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籍中的雲間文化:朵雲書院展藏明刻本三種賞讀

古籍中的雲間文化:朵雲書院展藏明刻本三種賞讀

古籍中的雲間文化:

朵雲書院展藏明刻本三種賞讀

劉毅強

初夏時節,隱身於松江廣富林遺址文化公園的朵雲書院正式開張在即,主事者邀約圈內諸友前往一游,作為半個松江人的我隱隱生出幾許激動和期盼。

朵雲書院高牆閉圍,獨成一體,兩個樓面,雕花扇門、窗欞與素柱環列,燈光幽雅,據介紹,是由四棟徽派建築舊物移來拼接造就,無怪乎,待得進入其原汁原味的幽邃高闊之境,一股蘊集老時光的氣息立馬撲面而來,浸潤周身。

漫步繞行,壁上、櫥內有各色圖書、文化創意產品及書畫作品羅列其間,華色燦然,目不暇接。其中,一個玻璃矮櫃吸引了我的注意,裡面赫然陳列著二十種和松江人文歷史有關的線裝古籍,由我國古籍收藏重鎮之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旗下的上海圖書有限公司從龐大庫藏中精選提供展示。這些典籍,大致可分三類:或由松江人士撰作,如元華亭釋念常二十二卷本《佛祖歷代通載》、明華亭徐獻忠七卷本《六朝聲偶集》、華亭徐光啟六十卷本《農政全書》、華亭陳繼儒一百卷本《寶顏堂訂正寤言》和八卷本《眉公見聞錄》、華亭朱徵璧二十卷本《左氏兵法測要》、雲間曹昭十三卷本《新增格古要論》、華亭施紹莘五卷本《秋水菴花影集》、華亭吳炯存2冊的《文選抄》、華亭唐汝詢五十卷本《唐詩解》、清華亭張豫章不分卷本《勵學齋文集》;或敘松江歷史之作,如明松江府知府陳威主修三十二卷本《松江府志》;或由松江地域刊刻之作,如明嘉靖松江陸楫儼山書院白雲書院刻本《古今說海一百三十五種》、萬曆雲間曹元亮翠竺山房刻本《唐伯虎集》、萬曆松江馬元調魚樂軒刻本《元氏長慶集》、《白氏長慶集》,等等。今由三類中各挑一種略作介紹。

《農政全書》

明 華亭徐光啟撰

明崇禎十二年(1639)松江府平露堂刻本

徐光啟(1562—1633),明代科學家。字子先,號玄扈,謚文定,上海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崇禎五年(1632年)升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並參機要;六年兼任文淵閣大學士。較早師從利瑪竇等學習西方天文、曆法、數學、測量和水利等科學技術,並介紹到中國,是介紹和吸收歐洲科學技術的積極推動者。主持改歷工作,編成的《崇禎曆書》經湯若望刪改成《西洋新法曆書》,並據此編出《時憲歷》,沿用到清末。軍事方面曾親自練兵,負責製造火器,成功地擊退後金的進攻。農業水利方面用力最勤,著有《農政全書》等。還著有《徐氏庖言》、《兵事或問》等,譯著《幾何原本》(前六卷)、《測量法義》等。

《農政全書》為徐光啟所撰,光啟逝世後六年,由同為華亭人的陳子龍等整理編定,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刊行。全書六十卷,七十多萬字。分為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蠶桑廣類、種植、牧養、製造、荒政等十二門,其中水利及荒政占篇幅較多。書中輯錄大量前代和當時的文獻,集中了中國古代農書的精華,也使我國古代許多散失的文獻得以保存,據有關學者統計,書中徵引古代農業文獻共計225種,這還未包括那些沒有註明出處的徵引。書中也不乏作者自己的心得與見解。是明代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徐光啟撰作此書的主導思想是「富國必以本業」,所以他把《農本》三卷放在全書之前。其中《經史典故》引經據典闡明農業立國之本;《諸家雜論》則引諸子百家證明古來以農為重;此外兼收馮應京《國朝重農考》,其意皆在重農。徐光啟撰作此書的態度很是科學嚴謹,「嘗躬執耒耜之器,親嘗草木之味,隨時採集,兼之訪問」,並對親嘗過的東西的滋味及營養價值,也作了較為詳盡的記錄。

這次展出的《農政全書》為明崇禎十二年松江府平露堂刻本,為其首次刊印面世,平露堂為陳子龍的室名。從《序言》觀其面貌,葉四行,行十字,烏絲欄,版式闊大舒朗,刊刻字大筆潤,白紙精印,充分體現了明末刻本尚存的高華風貌及其珍貴的歷史、文獻與文物價值,被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讀者可以一飽眼福。

值得補充一句的是,本書整理編定者的陳子龍,為著名南明抗清將領與文學家,其墓址恰好也在松江區佘山鎮的廣富林村,如今本書端端地陳列在廣富林遺址內的朵雲書院,也是一次難得的富有歷史意味的結緣了。

《松江府志》

明 陳威、喻時修 顧清纂

明正德七年(1512年)刻本

今上海市,春秋時為吳國地,戰國屬楚。市境西部秦漢屬海鹽及婁縣。唐屬華亭縣。宋始設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設上海縣,治今市老城區。1927年設上海特別市,1930年改上海市。而松江府的由來,則源於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華亭縣為華亭府,領華亭縣,一年後華亭府改為松江府。其後,1912年撤松江府,婁縣、華亭縣合併為華亭縣,歸江蘇省管轄。1914年華亭縣改稱松江縣,1958年11月松江縣劃歸上海市。1998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松江撤縣設區。

