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童教育心理學

兒童教育心理學

作者介紹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年2月7日—1937年5月28日,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心理學家及醫學博士,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阿德勒代表作有《生命對你意味著生命》《兒童教育心理學》,最重要的著作是1927年出版的《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與《理解人性》。

1

人格統一性

對於家庭教育的弊端,學校只能起顯示器的作用。

如果我們想要理解兒童的某一特定行為,就必須先了解其整體的生活史。

人格統一性的發展就是行動及其手段相協調成為一個單一模式的過程,這種發展從童年就開始了。

當二胎的出生會導致大寶成為問題兒童,原因在於大寶對二寶出生這件事情所持有的態度不正確。

當孩子發生了類似(忘記帶書本,被學校開除)這種事,他知道無論什麼時候忘記了什麼,他母親都會為他操心,給予他關注。

我們應該努力增加孩子面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否則我們就無法判斷孩子的能力和潛力。如果我們鼓勵他們,他們也許就會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

▲可保存圖片

懷有過度雄心的孩子之所以處境艱難,是因為人們常常以外在的成功來評判他們,而不是根據他們克服困難的能力來評判他們。

在當前社會,人們關注更多的是可見的成就,而不看重全面徹底的教育。我們知道,那種不經努力獲得的成功是很容易消逝的。因此,訓練孩子野心勃勃並沒有什麼好處。相反,培養孩子的勇敢,堅忍和自信卻尤為重要,要讓他們認識到,面對挫折不能氣餒,也不能喪失勇氣,而是要把挫折當作一個新的問題去解決。

如果教師能夠準確地判斷孩子在某個領域的努力是否有希望,那麼對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就更加有利了。

孩子在入學之前最好已經擁有一些如何與人交往的知識,比方說他不能只依賴一個人,而把其他人排斥在外。

2

優越感

? 優越感:

區分有益和無益的優越感追求的標準是什麼?

標準就是看它是否符合社會利益。

就像我們可以通過樹所結的果實來判斷這棵樹的優劣一樣,我們可以通過某一行為的結果來判斷它是否對社會有益。事物的普遍結構是對行為進行價值判斷的標準。

我們責備懶惰兒童,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表現出追求優越的渴望和雄心。

有多少孩子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而不惜代價。

雖然弄清楚生命過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試圖去控制生命的每一個運動卻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只有任憑身體自由揮灑,我們才能創造出藝術作品。

3

自卑情緒與在校表現

? 兒童的自卑情結

在每個人身上,自卑感和追求優越都是密切相關的。

兒童是否真的懶惰?其實有些孩子並非真的懶惰,他們只是不想被視為無能;一個懶惰的孩子一旦做好某件事情,他就會得到讚揚。

那些缺乏勇氣,精神不佳和總是依賴別人,無法獨立的孩子屬於這種類型。那些擾亂課堂教學以吸引別人注意和被寵壞的孩子也屬於這種類型。

? 入學的良好準備:

我們總是可以從孩子缺乏入學準備這件事上看到母親的影響。

對孩子而言,母親是第一個喚醒他興趣的人,並在指導他把興趣轉入健康的渠道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可保存圖片

4

外在環境對兒童的影響

? 如何選擇適當的玩具?

一條基本的原則就是我們所挑選的玩具應該能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創造精神和能力。

如果孩子學會如何與動物相處,我們就可以將其視為他們與人進行社會合作的一種準備。

(我們要教育孩子尊重動物,不要僅把他們視作玩具,而是要把他們當作人類的朋友,教育他們在面對動物時不要害怕,但也不要隨意玩弄和虐待動物)

? 對於長輩如何看待?

對於祖父母的境遇,一定要以冷靜客觀的態度來看待。

祖父母如果有更多的工作和奮鬥機會,他們就會感到更幸福,更快樂;與改變他一生的計劃相比,讓他繼續他的事業顯然更加容易。

祖父母總是想方設法證明他們仍然活力充沛,對這個世界來說並不是一無是處。於是,他們總是對孫子,孫女的教育指手畫腳,並試圖證明自己仍然知道怎樣去教育孩子,他們會對孩子體貼入微,溺愛縱容,但這種方式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我們應該盡量不去傷害這些老人的感情,我們要為這些老人創造更多的機會,但要讓他們明白,要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孩子不應該成為他人的玩物,也不應該捲入家庭的糾紛中。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那些心理疾病的患者,大部分都曾受到祖父或祖母的溺愛。對於為什麼祖父母的「疼愛」會使孩子後來患上心理疾病,我們並不難理解。因為溺愛或者意味著過度縱容,或者意味著引起孩子間的相互競爭或妒忌。許多孩子會告訴自己說:「祖父最愛的就是我。」這樣,一旦在其他人眼中他們不再是「最愛」的時候,就會感覺受到了傷害。

? 如何選擇孩子的書籍?

究竟孩子適合閱讀什麼樣的書呢?童話故事怎樣處理才能讓孩子閱讀?有一個事實經常被我們忽視,即孩子對事物的理解完全不同於成人。同樣被我們忽視的一個事實是,孩子理解事物的依據是自己的獨特興趣。如果孩子非常膽小,他就會在童話故事中尋找贊成他膽小的故事,這樣他就能一直膽小下去了。我們需要在故事的某些段落加上評論和解釋,讓孩子理解故事原來的意思,而不是僅僅憑他自己的主觀臆斷。

? 帶孩子看電影什麼時候開始?

帶1歲兒童去電影院看電影可能不存在問題。但是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會對電影的內容產生誤解。甚至童話劇的含義也會經常被他們誤解。

例如:一個4歲的孩子曾在劇院觀看過一出童話劇,許多年過去了,他仍然相信這個世界有專門出售毒蘋果的老婦人。許多孩子都無法正確地理解電影的主題,或對電影進行草率、主觀的判斷。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就電影的內容像他們進行解釋,直到確信他們已經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為止。

▲ 可保存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熠新100書 的精彩文章:

TAG:熠新100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