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七國之亂之八王伏誅

七國之亂之八王伏誅

衣賜履按:七國之亂,以吳國、楚國為主導,其他五國為趙國、菑(讀如資)川國、膠東國、膠西國和濟南國。我們前面講過,前174年,賈誼向文帝劉恆上《治安策》,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建議就是以大量分封來削減封國力量,減少對中央的威脅。前164年,賈誼死後四年,劉恆下詔,將齊國一分為六,分給故齊王劉肥(劉邦庶長子)的六個兒子:齊王劉將閭、濟北王劉志、菑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膠西王劉卬、濟南王劉辟光。

當一個強大的封國被一分為六之後,儘管這六個王,都是親兄弟,但是,一個腦袋變成了六個腦袋,於是,就不是鐵板一塊了。出於各自不同的原因,齊王劉將閭和濟北王劉志,沒有參與造反。我們不能不說,這是賈誼的政治遠見。

前154年初,七國之亂爆發,吳國、楚國聯軍劍指長安,先從長安的屏障梁國開始攻擊;趙國軍隊駐紮於趙境南部,準備隨時配合吳、楚;菑川國、膠西國、膠東國聯軍圍攻齊國,齊王劉將閭派中大夫(高級國務官)路某,向景帝劉啟告急。劉啟又命令這位路中大夫返回,帶話兒給劉將閭堅守。路中大夫趕回時,由於三國軍隊把臨淄城重重包圍,沒辦法溜進去,結果被聯軍給抓了個活的。聯軍讓他起誓,到城牆下向城裡喊話,就說朝廷的軍隊已被打敗,讓齊國趕緊投降,不然,將被屠城。路中大夫一口答應,到了城下,遠遠看到劉將閭,老路扯起嗓門高喊,太尉周亞夫率領百萬朝廷大軍,已經打敗了吳、楚聯軍,正領兵前來解救齊國,千萬不要投降!三國大怒,格殺路中大夫。

衣賜履說:諸齊六國,反叛的是四國,此處圍城的卻是三國,似乎濟南國沒有參與,當有他因。

臨淄被圍,岌岌可危,齊王劉將閭擔心守不住,曾暗中與三國媾和,正猶豫間,路中大夫歸來,士氣大增,堅守城池。不久,大將欒布、平陽侯曹奇(曹參孫子)等率中央軍抵達,痛揍三國聯軍,解了臨淄之圍。稍後,欒布發現,齊王劉將閭最初也曾參與叛亂的陰謀,嚇出一身冷汗,打算攻打齊國。劉將閭害怕,服毒自殺(繼吳王劉濞、楚王劉戊之後,此為伏誅第三王)。

【老實說,我挺同情齊王劉將閭】

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菑川王劉賢各率敗軍回國。膠西王劉卬,赤著雙腳、睡在草席上、飲水(柏楊先生註:三者都是古時罪犯的待遇,用此表示自責),向太后(劉卬老娘)請罪。膠西國太子劉德說,中央軍已開始撤兵,而且現在非常疲乏,咱可以收攏殘部,突襲他們,如果不能獲勝,再逃入海島隱蔽,也還不晚。

劉卬已無鬥志,說,算了吧,我們已經完了。

弓高侯韓頹當(韓王韓信之子,隨周亞夫與吳、楚聯軍作戰)給膠西王劉卬送來一封信,信中說,我奉皇上詔令誅殺不義之人,只要投降,就赦其罪,恢復官爵;不投降的,一律剿滅。請你作出選擇,我好決定該怎麼辦。

【造反前後,反差比較大】

劉卬赤裸上身,來到中央軍營壘,叩頭說,我,劉卬,不遵法令,驚動人民,竟使將軍辛苦地遠道來到我們這個窮國,我請求處以剁成肉醬的懲罰!

韓頹當帶著金鼓(表示可以立即擊鼓進攻)接見,說,大王你這麼辛苦地帶兵出征,請說說發兵的原因。

劉卬一邊磕頭一邊膝行向前,說,當時,晁錯變更高皇帝的法令,侵奪諸侯國的封地。我們認為他的做法不忠不義,恐怕他擾亂天下,所以我們七國才發兵,就是為了誅殺晁錯。現在聽說他已被皇上處死,我們也就撤兵回國了。

韓頹當說,如果你們覺得晁錯有罪,幹嘛不向皇上奏報?沒有皇上詔令,也沒有調兵虎符,你們卻擅自發兵攻打沒有反叛的封國,這難道是你們只想殺晁錯?

隨後,韓頹當取出劉啟的詔書,向劉卬宣讀,然後說,大王你自己看著辦吧!

劉卬說,唉,我真是死有餘辜!