松江志書的撰寫,舊有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楊潛纂三卷本《雲間志》、元大德年間張之翰撰八卷本《松江郡志》、至正年間錢全袞撰十六卷本《續志》、正統年間孫鼎撰三卷本《松江府志》以及錢崗撰十八卷本《雲間通志》。今除楊潛《雲間志》外,余不見傳。本正德七年三十二卷本《松江府志》,由知府陳威領銜修纂,「繼錢崗《雲間通志》,增成化九年後之事而重纂」,為現存最早最完備的府志。顧清序云:「雲間志歷歲久遠,今已無全書,其餘雖存,而後生之得見者已鮮。故並取諸本,參互考證,會以成編。」

全書列「沿革」、「分野」、「疆域」、「水」、「風俗」、「土產」、「戶口」、「徭役」、「田賦」、「城池」、「坊巷」、「鄉保」、「鎮市」、「橋樑」、「官署」、「學校」、「兵防」、「倉廩」、「壇廟」、「第宅」、「冢墓」、「寺觀」、「古迹」、「守令題名」、「宦跡」、「科貢」、「人物」等三十二目,又附目十七,卷前繪有府境圖、府城圖,卷末有陸深跋。版框左右雙線,烏絲界欄,單黑魚尾,半葉九行,大字單行,行二十二字,夾注小字雙行,行二十一字,字體扁而秀。白紙印本。主撰者顧清字士廉,華亭人,弘治癸丑(1493年)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明史》有傳,史評其書頗詳悉有體,稍勝其他輿記之冗濫。本正德本府志被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和《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據記載,唯寧波天一閣存有全帙,北京、上海、台灣等地所藏皆有殘缺。

松江地區作為經濟發達、人文薈萃之域,修纂方誌的傳統綿延不絕。明正德府志之後,又有明崇禎三年(1630年)刻本、方岳貢修陳繼儒等纂的五十八卷《松江府志》,崇禎四年增刻本、方岳貢修陳繼儒等纂的九十四卷《松江府志》,清康熙二年(1663年)刻本、郭廷弼修周建鼎包爾賡纂的五十四捲圖經一卷《松江府志》,康熙二十年(1681年)聞人倓抄本、魯超修林子卿纂的《補輯松江府志》,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松江府學明倫堂刻本、宋如林修孫星衍莫晉纂的八十四卷首二捲圖一卷《松江府志》,光緒十年(1884年)刻本、博潤修姚光發等纂的四十卷首一捲圖一卷《松江府續志》,等等。

《唐伯虎集四卷外集一卷紀事一卷》

明 唐寅撰

明萬曆四十年(1612)雲間曹元亮翠竺山房刻本

唐寅(1470—1523)明代畫家、文學家。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年二十九中鄉試第一,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被革黜。後游名山大川,致力繪事,賣畫為生。擅山水,並工人物、花鳥,筆墨秀潤峭利,景物清雋生動,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明四家」。兼善書法,工詩文。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文以六朝為宗;詩初多穠麗,中尚平易,晚則縱放不拘成格。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寅著述的刊刻,較早的有明何大成輯、萬曆刻本的《唐伯虎先生集二卷外編五卷續刻十二卷》,明袁宏道評、明刻本的《袁中郎先生批評唐伯虎彙集四卷》,明俞憲編、明嘉靖隆慶間刻本《盛明百家詩》的《唐伯虎集一卷》等。這次展出的萬曆四十年曹元亮翠竺山房本《唐伯虎集》,單欄白口,半葉八行,行十八字,字體方正,書口下方署「翠竺山房」。編輯並手書上板者茸城沈思,字及之,也是松江人,「茸城」是松江的別稱,茸即鹿也,松江早年土地肥沃,適合鹿群繁衍生息,所以自古有「十鹿九回頭」的美稱。本集經過刊刻者曹元亮校對。對於此書,日本享和元年(1801年,中國清嘉慶六年)選刻二集本《唐伯虎集》的作序者馬岩敬夫有高度評價:「余頃購得,齋沐捧之,燦爛光彩,奪人眼目,不知隋珠為何物也!」此書無疑也被收入了《中國古籍善本書目》。

卷一首葉白文方印「金德鑑印」、朱文方印「保三」以及冊首右上方的朱文方印「雙琯閣」、白文方印「庚申以後所得」、朱文扁印「保三鑑藏」,都是晚清金德鑒的收藏印,「庚申」當為咸豐十年(1860年)。金德鑒,生於1810年,1887年尚存世,字保三,號前釋老人,又號雙琯閣主人,元和(今江蘇蘇州)人,流寓上海,懸壺研醫,亦工山水,精妙入神。許是其深欽唐伯虎畫藝,斥資入藏了本書。

晴空明媚之日遊覽朵雲書院一過,自是心曠神怡。想到德國歷史學家蘭克「讓親臨其境者說話」的名言,於是便難拂主事者之命,不揣淺陋,勉以成篇,以為朵雲書院讀者之助。

作者簡介

劉毅強,資深出版人,上海辭書出版社原副總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朵雲書院 的精彩文章:

窗前架上,松石水雲的別樣書香

TAG:朵雲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