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休閑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休閑發展報告》發布

《休閑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休閑發展報告》發布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吳文康/攝

休閑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成為發展要務的當下中國,休閑發展面臨重要機遇。7月1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休閑與美好生活: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休閑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休閑發展報告》(以下簡稱《綠皮書》)發布暨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綠皮書》顧問杜志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總編輯楊群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學術顧問李明德主持。

國人休閑時間不充分、不均衡、不自由

《綠皮書》指出,中央電視台、國家統計局等聯合發起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結果顯示,除去工作和睡覺,2017年中國人每天平均休閑時間為2.27小時,較三年前(2.55小時)有所減少。其中,深圳、廣州、上海、北京居民每天休閑時間更少,分別是1.94、2.04、2.14和2.25小時。

除了休閑時間不充分之外,由於帶薪休假制度尚未全面落實,我國居民休閑時間也不均衡、不自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對全國2552名在業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0.1%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帶薪年休假」,4.1%「有帶薪年休假,但不能休」,18.8%「有帶薪年休假,可以休,但不能自己安排」,而「有帶薪年休假,可以休,且可自主安排」的僅佔31.3%。由於帶薪年休假制度長期沒有得到有效落實,人們休假和出遊的時間高度集中於法定節假日,尤其是「十一」等長假期。以2016年為例,29天的節假日中,全國接待遊客量約佔全年國內旅遊接待人次的32%,旅遊收入約佔全年旅遊收入的40%。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北京市居民有業群體周休制度、法定節假日制度、帶薪休假制度完全落實率分別為79.2%、59.2%、62.9%,三類休假制度均能完全享受的群體僅佔34.2%。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綠皮書》顧問杜志雄講話 本網記者 吳文康/攝

休閑領域吸引大量資本

《綠皮書》指出,近年來,圍繞文化、旅遊、體育等領域的各類投資力度不斷加大。

文化領域的投資,既有公共與私人部門共同推動的文創產業投入,也包括文化扶邊扶貧以及PPP、文化產業基金等多種形式。數據顯示,2012—2016年,我國文化產業基金指數和募集規模呈現總體上漲趨勢,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已破千億元。

旅遊成為社會投資熱點和最具潛力的投資領域之一。2015年,全國旅遊直接投資突破萬億元,2016年達到12997億元,同比增長29.03%(高出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0個百分點),2017年超過1.5萬億元。旅遊地產、旅遊特色小鎮、在線旅遊、自駕車與房車營地、民宿、旅遊演藝等諸多細分行業吸引了各路資本。各地也加大力度吸引旅遊投資。

近幾年,體育行業也吸引了大量的資本。一方面,隨著「互聯網+體育」概念的走熱,大量資金進入體育行業,發展線上業務;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體育行業是消費升級的熱點,開始投資體育培訓、場館建設等。除了各類健身休閑服務外,體育裝備、飲食、康復、賽事組織、傳媒等也得到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體育與飲食、生活、時尚、旅遊、文化等領域之間的融合越來越廣泛。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總編輯楊群講話 本網記者 吳文康/攝

文化休閑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和優化

《綠皮書》強調,近年來文化休閑產業的發展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穩健推進,傳統文化休閑產業平穩發展,新興文化休閑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文化休閑產業處於有利的發展環境。第一,居民收入快速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旅遊、教育、娛樂等文化休閑類消費、體驗式消費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二,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狀況得到改善,休閑體驗得到提升。第三,休閑意識逐漸普及。休閑進入國民生活,活動內容越發豐富,空間不斷延展,時間凸顯個性化。第四,國家、社會資金大力支持。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文化事業費增速每年都超過10.0%,2016年全國文化事業費為770.69億元,占國家財政總支出的比重達到0.41%。文化休閑產業引起多方資本關注,其中民營資本非常活躍。

文化休閑產業蓬勃發展。首先,市場主體壯大,企業活力釋放。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19萬億元。社會資本對行業內資源整合的促進了文化休閑產業調整、資源配置,實現產業運行更有效率,企業運營更有活力。其次,公共文化服務穩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在各級政府和文化部門推動下得到進一步落實,居民對博物館、公共圖書館等公共文化休閑設施和場所的利用率不斷提高。再次,傳統文化休閑業平穩發展。電影市場在消費升級和市場下沉中不斷挖掘需求,綜藝市場競爭激烈,節目數量井噴;圖書出版穩定增長,期刊和報紙出版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最後,新興文化休閑產業發方興未艾,「互聯網+」在引領文化、休閑、娛樂等文化服務消費。

《綠皮書》認為,文化休閑產業未來值得期待。本土文化休閑深度挖掘表現出文化自信,提升對外影響力;文化休閑產業與農業現代化相結合,拓寬農民收入渠道,滿足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助推鄉村振興戰略;文化市場監管尚需順應形勢,加強制度設計,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完善文化市場監管體制,建立執法協作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學術顧問李明德主持會議 本網記者 吳文康/攝

健康服務業或成中國未來

成長空間最大的行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健康是人人所需,關係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根本。健康服務業不僅關乎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而且代表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水平與文明程度。健康服務業是典型的「幸福產業」,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源泉,也是最具有發展潛力和最不可能被替代的行業。

《綠皮書》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健康產業規模為2萬億—3萬億元,假定2020年我國用於醫療衛生相關服務業支出佔GDP比重達到世界水平10%,那麼中國健康產業的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這意味著中長期健康產業年均複合增速約為21%。健康服務業作為健康產業的核心,從產值構成看,2012年我國健康、社保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1.6%,遠超藥品製造業0.9個百分點;從就業構成看,我國健康、社會保障部門從業人員佔全部城鎮就業人員的比重約為4.7%。相比較而言,藥品醫療設備等製造業領域吸納就業非常有限。因此,無論是從產業規模看,還是從就業吸納能力看,健康服務業都是中國未來成長空間最大的一個行業。

《休閑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休閑發展報告》書影 本網記者 吳文康/攝

城市居民體育休閑需求有待進一步釋放

《綠皮書》認為,體育休閑是深入貫徹「健康中國」戰略的具體體現,是體育走向大眾化和休閑功能多元化的重要產業形態,應抓住體育產業供給側改革契機,釋放城市居民體育休閑需求。

《綠皮書》指出,城市居民體育休閑發展現狀:一是城鎮居民收入不斷提高,高體驗性參與式消費需求增加。二是城市日常健身休閑活動蓬勃發展,體育旅遊、戶外休閑需求大量激發。三是城市積極加強體育休閑發展規劃與引導,多渠道加快服務設施與產品供給。《綠皮書》認為,當前體育休閑業態發展受到兩方面的制約。一是中國城鎮居民消費增速明顯放緩,基本消費支出仍佔據較高比重;二是體育休閑觀念仍較狹隘,場地不足等因素依然約束體育休閑消費轉型升級。

《綠皮書》建議,加快體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體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落實促進體育休閑消費的制度性安排,形成有利於體育休閑消費的有利環境;加快推進體育休閑市場供給多元化,加大已有體育休閑資源的對外開放;體育休閑企業要不斷提升創新能力,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結構。

據了解,《綠皮書》分為總報告和專題報告兩大部分。20篇專題報告分屬「核心產業篇」、供給篇」、「需求篇」、「探索篇」、「海外借鑒篇」五部分,涉及健康服務業、文化休閑業、體育休閑業、公共休閑服務、休閑城市建設、休閑空間、城鄉居民的休閑與生活質量、休閑滿意度等議題。

原標題:以休閑發展提升人民生活質量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劉星 排版編輯:劉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創新研究國際會議在京舉行
法國的《人權宣言》為何要在北美大陸找靈感?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