妻子劉氏 "素勇健",以她為首的數十名女戰士登上屋頂,對闖軍不斷張弓射箭,直到箭盡。闖軍不敢逼近,便放火燒房子,把這些霸王花們活活燒死。
寧武關雖被李自成拿下,但這是典型的慘勝。李自成擔心去北京的路上那些城池關口都如寧武關這般頑抗,那樣自己的部下還能剩多少啊!他打算返回陝西先休息,可就在他剛要返回時,前面的一些大明城池竟接二連三地投降,李自成順利進入北京,明朝滅亡。即便獲得了成功,周遇吉和寧武關還是給李自成留下了心理陰影,他常對人說:"若其他關口再有一個周總兵,我怎能到達北京呢?!"
不久,朱家子孫建立的南明朝廷給周遇吉追謚號"忠武",立祠祭祀。後世許多戲曲(京劇、崑曲、京韻大鼓)都以周遇吉和寧武關為題材,舞台上《對刀步戰》和《別母亂箭》兩幕精彩大戲,再現了周遇吉保衛寧武關時的蓋世神勇和忠烈悲壯。
最後說說嗜酒如命、綽號"黃闖子"的鐵鞭猛男黃得功。
黃得功,號虎山,開原衛(今屬遼寧鐵嶺)人,祖籍安徽合肥,自幼喪父。十二歲時,他把他媽釀的酒都偷喝了。黃媽媽氣得大罵,而他笑嘻嘻地說:"娘啊,別生氣,不就是這點酒嘛,能值幾個錢?看兒子補償您。"說完,他提著刀混進了部隊,迅速砍了兩個敵軍腦袋,得到了五十兩銀子的獎賞。他捧著銀子回到家交給老媽,笑道:"娘啊,兒給您酒錢啦!"
黃得功
早年的黃得功雖武勇不凡,但因家窮只能以趕驢為生。有一回,貴州舉人楊文驄等人上京趕考,雇了黃得功的驢車。經過一座山時,突然遭遇幾個強盜攔路搶劫,沒想到力大無比的黃得功直接抬起行囊和驢車砸向強盜們!強盜們嚇得紛紛下跪,還奉送給他銀子。順便說一下,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黃將軍"一篇也記載了這個故事,只不過"聊齋"中黃得功暴打強盜所用的道具不是驢子,而是騾子。
黃得功挾驢制敵的威名很快就傳遍江湖。不久,他正式從軍,在沙場之上屢立戰功,升為游擊將軍。崇禎九年(1636年)再次升職為副總兵,分管京衛營。想當初,黃得功未成年時就嗜酒如命,如今當上了武將,這愛好依舊,每臨戰陣,必先"飲酒數斗",接著手握他最喜歡的兵器——鐵鞭,沖入敵陣!
崇禎十四年(1641年),已當上總兵的黃得功駐守安徽定遠,張獻忠對定遠附近的桐城發動猛攻,還挾持了一名京營的將領在城下誘降。黃得功立馬揮鞭殺到,和戰友劉良佐合兵把張獻忠打了個矇頭轉向。張獻忠率軍倉皇逃遁,黃得功緊追不捨,在潛山(今屬安徽安慶)打趴下了張獻忠麾下大將、綽號"闖世王"的馬武(和東漢開國名將馬武同名)。這時張獻忠麾下最驍勇的大將,也是張獻忠的養子、綽號"三鷂子"的王興國突然射了黃得功一箭。沒想到,臉上中箭的黃得功反而武力值倍增,一鞭把"三鷂子"的腦殼砸碎了!然後黃得功隨便處理了一下傷口,繼續單騎追殺張獻忠,遺憾的是,張獻忠逃跑水平實在厲害,黃得功沒能立下這蓋世奇功,不過此番征戰的成果已經不錯了,黃得功轉戰十餘日,不但做掉敵軍兩個大將,還和他的將士們一起斬首六千,救回難民數萬。
雖有黃得功等猛將的殊死血戰,但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還是難逃滅亡的悲催命運。李自成滅了明朝後,一幫依舊對老朱家忠心耿耿的大臣在南京擁立崇禎的堂兄弟朱由菘(也是萬曆皇帝明神宗的孫子)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弘光,開創了南明小朝廷。為保衛南明對付農民軍,禮部尚書(後改任兵部尚書)史可法提議在南京周邊設立了四個重要軍區,即著名的"江北四鎮":淮安、泗州(今安徽泗縣)、臨淮(今安徽鳳陽)、廬州(今安徽合肥),其中鎮守廬州的就是已封爵為靖南伯的黃得功。事實證明,四鎮總兵中只有他才是真正的英雄,其他三個,要麼後來投降了滿清,要麼軍紀敗壞、燒殺淫掠。
