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到中年,是時候修行了

人到中年,是時候修行了

曾經有幾年時間,我是一個渾身散發著負能力的憤青。在那幾年裡,心裡常常會莫名地升起一股很抑鬱很悲傷的情緒。這股負能量出來以後,我什麼事都不想干,甚至覺得整個世界都與我無關,生無可戀...

01

悲傷的中年

我發現比起90後,很多70後和80後身上常常多了一種「多愁善感」的氣質。這裡頭的原因,可能真的跟年代有關,因為那時候流行的氣質是「淡淡的憂傷」;但也可能是另一個原因,就是姜文說的「狗日的中年」。比起90年,我們更早的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惡意。

在懵懂的歲月里,我也曾為賦新詞強說愁。可是長大以後,當我揣著一顆與才華不匹配的野心,在現實社會中屢屢碰壁的時候,才真正的感受到悲傷。那種鬱郁不得志的狀態,或許就是大多數中年人的現實寫照。

佛說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 。總有一款苦,能讓我們覺得悲傷。所以這些年,中老年朋友圈裡流行的文章一直是「知足常樂」、「放下就會快樂」、「簡單就會快樂」、「平常心就會快樂」、「心態好就會快樂」,或者「做到這十點,你就會快樂。」

實際上,這些道理真看進去了,是有用的,至少看完之後,能夠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可是話說回來,它只是救救急,卻並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再過一段時間,在現實面前,該有的悲傷,還會再次回來。並且,道理看多了,難免會產生免疫,勸起別人的時候,說得頭頭是道,可事情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道理就顯得格外的空洞蒼白。

02

中年正是修行時

人到中年,還沒有達到自己想像的高度,內心一定是無比焦慮的,那是上有老下有小,不滿現狀卻又沒有勇氣去破釜沉舟,只能忍氣吞聲,活得十分壓抑。

我們常以為有錢有權了這些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事實上,有錢有權的人只是焦慮的層面不同,他們也有壓力要面對,也有失眠、痛哭,甚至活不下去的時候。

心理醫生常指導我們,多運動、學會換位思考、尋找自己的優點等等諸多方法來緩解生活工作中的壓力。如果按這些個建議去做,的確,也是很有效果的。畢竟,心理治療它不是心靈雞湯,不會除了講道理擺實事剩下的就叫你自己去看破放下。它還有科學嚴密的系統分析,有可操作的辦法,幫助人們層層深入,了解潛意識背後隱藏著的心理模式,打破當下的心理狀態,改變心理認知,再通過各種治療手段,緩解問題。

可是,大多數人並沒有嚴重到需要看醫生的程度,一點點頹廢的情緒,也還不至於太影響工作生活。所以大多數人只能是在心裡默默地忍受著。比較幸運的是,我一直堅持著修行。並且,隨著修行的深入,慢慢的我發現,其實這樣的心理狀態是絕大多數普通人的常態。

普通人的內心是煩躁不定的,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有些人只要你不打他罵他,他都能保持一個比較穩定的情緒。表面上風平浪靜,裡面可能隱藏著一顆焦慮、壓抑的心;而有些人,只要環境給身心造成輕微的不適,便很容易產生焦慮、憤怒、恐懼、悲傷等情緒。新聞里常常有因為幾塊錢的小事打架甚至殺人的事件,其實那些小事只是導火索,真正的問題在於他的心一直活在煎熬中,活在非常極端的情緒里。

這種煩躁不定的狀態普通人又可以自己調整,只是會反覆,還沒到需要看心理醫生的程度,但真去看心理醫生了,想靠心理治療徹底扭轉也是很難的,因為外在的一切不可控,永遠都會有新的焦慮和壓力。而修行卻可以改變這種狀態,使你逐漸去煩入靜,變得祥和中正、心氣順達。怎麼說呢?

03

快樂似神仙

佛教里常說佛是大醫王,相對於心理治療,佛法的高明之處在於,佛法並不要求我們用分解法去尋找問題的所在,而是繞過問題,直接用修行的方法,將心裡頭窩著的那團能量給清理掉。因為一切問題都是心的問題,呈現出來就是那股能量團的形式,問題就是由它激發而帶起來的。因此,修行不主張去拆解被能量激起的問題,不去判斷對錯,而是直接面對背後那團能量將它清理掉。當我們真的這麼做了以後,就會發現能量消失,剛才激烈的情緒、矛盾的念頭也統統都消失了,糾結的問題也不再是問題,當下就能輕鬆解決。

雖然心理治療也一樣找根源,但不管是歸因為童年心理創傷,還是原生家庭問題,這麼做都有碰運氣的成分,萬一歸因對了,問題就解決了,萬一歸因錯了,那還有可能越治問題越嚴重。並且解決了的問題是一個「點」,只要產生問題的能量,即這個「面」還存在,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新的問題「點」產生。

所以,應當知道,每當焦慮、壓抑、委屈、頹廢的時候,其實是那團能量又將心頭所覆積垢或障礙,再次把問題激發了起來。除非清理掉那團能量,不然,問題只會周而復始的出現,沒有擺脫的可能。

而隨著修行的層層深入,到了後面,心裡頭那團能量會被清理得越來越乾淨越來越稀薄,心性逐漸發露,內心開始進入一種嶄新的境界。那種境界狀態下,整個內心都是充滿安祥的。這時候,放眼周圍,但見山河大地一片光明,花草樹木真切相通,時時處處內心都自然而然的充滿了喜悅,真箇是快樂似神仙。當然,這種境界完全是自然狀態,不是幻想或想像出來的,也決非刻意所為能夠達到。

不僅如此,由於修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是在原有的層面去深究原因,而是站到更高的一個維度,直接著手於產生問題的根源。因此,修行對於學習、工作、思考等各方面也會有一種心智上升了一個維度的感覺,行為處事常常能給人一種充滿智慧的外在感受。

最後,要說明的是,雖然這篇文章好像在安利修行,但其實,寫得很片面,因為修行的美好,比之這篇文章所寫,借用《金剛經》一句話:於事中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諭所不能及。

全文如是,願您身心安康。

圖文選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予以刪除!感恩文字作者,感恩圖片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行禪 的精彩文章:

人生迷茫時,不妨向聖賢借一點智慧

TAG:易行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