於是自殺,膠西國太后、太子劉德都跟著死了。膠東王劉雄渠、菑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都被處死(至此,伏誅七王)。

衣賜履說:攻打齊國的部分,通篇都沒講到濟南王劉辟光,但卻被處死,可能有其他任務,劉辟光並未帶兵攻齊。

齊王劉將閭雖然自殺,但是劉啟認為齊國本無背叛之意,後來完全是迫於形勢,才與叛軍有串聯,算不上罪過,下詔准許劉將閭的太子劉壽,繼承王位。

濟北王劉志也打算自殺(劉志是被濟北國郎中令劫持,因此未曾參與謀反,估計害怕其他幾個王爺把他供出來,故有此想法),以求保全他的妻子兒女。齊國人公孫玃(讀如絕)對他說,大王,先別急著去死。如果你信得過我,我先去找梁王劉武,讓他幫著求個情,如果不奏效,到時大王再死也不晚。

公孫玃見到劉武,說,濟北國東邊是強大的齊國,南面與吳國、越國接壤,北面受到燕國和趙國的威脅。這是一個四面受敵,隨時有可能被人瓜分的地方,濟北王劉志,權謀不足以自守封地,實力不足以防禦外敵入侵,又沒有什麼奇謀妙計來抵禦災難。雖然他曾失言答應與吳王劉濞聯合行動,但那決不是他的本意,而是為形勢所迫。假若當初濟北王表露出對朝廷的忠心,顯示出不順從劉濞的跡象,那麼,劉濞他們肯定先把齊國放到一邊,先攻佔濟北國,然後招誘燕國、趙國,一併統領,這樣,崤山以東連成一片,諸侯聯盟就會形成。現在劉濞會合七國軍隊,向天子發起挑戰,只有濟北一國固守臣節不向他歸降,使吳國喪失盟友而孤立無援,只能艱難地單獨進軍,結果土崩瓦解,一蹶不振,追尋其原因,未必不是濟北國堅守不降所做出的貢獻。用微不足道的濟北國,與幾國叛軍相抗衡,這就如同弱小的羊羔牛犢與兇猛的虎狼搏鬥一樣。濟北王劉志恪盡職守,不肯屈服,可稱得上忠心耿耿了。劉志有這樣的功業道義,竟然還受到朝廷的懷疑,整天低眉順眼,手足無措,使他產生了後悔當初沒有與劉濞聯合行動的念頭,這對國家是不利的。我害怕那些恪盡職守的封國諸侯,都由此而產生疑慮!我私下認為,當今世上,能夠直入長樂宮和未央宮,在太后和皇上面前勇於據理力爭的,只有大王您一個人;這樣,上有保全面臨亡國厄運的濟北國的功德,下有安定百姓的名譽,您的功德及於骨髓,您的恩惠世代相傳,希望大王認真考慮這件事!

劉武大為高興,派人進京奏報,劉志得以免於連坐,改封菑川王。

【找不到合適的圖,用這個對付一下】

衣賜履說:公孫的這這番言辭,毫無邏輯,恨不得把天下的金子都貼到濟北國的臉上,基本上是胡說八道,然而,居然說動了劉武。為什麼?還用問嘛!兩條原因,一條是拍劉武的馬屁拍到位了,一條是給劉武行賄行到位了,雖然太史公沒寫,但後者的功效必定遠大於前者。

劉啟打算封劉濞之弟劉廣的兒子劉通當吳王,復建吳國。封楚元王劉交的兒子劉禮(當前職務是宗正,在平叛七國之亂中算是立了功了)接續當楚王。竇太后說,劉濞這個王八蛋,他是宗室中的長者,應該做好忠於朝廷的表率,結果卻是他率領七國叛亂,擾亂天下,為什麼給他續後?!

於是,不準吳國復國,只許楚國復國。

六月二十四日,改封淮陽王(首府陳縣,河南省淮陽縣)劉餘為魯王(首府魯縣,山東省曲阜市);汝南王(首府平輿,河南省平輿縣西北射橋鄉)劉非為江都王(首府廣陵,江蘇省揚州市),管轄故吳國土地;封宗正(皇族事務部長)劉禮為楚王(首府彭城,江蘇省徐州市),封皇子劉端當膠西王,劉勝當中山王。

衣賜履說:大家注意,滅了諸齊之後,除了把濟北王劉志改封為菑川王之外,又封(或改封)了五個王,其中四個是景帝劉啟的親兒子。到了明年(前153年),又封他最著名的兒子劉徹(漢武帝)為膠東王。

此時,景帝劉啟一定感受到了切膚之痛,賈誼、晁錯說的是對的,封國強大,必然挑戰中央,於是,平叛七國之亂後,大封自己的親兒子們。然而,親兒子也許靠得住,孫子們呢?要知道,造反的七個王中,有五個是高祖劉邦的親孫子誒。劉啟放棄了改封國為郡縣的大好機會,也許是為了平衡力量吧,畢竟,文帝朝共十九個王,景帝把這個數字上升到二十六個。

對了,還少了一個趙國。叛亂之初,劉啟派曲周侯酈寄(老革命酈商之子)攻打趙國,酈寄率軍抵達趙境,趙王劉遂領兵從邊界返回都城邯鄲。酈寄發動進攻,圍城七個月,沒能攻下來。正好欒布從齊國回軍,跟酈寄會師,引河水淹灌邯鄲,城牆毀壞,趙王劉遂自殺(伏誅第八王)。

衣賜履說:我們可能都有疑問,謀反的封國是七個,另外還涉及齊國、濟北國和梁國,而文帝朝有十九個封國,那其他封國都幹什麼去了?難道都在一邊看熱鬧?應該不是這樣,估計也都或多或少參與了平叛行動,比如,河間國太傅衛綰,就因攻擊吳楚聯軍有功,擢升為朝廷的中尉(長安警備區司令),不過,估計各國在平叛過程中的功勞相當於電視劇男七號男八號,太史公沒有一一記錄罷了。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衣賜履和金大妞 的精彩文章:

夜郎國王問:是你們中國大,還是我們夜郎國大?

TAG:衣賜履和金大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