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的人內心是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了煙

有的人內心是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了煙

歷史的脈絡大致是清晰的,不會產生太大分歧。而隱藏在其中的作者的態度和三觀,造就了讀者是否認同是否喜歡。

看完《中華史》第一部的時候,就果斷被易老師圈粉。我對易老師的認同都已經在那些圈圈點點裡了,還有很多,比如讀這些文字時的激動和欣喜則是別人看不到的。這種獨特的閱讀體驗就像是遇到一個三觀完全吻合的朋友,他說什麼,都彷彿能觸摸到你跳動的脈搏。那些美妙的兼具感性和理性的文字,確實讓人停不下來。

在講戰國時期時,他用韓非給我們剖析了赤裸裸的人性。

韓非說:「以妻之近而子之親猶不可信,則其餘無可信者矣!」

在他眼中,這種基於最穩固的親情而建立的關係,都有赤裸裸的利益和算計,更何況其他關係了。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到今天依然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複雜到因不同的形勢、情況變化而變化。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像看《黑暗面》和《完美陌生人》的感覺,一切都好,只要你不打開潘多拉魔盒。人性的惡究竟是本身存在的,還是被激發出來的?如果沒有一個契機,這些惡是否會永遠潛伏下去,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個問題卻是有固定答案的,人性的趨利避害。這就是韓非所說的重製度而非人性,這與西方的契約論又不謀而合。約束複雜只有靠制度,制度足夠完善細化,一切都OK了。

讀《魏晉風流》,更理解了阮籍一些,相比於嵇康和劉伶,他活得更為撕裂。嵇康正直、坦蕩、勇敢,劉伶更為圓潤,只有阮籍活在夾縫之中。以前,總覺得他狂狷,快意人生,不喜歡了就撂給人家一個白眼;喜歡了就不顧世俗禮法,是一個像寶玉一樣充滿了慈悲之愛和大愛的人。以前我們只看到了阮籍的任性和狂放,羨慕他生命的自由舒展。但當看到阮籍的無奈時,便會有些許心痛,,為了他鬱結在內心深處的苦痛。那種大醉、佯狂,又何嘗不是一場場慟哭?想起一句話:有的人內心是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了煙。

魏晉真是一個唯美的時代,摒棄一切駁雜,只留下最接近生命本質的真善美。這也是我很喜歡這個時代的原因。實在是太喜歡這些人了,喜歡他們真實的性情,狂狷的個性,喜歡他們狂放不羈,也喜歡他們的感傷無奈。這個時代有多壓抑,他們就離人性有多近。

正因為如此,我們看到了生命意識的覺醒,看到了人性的復甦,看到了酣暢淋漓而真實的性情。正所謂:得真味時痴癲,於會心處大笑。亦痴亦狂,不枉此生。上蒼沒有給他們一個好的時代,他們卻給自己一個好的交代,生命被完全打開。這樣的人生值了!

在第三部隋唐卷中,易老師給我們講述了更為立體的李治和武則天。對於李治來說,武則天身上有一種介於母親和姐姐之間的氣質,她從沉著冷靜、深謀遠慮、機敏果斷、精力旺盛,這些正是李治缺失的。他把自己內心的軟弱和對於政事的無能無力掩藏起來,而寄希望於身邊這個具有男子漢氣質的人。他一步步鞏固和強化武則天的地位,也正是希望她來替他解決所面臨的尷尬處境——一個處處活在強大父親陰影下的可憐皇帝。而這一切,在別人的眼中僅僅獲得了「懼內」和「好色」的評價。所以,長孫無忌們並不懂得這位皇帝的無奈。武媚娘能成為武則天,是她知道了李治的痛點和軟肋,長孫無忌們的評價說明他們從來沒有跳出自己的框框。由此可見,武則天為什麼成功了,因為她的框框比他們都大。從後來的理政來看,她皇帝做得確實比中國歷史上大部分皇帝都好,她的視野、境界、眼光、才能在諸位裡面也是能排在前頭的。

大宋革新以宋詞開篇,講大宋繁榮的經濟和發達的科技,一本看下來欣欣向榮的感覺。王安石變法就不一樣了,開始就是大旱連年,國庫虧空,變革迫在眉睫。然而一場高調的、頂層權力者支持的變法卻以失敗告終。中間看了那些歷史中亮閃閃的人,和他們之間微妙的關係。誠如易老師所說,政治分立場,無關道德。但在新法推行的過程中,難免不摻雜人性的較量。歷史真是個有意思的東西。

