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大學建造通向中國的文化之橋

北京大學建造通向中國的文化之橋

來華留學

又到畢業季。此時,漫步燕園,隨處可見三三兩兩身著學士服的畢業生拍照留影,其中,許多不同膚色的笑臉,更是北大校園裡一道亮麗的風景。

這對北大來說,並不稀奇。作為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北大是中國最早接受外國留學生的大學,也是接受外國留學生最多的大學之一。北大歷史學系教授王曉秋曾查過北大校史檔案,早在清末京師大學堂時期北大就曾接收過當時的俄國和日本的留學生。

1952年9月,「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的14名外國留學生調整到北大,標誌著新中國成立後北大來華留學工作的開始。60多年來,北大已經培養了9萬多名國際學生,遍布世界各地近190個國家和地區。而現在,每年有來自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0多人次的各類留學生在校學習,不同地域與文化背景的師生通過來華留學項目相聚燕園,在此相識相知、交流交融。

在北大中文系教授陸儉明看來,這是一項偉大、無形的橋樑工程——為世界各國建造通向中國的友誼之橋,同時也為讓漢語,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培養眾多的國際友好使者。「如今,從北大畢業回國的留學生,相當一部分已成為他們國家政界、商界、文化教育界的要員或骨幹,所從事的工作基本都與中國有關。像我所教過的越南、新加坡的學生,有好幾位先後出任越南和新加坡駐華使館的教育參贊。」

截至目前,北大留學生校友中有一位國家元首,多位校友現任或曾任外國政要,幾十位校友擔任或曾任駐華使節,數十位校友已成為知名漢學家。北大國際合作部部長夏紅衛舉例說,泰國詩琳通公主是中泰兩國人民的友好使者,也是北京大學的名譽博士。自2001年至今,公主幾乎每年都到訪北大,為推進中泰交流合作作出了傑出貢獻。

現在擔任法國漢語總督學、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的北京大學法國校友白樂桑不僅寫書分享自己在中國的經歷,也經常介紹學習中國文化和漢字的有趣故事,回憶起在北大的點點滴滴,他深有感觸:「對我而言,這兩年既是漫長的,又是短暫的,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許多難以忘懷的記憶。更為重要的是,在提高漢語言能力的同時,我一步一步接近了原本十分遙遠的中國和中國文化。」

法國著名語言學家貝羅貝長期從事漢語語言學研究,目睹了近幾十年中國社會各方面的快速發展,「我長期研究中國語言,從這個角度也見證了中國幾十年的發展變化。中國的變化真的很大,沒有一個發展中國家像中國這樣發展得如此迅速。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世界在經濟方面最有發言權的國家之一」。

兩年的碩士學習結束後,阿瑚德選擇回到埃及,並憑藉其出色的漢語能力和留學背景,成功在埃及新聞總署謀得職位。現在,她每天的工作都與中國息息相關,從接待到開羅參加書展的中國作家,到參加埃及歡樂春節大廟會,從中埃文化年開幕式,到中埃大學校長論壇,到處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從北大走出的留學生都對母校有著持久深厚的感情,北大的精神也通過許多留學生傳播到了世界各地。留學生校友、塞爾維亞東方之家協會的創始人瑪麗娜這樣說:「無論是對於中國學生,還是對於我們留學生來說,北大的學習經歷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在我們的人生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使我們後來的生活和工作受益良多。能夠成為北大的學生,我們深感自豪。或許我們並不相識,但是無論我們身在何地,只要知道我們是北大的學生,我們就會有一種毫無隔閡的親切感。」

(本報記者 晉浩天)

(晉浩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