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故鄉情結

我的故鄉情結

從內心深處來講,我對故鄉一直有著一種依賴的情結。

我在故鄉完完整整生活了二十年,二十歲以前從未離開過那裡。那裡的一草一木、人情世故、生活形態都深深地在我內心深處紮根。無論是我在外地上大學還是現在在外地工作,都不曾忘記這些。

可能小時候的經歷對我這個人的影響特別大吧,我的妻好像就沒有這種對自己故鄉的依賴情結,她倒是隨遇而安,喜歡大城市的繁華、乾淨和便捷。

我每年都要回故鄉幾次,看看還住在那裡的親人和鄰居,看看那裡熟悉的場景:街道,土地,河,房子等。當然,每次回去也都有變化,所以每次都有一種熟悉而陌生的感覺。熟悉的感覺讓我覺得彷彿回到了從前,陌生的感覺讓我意識到自己可能與故鄉漸行漸遠。

我有時像個農村婦女一樣,喜歡聽別人講故鄉的人和事。我覺得故鄉的人和事包含著世上最原生的人間百態。「城市是人建的,而農村則是神建的。」忘了在哪裡看到的這句話,覺得有些道理。

我內心對故鄉有著無盡的依賴,但我卻離開故鄉而生活,這二者實在相悖。又或許,我內心對故鄉的依賴正是我離開故鄉生活的緣故,有時我這樣想,但不知正確與否。

不知故鄉的其他人是不是和我一樣,內心對故鄉有著一份無法祛除的依賴。只是在行動上,他們中的許多也和我一樣,正在逐漸離開故鄉而生活。和我差不多一代長大的小夥伴,大多都開始在城裡買房,或國內大城市,或二三線城市,或省會城市,再或者就在我們市裡或縣城,總之,逐漸離開故鄉而生活。經濟的發展、教育的進步、第三產業的蓬勃起飛,為越來越多的人在城市提供了就業機會,以後城市必定會越來越發達,人也會越來越多,而不久的將來,農村人越來越少,也就荒蕪了。但這是歷史的發展,無人阻擋,也說不上好壞。

賈平凹說,故鄉的存在是以母親的存在而存在的,母親去世後,故鄉幾乎沒了親人,回去的次數就少了。有時我們對故鄉的依賴或許是對我們從小就建立的那種人際關係的依賴。我有一個堂房的奶奶,六十多歲,兒子在鄭州安家落戶,接她過去生活。她在城裡生活,經常給在老家熟悉的人打電話,家長里短,聊故鄉發生的事。

可能在她心裡,她最感到親切熟悉最有依賴的還是她生活了快一輩子的故鄉吧!

歡迎關注,希望你能喜歡這裡的風景

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Chrome還不如國產瀏覽器?試試這些方法
被逼戀愛,是幸福還是悲哀?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