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同理心訓練:怎樣理解愉悅和不爽

同理心訓練:怎樣理解愉悅和不爽

# 《梁寧產品思維30講》筆記

關鍵詞:同理心,愉悅,爽,不爽,情緒,滿足

情緒是啥,同理心又是啥?

產品都在說同理心,但什麼是同理心?度娘說:「同理心(Empathy),亦譯為「設身處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換位、將心比心。亦即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從定義中可以看到,同理,最關鍵的是要理解情緒和情感。

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結合體。梁寧老師說:「如果把人比作一部手機,情緒就是底層的操作系統,有的人是iOS,有的人是安卓,而且大家的版本可能還不太一樣」。我們後天學習的知識都是在底層系統上建立的,就像一個個App。我們可能經常聽過一句吐槽:「道理都懂,但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為什麼?其實,我們後天學習的東西都是偏向理性的,理性是將人拉回現實,是克制人衝動的力量。但是真正驅動一個人的,是內在的「底層系統」也就是他的內在感受和情緒。丹尼爾的《思考的快與慢》認為人有兩個系統,一個快系統,一個慢系統。快系統可以看作是我們的情緒,我們的底層系統,慢系統是我們的理性。慢系統始終要受限於快系統。

都說作為一個產品人,我們一定要重視用戶體驗,一定要具有同理心。為什麼?重視用戶體驗,重視的到底是什麼?同理心,理解的又是什麼?

梁寧老師說答案是用戶的情緒。用戶不會像我們產品一樣去深究你這個產品這麼設計背後有怎樣的深意,用戶也無法像產品一樣有層次,有邏輯的說出產品的體驗,甚至有時候用戶說的未必和用戶做的是一致的。只有用戶的情緒是不會騙人的,用戶使用我們的產品,爽就是爽,不爽就是不爽。所以,我們所謂的重視用戶體驗,其實是重視用戶的情緒,所謂的同理心,就是理解用戶的情緒。

生物性情緒

那麼,如何理解用戶情緒?

讓我們從所有生物都一致擁有的底層情緒說起——「生物性情緒」。所謂的生物性情緒,就是所有動物與生俱來就有的情緒,最基礎的生物性情緒有四種:

愉悅,不爽,憤怒,恐懼

我們先介紹前兩種情緒,愉悅和不爽,在介紹之前,我們要先提到一個詞,這個詞是我們產品經常掛在嘴邊的詞,我們的所有工作本質上就可以用這個詞來概括

這個詞是什麼呢?它就是 「滿足」

滿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詞,不僅可以衡量產品,可以衡量人與人的關係,也可以幫助你更加深入的認識自己

那滿足和愉悅、不爽又有什麼關係呢?簡單一句話來說,愉悅就是被滿足,不爽就是不被滿足

我們知道,生物的本能就是生存,我們的底層操作系統的最終目的就是生存與延續,我們所有的行為最終都可以歸結為滿足我們自己的生存需求

動物的生存需求很簡單,有充足的食物,適宜的溫度,它們就感到非常滿足了

但是我們人類不一樣,人不僅是自然存在,更是社會存在。我們不僅僅是自然上要活著,社會上也要被認可。為什麼有的人喜歡上串下跳,有的人喜歡作,其本質上就是

社會存在沒有被滿足,因此千方百計想得到關注,就是說的刷存在感。

需求被滿足,這種感覺叫愉悅

憋了很久的需求被滿足,這種感覺叫爽!

滴滴剛開始運營的時候產品有很多缺陷,但是滴滴仍然堅強的活下來了,就是因為滴滴當時滿足了在中關村工作的人憋了很久的需求,滴滴讓他們爽,因此他們能夠忍受滴滴的一些不足,願意

陪伴滴滴不斷成長。還有玩遊戲的時候,比如說陰陽師的SSR,你想抽中想了很久了,突然有一天你抽中了,你是不是會非常爽?!

需求滿足是愉悅,不滿足就不爽

飢餓的或處於惡劣環境的動物總是更加兇惡,吃飽的或處於適宜環境的動物會比較溫順。生存沒有被滿足,動物會比較暴躁,不爽;需求被滿足,動物會比較溫和

動物如此,人亦如是

如果人的需求沒有被滿足,人就會不爽。我們有一堆的情緒詞語來表達我們的不爽,例如:生氣,煩躁,不安,厭倦,痛苦,難過等等

不管是人還是動物,不爽的原因都是需求沒有被滿足

滿足可以度量產品與人,人與人的關係

當我們做一個產品時,提到最多的或被問得最多的,就是這個產品滿足了用戶的哪些需求?產品是否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是判斷這個產品是不是一個好產品的基本依據

你也可以度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你們彼此是否能夠滿足彼此的需求,是否懂得彼此的需要,如果這些都不懂,那雙方必然是不合適的

你還可以深入探索自己

為什麼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能夠樂此不疲的研究一樣東西,而有的人三分鐘就放棄了?有的人喜歡打掃房間,而有的人卻飽受痛苦。

所以你現在可以審視下自己,哪些事情讓你樂此不疲,做這些事的時候你非常愉悅,哪些是讓你避之不及,做這些事的時候你會極度痛苦。

你不厭其煩,樂此不疲的事情就是你的天分所在,就是上帝為你初始化的操作系統密碼

我們一般認為的天分都是天生麗質,天籟之音,智商天才,運動天才這些。其實還有一種隱性的天分,他非常隱蔽,那就是你會對特定的一些事情樂此不疲

你會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感到愉悅,這些事情會持續給你愉悅感,所以你可以一直花時間在這些事情上,不斷研究。久而久之,你在這些事情上就不同尋常了

有一個「一萬小時理論」,說一個人要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大師,就至少要在這上面投入一萬個小時。但是一萬個小時啊,這是多麼漫長的時間,如果沒有內在的驅動力,僅靠外在的驅動

是很難完成這項積累的。

優秀的人其實都有三個特性:敏感,不能忍,有動手優化的能力

比如說,喜歡打掃衛生的家庭主婦,她在看到髒亂差的房間的時候就會馬上尖叫:怎麼這麼臟——敏感

接著,她不能忍,就要動手把房間進行整理和打掃——動手優化

驅動她不能忍和馬上動手優化的原因是:整潔讓她愉悅,而髒亂讓她不爽

所以說,你靠什麼滿足你,你就會成為什麼樣子

什麼東西能持續滿足你,什麼東西永遠讓你不爽,這就是你的命運

所以說,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文說 的精彩文章:

TAG:家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