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行合一,還,還,還,不會嗎?

知行合一,還,還,還,不會嗎?

「你的心裡住著一位覺女士,知行合一先生經常帶你進入現實的世界玩,完全是看覺女士的面子」

覺,是真知,它很看重全面性,而全面性,需要線索的流動。線索需要更多的看見和發現,就要求你心有空隙。

知行合一,是歷久彌香的一個思想,一個概念。掌握它,把它與心和身體,融合後,會發生什麼奇妙的效果呢?

從三個層面去發現知行合一

1、道德層面

2、知識的層面

3、功夫的層面。

1

在道德層面:知,就是道德修養;行,就是道德實踐。這就很搞笑了,一個人素質很高,難道就是憑他素質高,就說他有道德嗎?他若沒有道德的踐行,此人就是沒道德!哈哈哈哈,有點道理啊。對啊,你也啥也沒幹,你有什麼道德?嗝!

很顯然,知與行是不能分離的!

2

在知識層面,我們來看經典的橋段:

橋段一:

大學者朱熹和陸九淵都主張,先知後行!陽明聽了不高興,他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知成。」這知識明白了吧?

拆解/融合:

把這兩句話融合起來,就是,知是緣由,行是成立,知行合一,本是功夫。

就是沒有初始的那個緣由,何來事情的成立呢?事情干成幹不成,就看你的功夫了!

幫人撿一個掉了的東西,是小行為;為國建功立業,是大行為。但,不管大還是小,都是你的知行合一造成的結果。這個結果里都有緣由和對應的成立。

你善(緣由),你幫人撿東西(成立);你心繫人民(緣由),你為國建功(成立)。這個緣由是心的內在,成立是外界事情的結果。

所以,知行合一是內心和外在發生聯繫的一個途徑,一個方法,對人來說,就是功夫。

王陽明的心學偉大之處,就體現在知行合一上。

沒有知行合一,如何能致得良知呢?

橋段二:

對於知而不行的弊端,王陽明一針間血的說道:「今人卻將知行分為兩件事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後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討論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來已非一日矣。某今說個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葯。又不是某鑿空杜撰,知行本體原是如此。」

「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

拆解/融合:

因為,行為都沒有成立(生成),還算什麼知? 如果行為成立(生成)了,那便是真知。

這樣,很順暢的理解為,知行合一是一體的,就是一個本來的體,本體!

所以確實,人的內心和外界發生聯繫時,知行合一是最基本的一個本體,而對人來說,就成了功夫。不同的人呢功夫是不一樣的,內心和外界環境不一樣造成的結果。

外界環境我們可以選擇,也可以適應,但更多是是我們要適應外界的環境,於是,知行合一,這個界於內心與外界之間的功夫,最是要得!最是基本!

對很多人來說,求了許久的知行合一,到頭來發現,它簡直是粒無趣的葯。

但是,從今始,切記,只要你抬腳,想跨入人類的世界,知行合一,就是基本大法,最原始的道!你可以暫時忘卻它,但是它卻永遠在那裡,在那無可逾越的底層。

3

那,它還有功夫嗎?我要怎麼做,才能獲得此功夫呢?

答案是,有!

心學知識是個體系,功夫比如口訣關聯。請繼續下看。

3.在功夫層面,來談談知行合一的功夫

功夫口訣「意動、覺動、心之動、動而動、不動而動」。這串口訣,就對應了知行合一功夫的全部。

拆解:

意是意念

覺是真知,由直覺而產生。需要空隙、流動、感應、覺等一套組合拳(心的連續動作)

動就是行為、行動。

前面提到,知行合一功夫,是內心與外界發生聯繫的功夫。內心之意,內心之覺,都聯繫著行為並作用於外界,內心不強,則作用外界之力不強。

這點非常符合,陽明心學的功能主旨,讓人有自信,讓人有行動。內心強大了,行動自然強大。

所以知行合一,一半是內心,一半是外界,並且這兩半是一個整體。

拆解也有罪:

吾非常願意把心學功夫分享大家,但是,只能做到功夫口訣的層面,非保留之意。

你知道,拆解是為了你精準而全面的理解。而知行合一之真切的功夫,到這裡實質無法去做文字描述,要想真知,必行之。真知即行,行即真知!

若強行文字描述,一定會發生錯誤導向!就像學習開車,不上車,談何知?

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你身後的大魔 的精彩文章:

自信自己!我心即我理

TAG:你身後的大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