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習生產技術 開拓銷售渠道

學習生產技術 開拓銷售渠道

韋繼繁是廣西河池市廣富種養專業合作社董事長、河池市金城江區長老鄉那維村駐村第一書記。7月9日至13日期,他將會輾轉佛山、雲浮、深圳等地學習廣東地區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理念,並參加面向廣東企業的項目對接會。

韋繼繁是粵桂兩省(區)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九江)基地(以下簡稱「粵桂培訓基地」)組織的第十期培訓班的一員,與他一起來到南海九江參加培訓班的還有另外47位河池市的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他們有的是創業者,有的是村幹部,有的則是有創業意願的村民。

自2015年粵桂兩省(區)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九江)基地在南海九江設立以來,該基地為廣西上林縣培育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學員303名,其中創業成功或正在創業216人,成立或組建公司、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73個,帶動全縣6000多戶貧困戶參與特色產業項目,其中有5000多戶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增收脫貧。

「培訓班可以推動廣東發達地區與廣西河池市的經濟交流與產業合作,為粵桂協作注入新的活力。」廣東省扶貧辦副主任宋宗約說,希望培訓班學員能夠根據自己所在的貧困村資源優勢,尋找合適的廣東企業進行對接。

撰文:黃逸豪 龔晶 梁平

技術與銷售成為貧困村創業「攔路虎」

「技術和銷售是我們產業發展最大的瓶頸。」韋繼繁說,那維村屬於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生產技術欠發達,還面臨著生產與銷售兩大環節距離太長的問題,農產品走向市場阻力很大。

2015年12月,那維村兩委幹部與當地貧困戶共同創立了廣西河池市廣富種養專業合作社,依靠當地日照充足、森林覆蓋率高的優異自然條件,開始集中養殖綠殼蛋雞。

雖然該合作社的雞和蛋都是以生態放養的方式生產出來的綠色產品,但是創業初始市場對合作社的產品並不接受。

去年,該合作社生產的1萬多隻雞蛋由於在當地的市場接受度不高,導致滯銷而被全部銷毀,損失了約5萬元。「滯銷的雞蛋太多,賣不出去只能埋到地里去,大家都很痛心。」韋繼繁回憶,產品滯銷也沉重地打擊了合作社內農戶的創業信心,最初進入合作社的14戶農戶,有7戶退出了合作社。

痛定思痛後,韋繼繁開始尋找外界的資源進行對接。通過在廣東的一個河池商會引薦,他與一位廣東企業家進行了商議。那位企業家對合作社產品進行分析後,認為產品在珠三角地區很受歡迎,決定幫助合作社拓寬銷售渠道。

在與該廣東企業家合作後,合作社產品銷路順暢了,參加合作社的農戶增加到51戶,合作社的貧困戶一年收入提高了2000元到4000元。合作社也從當初的7萬元啟動資金,到現在擁有近400萬元資產。

「經過這次與廣東企業的合作後,我認識到需要加強與發達地區的溝通交流。」韋繼繁說,合作社發展要更上一層樓,需要學習廣東的先進經驗,這次參加培訓班希望了解產業規模化和科技化的發展方向,以及通過培訓班組織的招商推介會尋找更多的銷售商,形成訂單農業。

從日程表上可以看到,培訓班的內容安排上也呼應了創業者對學習生產技術和開拓銷售渠道的需求。

7月9日到11日期間,培訓班學員先後現場參觀了何氏水產基地、佛山市漁豐水產公司和溫氏集團總部,學習養殖技術和管理理念。此外,學員們還聽取了《畜牧養殖技術》和《互聯網+實踐應用》兩場專題講座。

而在隨後的行程里,培訓班學員們還會去深圳,參加產銷對接會,並與一批當地牲畜經銷商形成輔導結對關係,了解將牲畜賣到深圳市場的各流通環節。最後一天,學員們將參加5個項目對接會,尋找合作夥伴。

九江企業家牽頭建設示範基地

事實上,作為粵桂培訓基地的所在地,九江的企業家已經早早進入廣西貧困地區建設養殖示範基地。

粵桂培訓基地負責人、廣東春暉眾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潘健章,3年來每周坐火車往返佛山南海與廣西上林縣。2015年,他和上林縣簽訂了高值漁業的合作合同,把南海九江優勢的水產養殖產業發展到上林縣。

潘健章曾赴上林縣考察,發現上林縣水資源豐富且水質優良,很適宜發展高值漁業。但上林縣的農戶養殖水平比較原始,缺乏現代化的技術和管理,缺少資金與銷售渠道,沒法形成產業鏈。

隨後,潘健章牽頭聯合廣東生生農業股份集團、廣東匯通水產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香港台大水產有限公司和南海九江達億漁業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廣西澳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益」),在上林縣養殖澳洲淡水龍蝦。

通過建設養殖示範基地,上林縣的創業致富帶頭人和貧困戶深入了解了九江水產的養殖情況和經濟價值。澳益還為參與的農戶統一提供種苗,統一免費培訓和技術服務,統一標準化生產管理,統一保護價機制收購產品,帶動貧困戶融入產業鏈。

目前,澳益通過在上林縣的2個養殖示範基地,直接帶動基地周邊205戶貧困戶參加產業發展合作經營,增收5000到3萬元;吸納30名貧困戶勞動力在基地常年務工,務工日薪80到100元;帶動6個貧困村通過土地流轉、資產收益扶貧等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萬到10萬元。

潘健章認為,企業在扶貧的過程中,也拓寬了發展道路。「南海可作為魚塘的土地只會越來越少,通過扶貧使企業的產業規模得到擴大。」他說,憑藉上林縣優異的自然條件,將結合企業需求打造高品質無污染的品牌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

潘健章介紹,粵桂培訓基地現在已經有50多家企業入駐,涵蓋20個產業,將為到來的學員提供更多的扶貧產業。而九江企業在上林縣扶貧的經驗還會進行推廣,為更多學員在產業進村和產品進城上提供更多便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日報 的精彩文章:

以「走在最前列標準」展現特區新作為
精彩獅舞引僑胞「想回家看看」

TAG: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