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我現在心裡很慌
資料來源:汽車之家、搜狐、網易等
作者:櫻木花道
物聯網智庫 整理髮布
轉載請註明來源和出處
------【導讀】------
既然特斯拉顛覆了行業,那麼馬斯克就應該做好承受全行業「怒火」的準備。
7月10日,馬斯克到訪上海,與上海相關部門簽訂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推動特斯拉中國本地化生產落地。
根據規劃,特斯拉年產50萬輛純電動車項目將落地上海市臨港區,這是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項目,也是中國第一個外商獨資的造車項目,中國商務部也表示歡迎特斯拉在中國投資建廠,這對於近期負面新聞纏身的特斯拉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或許是有意為之,7月10日也是「交流電之父」尼古拉·特斯拉(也有人認為是邁克爾·法拉第)誕辰162周年紀念日,而中國工廠充滿科幻感的名字——「無畏戰艦」(Dreadnought)也一如既往的繼承了特斯拉和馬斯克的顛覆特質和終極夢想。
但是,馬斯克距離實現夢想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15年沒盈利,剛完成5000輛小目標
回顧特斯拉成立的十幾年以來,從2003年至今,15年時間,特斯拉沒有一年盈利,這期間只有兩個季度實現盈利。2017年,其虧損額高達22億美元,累計交付量也突破了10萬。
特斯拉2012-2017年虧損及汽車銷量
來源:特斯拉
汽車企業的盈利關鍵在於規模化的生產,以攤銷前期的研發、設備及人員成本。業內普遍認為,一款車生產數量達到10萬輛以上算作規模化生產,可實現盈利。但是,截止目前,特斯拉距離盈利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
7月1日,特斯拉宣布實現每周5000輛Model 3交付目標,並且達到了7000輛。但要延續這樣的生產能力還有待商榷,據悉,特斯拉是在放棄某些測試、強制員工加班、帳篷造車的前提下才勉強實現年初生產目標的,難怪會受到福特公司歐洲區主管Steve Armstrong的嘲諷,「7000輛汽車,大約4個小時,福特團隊」。
車禍將特斯拉推向風口浪尖
或許是因為特斯拉正在顛覆整個汽車行業的緣故,招致了傳統車企的冷嘲熱諷。但是,與我們消費者相關的卻不能視而不見。從今年年初開始,全球無人駕駛領域一直處在非議不斷的境遇,也再一次將特斯拉推到了公眾面前。
2018年1月22日,在洛杉磯405高速公路上,一輛特斯拉Model S撞上了一輛停在路邊的消防車,所幸無人員傷亡。司機告訴消防部門,當時汽車處於自動駕駛模式。
3月23日,在加利福尼亞州芒廷維尤一條高速公路上,發生一起特斯拉汽車致命車禍,事發時汽車的自動輔助駕駛功能處於使用狀態,駕車人雙手沒有放在方向盤上。而車主親屬則表示,使用自動輔助駕駛功能時會偏向這次致他死亡的那條隔離帶。
對於事故的爭議之處,主要集中在車輛提供的輔助或者自動駕駛技術能否完全的替代司機,以及特斯拉汽車很容易在碰撞之後燃燒起火。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現階段,無論是自動輔助駕駛還是自動駕駛模式都是不成熟的技術,更別提無人駕駛。
眾所周知,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根據在中國發生的一起特斯拉車禍來看,案發時特斯拉轎車處於「自動駕駛」(Autopilot)狀態,直到案發時駕駛員都沒有採取任何緊急制動措施,完全寄希望於自動駕駛,也就是說,駕駛員是拿著帶有自動駕駛功能的車玩無人駕駛的活。
這裡有必要再普及一下自動駕駛的標準,自動駕駛共有五個等級:輔助駕駛、部分自動、有條件自動、高級自動和完全自動,除第五級之外,每一個階段都不能離開駕駛員而完全依靠機器來實現無人駕駛。