鵝湖之會,這是值得記錄的一個歷史時刻。論敵陸九淵和朱熹,在哲學家呂祖謙的操持下,準備開展一場論辯。呂的初衷是調停,沒想到兩人火藥味十足,前來圍觀的人也不歡而散。這不是鵝湖之會被人們記住的理由。看下面,之後兩人平靜下來惺惺相惜,通信往來,朱熹邀請陸九淵講學。人有時不是理性的,但學術精神是理性的,這就是他們被稱為大家的原因,也是一段可以與西方先哲相媲美的歷史: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我不欣賞你的學說,但我欣賞你的人品。這種理性、豁達是學術發展的根基。

蘇軾一生起起落落,但好歹還能聽雨,讓人想起《無問西東》里一個場景,暴雨打在屋頂,淹沒了講課的聲音,於是,老師寫下幾個字:靜坐聽雨。在雨聲中品歷史滄桑,悟家國情懷。大概雨聲是送給歷史的最好樂聲。我們回望歷史,感懷、唏噓,然而那些綁在歷史弦上的人,期待的卻是命運的眷顧。歷史可以是悲歡離合總是情,可以是不盡長江滾滾流,也可以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好在蘇軾可以「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在歷史上,海瑞一直是清廉官員的楷模,但他最被人敬重的應該是他的原則性。對於官場因為利益而締結的幫派、裙帶關係,錢權交易,其他人都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唯獨他不能,只要是違反原則的,這個人哪怕是自己的親友,哪怕此人曾經有恩於他,都不行。在捍衛底線上,他絕對是剛正不阿、六親不認,不同流合污,不出賣良心。在一個缺乏契約精神的社會,人情很大程度上是維繫各方關係運轉的一個重要支撐點。海瑞讓人又愛又恨。

這樣的人不合時宜,但不得不被人敬重。會做官的張居正和高拱,知道什麼場合做什麼事情,會保護自己,也會拓展自己的利益。對於海瑞這樣原則性極強的人是喜歡不起來的。但當海瑞被罷黜時,張居正和高拱這對老政敵出奇一致地挺海瑞。人性是有底色的,儘管會被現實氧化。在維護自己時,張居正和高拱都集中提現了人性的私利性,而在對海瑞的評價上,兩人又是客觀公允的。

海瑞的幾起幾落是人性與準則的較量,是國家機器的需要,也是維護國家機器運轉的人的需要。當需要一個清廉的道德楷模時,海瑞就復出了。當海瑞的做人準則傷害到別人的現實利益時,人性便佔了上風,作為一個硬邦邦的絆腳石被踢開也是分分鐘的事。

海瑞的人設,是道德宣揚的需要。但是任何冰冷的工具都無法淹沒歷史的細節和溫度,人性會給你一切最為真實的答案。

在易老師的《中華史》和《品人錄》中,我們看到戰爭的不同打開方式。戰爭,就是矛盾鬥爭表現的最高形式與暴力手段。這是百度的詞條解釋。但在春秋戰國時期,戰爭卻充滿了君子之禮,雙方要正規的下戰書,絕不會搞偷襲。對方的戰車壞了,這一方絕對不會乘人之危,而是幫對方修好了車子,然後再繼續戰鬥。就問你這麼文雅的戰爭還是不是戰爭?它更像是一種高貴的儀式。

在易中天筆下,梟雄也有軟肋,善感的心、柔軟的心、悲憫的心。他不僅為曹操正名,也還原了一個更為真實的曹操,甚至讓我們看到在每一件歷史事件的抉擇中,那微妙的心理跳動。

《中華史》買到第一部的時候,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後來果斷買第二部,然後期待第三部。因為喜歡那種酣暢淋漓的閱讀效果,第三部我是等出全了整套買的。但是到了第四部就按捺不住了,出一本就迫不及待得買一本。

歷史不是線條,而是具有溫度的。每一個流入歷史長河的人,都曾經有著那麼具體、真實的喜怒哀樂。這也是我喜歡看《中華史》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廚藝女青年 的精彩文章:

TAG:廚藝女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