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哨遍》,為米折腰,覺從前皆非今是

蘇軾《哨遍》,為米折腰,覺從前皆非今是

陶淵明賦《歸去來》,有其詞而無其聲。余治東坡,築雪堂於上。人俱笑其陋,獨鄱陽董毅夫過而悅之,有卜鄰之意。乃取《歸去來》詞,稍加檃括,使就聲律,以遺毅夫。使家童歌之,時相從於東坡,釋耒而和之,扣牛角而為之節,不亦樂乎?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歸去來,誰不遣君歸。覺從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雲暮鴻飛。雲出無心,鳥倦知還,本非有意。

噫!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內復幾時。不自覺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誰計。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

《哨遍》

譯文:

陶淵明寫《歸去來兮辭》,文章有詞句而沒有配聲律。我在東坡置地之後,在坡上面建築了雪堂。人們都笑話雪堂簡陋,只有鄱陽人董毅夫過訪覺得很喜歡,並有為鄰的打算。於是拿來取《歸去來兮辭》,稍微加以檃括,使它符合聲律,用以贈送給董毅夫。讓家中僮僕歌唱,當時僮僕跟隨我在東坡上,我放下農具與他唱和,敲擊牛角為他打節拍,不是很快樂嗎?

為了生存而委屈自己,為了追求而離開家庭,身體和內心都已疲憊不堪。回去吧,誰不想我回家呢。我感到從前的生活都不是現在所期盼的。路旁白露尚未乾。行人指給我回家的路,門前有嬉笑的孩童。曾經種植的菊田已經荒蕪,原先年輕的松樹已經悄悄衰老,不得不感嘆我如今已和它們一樣。只有小窗容我駐足,關緊了院子的大門。拿起拐杖到窗前看風高雲淡,暮鳥歸巢。雲飛天空,本沒有心思,暮鳥歸巢,也只是本能。

哎呀!回歸鄉下了。我忘卻了自己,也忘卻了世界。親戚之間已經無話可談,只有音樂和文學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在翠綠的山裡崎嶇的小路上散步,叮咚的小溪與我為伴,暗谷里同樣有著春的希望。看見草木是何等繁盛,感嘆說生命也該在這裡結束吧。自家的破房能算哪一類呢?為什麼要擔驚受怕不可終日?收斂自己的心思,不管門外的變化。神仙只會在哪裡呢?至少不是對富貴的渴求。只用在水岸在山巔自在地高呼,用壺中的美酒來超脫自己。這不就是神仙一樣自在的天命么?像水一樣前進,遇到坎就停下。

此詞作於蘇軾貶官黃州時期,其題序交待了創作背景,有個叫董毅夫的人罷官東川,歸鄱陽,途經黃州,與蘇軾相聚多日,董毅夫離去時,蘇軾作此詞相贈。

此詞主旨即是「歸去來」。蘇軾之愛陶淵明,在於欣賞他的棄官歸隱。蘇軾在仕途中挫傷累累,太需要解脫,「歸去來」便是他撫慰心靈的最佳方法。全詞從未歸以前之誤、去彼來此之急寫起,一直寫到歸來游賞之趣,田園之樂,及家人相聚之歡,最後以隨緣自適作結,寫得周到而渾成。儘管詞意全系出自《歸去來辭》,檃括前人文章,但抒寫自己的懷抱並自成妙境,實際上也是一種藝術創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茗細語 的精彩文章:

蘇軾《少年游》:我思念你時,一直在想你思念我的樣子
蘇軾《念奴嬌·中秋》,我願飛往水晶宮,尋求心中的清涼之境

TAG:品茗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