總體而言,目前全球範圍內的自動駕駛水平尚處在由第三級向第四級突破的階段。因此,當前所有車輛上搭載的自動駕駛功能都只能起到駕駛輔助的作用,也就是說,短時間內我們還要自己開車,駕照該考還是要考的。
自動駕駛分級
來源:公開資料。
然而,讓馬斯克感到「很慌」的並不止這些,特斯拉內部同樣存在著一些問題。
高管離職&解聘員工
從年初到現在,特斯拉的核心人才流失嚴重,今年上半年,已經有近10位高管離開特斯拉,其中包括首席財務官、全球銷售及服務總裁、自動駕駛副總裁等。
特斯拉上半年核心人才離職名單
來源:汽車之家。
企業內部的員工往往是最了解企業生存狀態的人,人才的流失意味著員工對企業的發展前景感到焦慮,對企業失去了信心。而核心人才、高管的流失更是對企業有著很大的打擊,同時會給市場和客戶傳遞一種不好的信號。
除此之外,馬斯克還主動拿自己人開刀,通過主動裁員縮減成本開支。6月12日,馬斯克在一封內部電子郵件中告知員工:「特斯拉將裁員9%。削減成本,實現盈利的決定是困難但非常有必要的。」
據2017年年度報告,特斯拉截止2017年年底,擁有約37,500名員工,鑒於Model 3的迅速擴張及崗位招聘需求,目前特斯拉的員工總數已然超過4萬人,此次裁員將會波及約4000人。
內憂難解 外患圍城
內部矛盾還沒解決,外患已經圍城。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也在的推動燃油汽車的禁售時間表的落實,積極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除了國內的傳統車企、新晉玩家,國外的公司也在覬覦中國的新能源車市場。
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純電及插電混動)市場累計產量最高的企業是北汽新能源,產量為10.1萬輛,比亞迪汽車以9.3萬輛的產量位列第二,吉利位居第三。
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總量排名TOP10(萬輛)
來源:公開資料。
而對於新晉玩家而言,短時間內都是通過傳統公司代工完成的,長期來看還是會通過自己建廠生產。目前,蔚來汽車、威馬汽車、小鵬汽車、前途汽車、奇點汽車等已經陸續開始交付。
蔚來汽車5月18日時公布的量產時間表,在6月28日開始向普通用戶交付車輛,交付的具體數量並未公布。只是表示,7月10日之前全國範圍將陸續交付550台,並計劃在9月底完成10000輛創始版車型的交付。
威馬汽車採用自建工廠進行生產的模式,根據最新規劃,威馬將於9月底陸續實現新車交付,而且這個交付並非幾台或幾十台的象徵性交付,而是真正大規模交付,預計今年將交付1萬台。
小鵬汽車目前已先後交付了超過200位內部員工進行測試。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則預計在2019年能完成第一個3萬輛的交付。
此外,賓士、寶馬、福特等全球布局的汽車品牌當然不會放過新能源汽車這塊大蛋糕,都在陸續制定自己的新能源車、自動駕駛汽車路線。因此,特斯拉除了要面對自身問題,如何應對戰場上的突發問題也是重中之重,攻防兼備才是穩妥的路線。
儘管特斯拉已經與上海市政府簽訂了協議,但這是一份合作備忘錄。要實現真正量產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在這之後,特斯拉還要像中國新創造車企業一樣申請造車項目審批,而後正式申請造車資質。
目前,中國電動車資質審批正在趨嚴,並且隨著國家燃油車的禁售時間公布,所有的汽車企業都需要轉型到新能源汽車領域,從目前市場和資本的表現來看,誰都不會放棄這塊肥肉,加之中美貿易之間存在的不確定性,總的來說,特斯拉離真正的落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投產可能要等到2020年之後。
既然特斯拉顛覆了行業,那麼馬斯克就應該做好承受全行業「怒火」的準備。
參考文章:
《絕境求生 馬斯克推動特斯拉中國建廠》
《特斯拉計劃裁員超4000人》
《2018成新造車勢力元年 蔚來、威馬等開始批量交付》
TAG:物聯網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