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保衛自己的注意力,你不能指望各種「防沉迷」措施

保衛自己的注意力,你不能指望各種「防沉迷」措施

編者按:科技公司逐步推出服務幫助我們減少花在應用程序上的時間,真的行得通嗎?本文作者TANIA MOZIAS SLAVIN—DOIST,原文標題You shouldn』t rely on technology to help you focus, here』s why。

在過去15年左右的時間裡,有一個項目在我的心愿單上遲遲沒有抹去——少花點時間在手機或者電腦上。

這多少有點尷尬,但我從來沒實現這個願望,我打賭大多數人都是如此。雖然我們很容易羞愧,但也必須記住,我們正在進行一場艱苦的戰鬥。

當我們迫切地想要改變對科技的依賴時,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卻都在為誰能從我們這裡吸引更多的時間和關注而爭鬥。與我們不同的是,它們有高效的系統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這就是非營利組織「好好利用時間」(Time Well Spend)的創始人Tristan Harris希望我們注意的:科技公司有意無意識地利用我們大腦的弱點,讓我們花更多時間使用它們的產品。它們通過各種各樣的設計決策來實現這種「精神控制」:控制我們可以選擇的選項菜單,提供即時的獎勵等等。

去年Facebook泄露的一份文件揭示了這些策略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個例子:該公司實際上有工具來識別和定位那些感到不安全或「一文不值」的青少年。更糟糕的是,這並不是該公司第一次被指責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試圖改變用戶的情緒。

我們是否會承認自己在科技面前無能為力,只能去森林裡生活,只用飛鴿傳書進行交流? Harris被譽為「矽谷良心」,他認為科技其實也有能力把我們從科技手中解救出來。

他說,就像科技公司設計的應用程序是為了儘可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一樣,他們可以重新把注意力放在真正滿足用戶的需求上,並幫助我們好好利用時間。

Harris將道德科技的未來與蓬勃發展的有機食品市場進行了對比。就像有機食品一樣,用戶們可能會為此類單獨的應用支付額外的費用。哈里斯認為,如果用戶對道德技術的需求足夠多,科技公司就會做出回應。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希望「好好利用時間」組織可以為那些以道德的方式設計產品的科技公司頒發認證。


一方面, Tristan Harris和他的運動鼓舞人心,我相信這一進步早該到來。就我們與科技的關係而言,當前是一個關鍵時刻。人們和科技公司終於開始思考如何負責任地使用科技。或者,至少認識到我們有問題了。

與此同時,谷歌和蘋果公司最近都宣布了新功能,以幫助用戶控制對手機和應用程序的沉迷。谷歌會有程序將向用戶顯示他們每個應用程序的使用次數和頻率,甚至限制使用時間。YouTube甚至會提醒你休息一下。

與此類似,蘋果剛剛也推出了一款新的時間應用,該應用將向用戶提供詳細的應用使用報告,並允許用戶設定時限。據悉就連Facebook也在接受「好好利用時間」這一概念,儘管它仍在試圖弄清其含義。

然而,我不禁覺得自己是那些悲觀人士之一,他們說,現在對造成問題的根源採取任何行動都太晚了。

首先,誰來定義什麼是「好好利用」時間呢?Harris本人也承認,這一概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我個人擔心,這個潛在的好主意可能會變成新的毫無意義的營銷噱頭。

例如,Facebook宣布將致力於確保「花在Facebook上的時間是值得花的時間」,但我相信,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會同意,真正值得花的時間實際上完全是不在Facebook上花的時間。

我們知道某事有害,並不意味著我們會停止消費它。Harris將其與消費者對有機食品日益增長的需求相提並論,但更貼切的應該是「非道德」應用和垃圾食品之間的比較。就像科技公司一樣,製糖業也做了很多有問題的事情——比如投入數百萬美元製作虛假廣告——來讓人們消費,並對他們的產品上癮。

現在大家都知道糖對健康有害,但知道這個事實並不能阻止我們大量消費糖。伸手去拿最後一塊餅乾是我們上癮的大腦的一種有意識的選擇還是一種反射?同樣地,我們知道科技的干擾會損害健康和幸福,但這並不能阻止我們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手機上。

而且至少對於垃圾食品來說,我們更容易限制自己接觸它的機會。如果我不想狂吃糖果,我就不能買糖果。但同樣的策略對應用程序可能不會產生作用。我們真的能在倫理技術工具與「常規」工具並存的情況下能夠選擇時間分配和限制嗎?

此外,從定義什麼是健康和好這方面講,食物比科技要簡單得多。但是你該如何判定應用程序呢?我大概知道維生素A對我的身體有什麼影響,但我怎麼知道應用程序的新功能會對我的大腦有什麼影響呢?

最後,我認為我們還處在討論什麼對我們注意力構成剝削的初級階段。事實上,任何媒體的目標都是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想想視覺藝術,視覺藝術家會想辦法利用構圖和顏色對比,以吸引觀眾的興趣。本質上,他們使用了許多應用程序和網站使用的技術,但我懷疑是否有人會指責藝術家利用了人類心理的弱點。

事實上,我在心愿單上寫下「少花點時間在手機或電腦上」的傳統,早在智能手機出現之前就開始了。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和可用內容的不斷增加,注意力被吞噬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因此,儘管谷歌和蘋果等科技公司似乎在用戶體驗上採取了一種更合乎道德的方式,但我們不能僅僅依靠技術來集中注意力。控制注意力,最終還得靠我們自己。

我確信控制注意力是我們自己的事兒,「好好利用時間」不是科技公司能夠用一些漂亮的新功能就可以我們解決的。這是我們作為人和消費者需要自己定義的東西。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用 SaaS 測算股權變更風險,「易參」要提供全流程和全階段的股權交易服務
中德簽署 5 項汽車合作協議,一切還是圍繞新能源政策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