四鎮總兵中實力最強的也是高傑,他一向嫉妒黃得功,他以為黃得功欲圖謀自己,便偷偷埋伏精兵打算幹掉黃得功,黃得功發覺後,立馬迎戰!當伏兵中一騎兵手舞長槊猛刺黃得功時,黃得功大吼一聲,一隻手迅捷抓住這騎兵的長槊,另一隻手舉起鐵鞭對著這騎兵狠砸過去,那位挑戰黃得功的騎兵被砸了個"人馬皆糜"!這詞是《明史》的原話,所謂"糜",就是爛、碎的意思!鞭斃敵驍騎後,黃得功"復殺數十人",接著跳入一倒塌的牆裡咆哮,那些群毆他的兵將被徹底嚇住,不敢近前,黃得功終於突出重圍。
黃得功氣得半死,他上訴朝廷,要求和高傑決一死戰。史可法見事不妙,趕緊派監軍來調解,後又親自安慰黃得功,還命高傑以馬匹和銀子賠償黃得功。但黃得功依舊記仇,當他後來聽說高傑被別人暗殺的消息後,十分歡喜,還不解恨的他去揚州還要親手殺高傑的家人和和手下,多虧朝廷及時阻止了。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黃得功大敗鬧事的南明將領左夢庚,受封正一品的"左柱國"。但清軍趁南明內訌,渡過長江,分兵襲擊太平府(今安徽馬鞍山和蕪湖)。南明皇帝朱由菘哭著對黃得功說"朕除了你,沒有可依賴的人了!"黃得功也哭著說:"臣願效死!"接著,黃得功就抄起鐵鞭就去和清軍玩命,血戰荻港(安徽蕪湖和銅陵之間),殺死不少清兵,但清軍人多勢眾,黃得功的臂膀嚴重受傷,暫時退到小舟上,以絲帶綁住了快要斷了的胳膊。正時,清軍中的漢奸、原江北四鎮總兵之一的劉良佐對黃得功喊話,讓他投降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第十五子),而另一個投降多鐸的漢奸總兵張天祿突然給了黃得功一箭,正中其咽喉偏左處!已失去了戰鬥能力的黃得功不願被俘,他突然從脖子上拔出羽箭,接著又迅速用箭猛刺自己的咽喉正中,壯烈殉國!黃得功的妻子得知丈夫死訊後,毅然上吊自殺!
黃得功身經百戰,每次都仗著酒興 "勁疾若飛"!他鐵鞭上沾的血跡都黏住手腕,要在水裡浸泡好長事件才能鬆脫。人們給他起了一個極形象的綽號——"黃闖子。"他雖脾氣爆裂,但他的部隊紀律嚴明,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百姓都很感激他的恩德,為建立了好多生祠。
清康熙年間,在一部偉大的文藝作品中,也出現了黃得功那揮舞鐵鞭的威猛形象,雖不是主角,卻也被塑造得有血有肉。這部作品便是偉大的戲曲作家孔尚最經典的傑作《桃花扇》。
曹文詔、周遇吉、黃得功,這三位在《明史》中被寫在同一列傳里,被譽為明末最忠勇、死亡最壯烈的猛將典範。世人把昔日讚譽關羽和張飛的美稱也贈與了他們,即——萬人敵!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
※藏了價值連城寶貝的這個地方什麼時候造的?
※乾隆的頭等侍衛,鄂溫克族,打遍天下無敵手,與和珅互相看不慣
TAG:逗比魚的大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