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什麼讓教師成為「口是心非」之人?

是什麼讓教師成為「口是心非」之人?

幾個同事在一起聊天,談到這麼多年的教書生涯,感慨萬分。有一位同事調侃自己「大學剛畢業時,自己是個敢作敢為的真漢子,如今變成了一個口是心非之人」。這話說得並不是沒有道理。一些教師一邊教導學生一定要講真話,一邊卻在工作中說著違心話。

應付領導和上級

教師除了教學任務,還有一些行政事務。某檢查組或領導即將來視察,學校可能會提前做一些演練,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都有明確要求。有些話,老師不想說卻又不得不說,甚至要說一些不切實際的「謊話」。某些領導在指導學校工作時,會對學校的發展和教師們的具體工作進行一些指導。眾所周知,沒有教學經驗的人指導教學工作可能會講出一些不客觀、不理性、不科學的指導意見,但因為身份的原因,不論是什麼樣的意見,教師們基本上都會點頭表示「認同」。

「恭維」專家

一些中小學為了提升教師們的專業水準,每年都會不定期請一些專家學者給教師們開講座。不否認大部分專家的理論水平很高,不過也有一些對教學一線情況不了解的專家,在理論聯繫實踐方面有點欠缺。比如說我們經常聽到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就會經常出自某些專家之口。面對這些專家,教師們雖然心裡百般不樂意,嘴上卻也只能說些好聽的話。

公開課被教研員「怒批」,教師們點頭稱是

每位教師都有上公開課的經歷,市級公開課、縣區級公開課、校級公開課。而公開課都會有同行、領導或專家評課。市級公開課和縣區級公開課一般是由相關學科教研員組織,只要有時間,教研員也會參加,教師上課結束後,教研員會發表意見並提供指導。多數從一線成長起來的教研員確實能說出很多實用性建議,能給教師很多啟發。不過也有一些教研員,他們只會「批評」,摳字眼找問題,還容不得別人有不同看法。教師們摸清了這些教研員的脾氣,只能全盤接受「批評」,對教研員的說法點頭稱是。

與學生家長「理論」,教師們會說一些「違心話」

某小學一位班主任老師發現班上有個學生喜歡惹其他同學,情況還比較嚴重。於是該班主任找到這位學生家長,跟他聊孩子的教育問題,不想卻被這位家長好好「教育」一通。這位家長認為孩子是受到身邊同學的影響,並不是自己孩子的問題,還認為授課教師應該很好的控制課堂局面,不要讓其他學生影響到他的孩子。既然家長是這樣的想法,教師只能違心的贊同家長說法。也有一些家長會直接到辦公室找教師「理論」,而且情緒很不好,教師為了不讓自己受到傷害,不僅要附和家長,還要承認自己工作上的「失誤」。

現實中,一些教師有意或無意去肯定一些自己心裡並不認同的事情。只不過,教師們的「口是心非」實質上是「自保」,如果不說一些違心的話,就可能被穿小鞋,甚至會丟掉飯碗。但處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們的所言所行對學生有著至深影響。學生會把這些「怪象」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一方面他們內心對教師充滿疑惑:為什麼明明錯誤的事情,老師要說成正確的?由此造成他們認知障礙;另一方面他們對教師的品性產生懷疑,殊不知這是教師們被逼而為之。最讓人擔心的是,這些聰明的孩子會很快學到這一套「本領」,「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教師變得「口是心非」,學生同樣也會成為「口是心非」之人,如果將來社會上充斥著假話、套話,生機和活力將蕩然無存。我不敢想像這是一種怎樣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軼工坊 的精彩文章:

實力超強的知名211大學!分數線卻不算高
這所211「不怎麼樣」?網友:考得取才有資格評論

TAG:軼工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