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遊戲=毀掉學業?巨頭布局功能性遊戲試水「新教育模式」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暑假到了,作為上班族沒有時間帶孩子的你打算如何給孩子安排假期?想讓孩子放鬆放鬆,又孩子擔心沉迷遊戲;不讓孩子接觸網路而只讓他們學習,孩子又直叫「太累」「受不了」……數字時代,網路與遊戲充斥在生活中,避無可避。該不該讓孩子接觸網路和遊戲,學習和遊戲的尺度該如何把握,這是現如今幾乎所有家長都面臨的難題。
「應該相信並且理解你的孩子,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勇氣,去探索未知。」7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DN.A網路素養公開課」上,騰訊公司副總裁姚曉光分享了他的個人經歷。1993年,正在讀初三的姚曉光央求父親給他買了一台386電腦,成為了全校第一個擁有電腦的孩子。靠著這台電腦,他自學了BASIC編程,在電腦上畫樹、怪獸和外星人,由此也開啟了他的互聯網生涯。
作為「數字原住民」的00、10後,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有和姚曉光類似的童年經歷。數據顯示,超過28.3%的學齡前兒童每天使用網路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上。在10歲,已有30.8%的兒童會在網路上主動加網友、Q群或微信。更讓家長們緊張的是,調查顯示有75%的青少年玩過遊戲,其中,17.7%的青少年每天都玩遊戲。
上個月,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網癮」列入精神疾病。對於孩子們的上網和玩遊戲的問題,家長們普遍的做法是予以限制,甚至完全不讓孩子接觸網路。但事實上,孩子們今天患上的「網癮症」,可能早在十多年前他們的父母輩還是青少年時就已經出現了。
至諾科技遊戲製作人李濤告訴記者,他以前也玩遊戲,如今他帶著孩子玩遊戲的經驗就是幫兒子挑選適合的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也能學習知識,「從小讓孩子接觸高品質的遊戲,提高他的審美和對遊戲的要求,以後他就絕不會沉迷在爛遊戲里」。
縱觀遊戲未來發展的方向,正貼著知識與教育的功能遊戲標籤前行。許多廠商也看到了未成年人遊戲市場的空白,開始紛紛布局,用遊戲探索「新教育模式」。
人民日報客戶端聯合騰訊設計並推出了一款功能遊戲《子曰詩云》。早在十多年前,金山就把打字與遊戲結合推出了「金山打字通」;網易也推出了《我的世界》《極客戰記》等功能遊戲,讓孩子寓教於樂地學習代碼和編程。在海外,華盛頓大學貝爾實驗室開發的遊戲《foldit》讓玩家能在10天能了解科學家研究了15年的醫學難題。此外,美國還有《全光譜戰士》《美國陸軍》等軍事訓練功能遊戲。
然而,相較於傳統遊戲,功能遊戲還存在數量少、人才缺乏以及盈利模式不明確的問題。「功能遊戲目前還未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對盈利也不在計劃中。」騰訊遊戲相關負責人徐玉輝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大多數巨頭目前都採用投資第三方工作室開發功能遊戲的方式,傳統遊戲的從業者目前也無法勝任功能遊戲的研發工作。
伽馬數據發布的《2018年功能遊戲報告》顯示,在全球範圍內,功能遊戲已經初步成熟,預計2020年全球功能遊戲市場總規模將達54.5億美元。在用戶結構上,以功能遊戲《我的世界》中國版為例,約5成玩家是青少年用戶佔比,對他們而言可以在遊戲中接受到編程、化學等科目訓練,並工程應用與康復治療等方面得到鍛煉。
那麼,功能遊戲普及後是否真的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青少年網路心理與行為專家王偉軍表示,只要功能遊戲的品質好,完全能夠成為一種輔助的學習工具幫助孩子學習。教育專家馬駿也認為,「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好互聯網的積極作用,不完全是限制與禁止,而應該是引領與信任,讓孩子明白道理、養成習慣,慢慢形成素養,更好地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
※哭泣的內馬爾、無法哭泣的梅西
※綿陽救災側記:安州鏟車上陣 敬老院121名老人安全轉移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