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古代官員上朝,手中持的白板子是何物?長2尺6寸,寬3寸

古代官員上朝,手中持的白板子是何物?長2尺6寸,寬3寸

在古代,大臣們朝見皇帝,都會手持一塊白色的板子。在影視劇中也會經常出現,然而影視劇中卻沒關於這塊白板子的使用場景。那麼在歷史上,大臣們的白板子是幹嘛用的呢?

古代官員上朝,手中持的白板子是何物?長2尺6寸,寬3寸

這塊白板子名叫「笏」(hu,第四聲),最早出現在春秋時代之前,史學家們認為笏在商朝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了。

笏的作用就是用於記錄天子下達的旨意,也可用於記錄自己的章疏內容,起到備忘作用,可以說是最早的隨身小筆記了。《釋名》∶"笏,忽也,備忽忘也。"

古代官員上朝,手中持的白板子是何物?長2尺6寸,寬3寸

《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笏是中國古代官員使用時間最長的辦公用品了,在紙張尚未發明的時代,笏板成為最終的記錄工具,在《禮記·玉藻》就有記載:「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

除了在朝堂之上使用,私下也是可以使用的,稱為「牘」。

古代官員上朝,手中持的白板子是何物?長2尺6寸,寬3寸

在紙張發明之後,笏逐漸成為一個禮節性的用品。而笏的材料,也有了更多的發展。有竹木、玉石、象牙,不同的級別大臣使用不同規格的材質笏。

大唐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員執竹木做的笏。大明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

古代官員上朝,手中持的白板子是何物?長2尺6寸,寬3寸

那麼小小一片笏,如果啟奏的文字眾多,或者皇帝旨意太多,一片笏寫不下怎麼辦?

按照慣例,一個人只能帶一個笏,但是如果公務比較多的大臣,是允許攜帶很多笏的,於是笏囊應運而生,就是用來放置更多笏的背包。

古代官員上朝,手中持的白板子是何物?長2尺6寸,寬3寸

唐朝的張九齡就是代表,張九齡任相之時,因為年紀大,身體跟不上,加上記憶力減退,遂使用笏囊。《舊唐書·張九齡傳》記載:「故事:皆搢笏於帶,而後乘馬, 九齡體羸,常使人持之,因設笏囊。"

古代官員上朝,手中持的白板子是何物?長2尺6寸,寬3寸

不想張九齡的行為之後成為了時尚,眾大臣紛紛效仿,因為帶著一個笏囊,看起來公務繁忙,盡心儘力。而幫助大臣背笏囊的隨從,就像秘書一般。

古代官員上朝,手中持的白板子是何物?長2尺6寸,寬3寸

笏板不只是出現在朝堂之上,道教神話里,笏板也是一種法器。道門之人,在向天尊奏告,朝拜時均是兩手恭執朝笏於胸前,以表尊敬。道館內道士們科儀齋蘸時,也是使用笏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