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上有許多努力,是不需要被人知道的

世界上有許多努力,是不需要被人知道的

1. 世界上有許多努力,是不需要被人知道的。在你不知道的地方,在你猶豫觀望的時候,永遠有人在默默地努力。哪有什麼幸運,哪有什麼「業餘勝職業」,所有光鮮亮麗的成功背後,都有我們看不到的努力和堅持。

2.在宇宙的尺度上,你的煩惱只是微塵。在天體物理學揭示的關係中,你一點都不孤獨。想想一個小孩子為玩具壞了而哭泣,你就知道,坐標狹小是一件多麼令人悲憫的事。

3.如何區分「杠精」和「批判思維」(質疑)?我覺得大致有兩點區別:第一,杠精是「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批判思維則會設身處地,進入被批判對象所在的問題領域來思考、辨析;第二,杠精以「挑錯、駁倒對方」為目的,享受「你看我又指出你錯了」的樂趣,批判思維以深化認知、解決問題為目的,追求的是「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知更加完善了」的收穫。

4.人的思維是有盲區,也是有慣性存在的,當事情發生時,人們總是習慣於線性外推,但是你能否看到與它相反的那股力量正在積聚?你是否能從不確定中看到確定?是否能從無序中看到有序?是否能發現大多數人受情緒搖擺而沒有看到的東西呢?這不僅是智慧,更是你投資回報的來源。

5.所有的陰謀論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用非常簡單的因果邏輯,來解釋複雜的事物,如果我們能夠從更多元的維度去思考這些問題,你會發現所有陰謀論的邏輯都是非常荒謬的。而要想讓自己不被這些陰謀論所忽悠,就需要讓自己變得複雜,而一個人的成長,其實也就是他變複雜的過程。

6.你接納別人的好,接納別人比你好很多。那就可以從別人身上學習。人只有向更出色的人學習,才有可能提升自己,才有可能轉換思維。接納別人的幸運,是最難的挑戰,思維在這方面升級成功了,那些損害你生命的嫉妒與仇恨,才會逐漸消失。

7.高級的人生,活出真正的理性美和自律美。很多人把聽從內心的聲音當成衝動,這是不瀟洒,只是為自己的退縮和意氣用事找個借口。

8.這個世界當然有奇蹟,但除了個別事情是運氣,大部分奇蹟背後都離不開專業的積累和練習。像前兩天翻盤德國隊的墨西哥隊,人家也是正經老牌足球強隊好不好?墨西哥 7 次奪得中北美及加勒比海金杯賽冠軍,數量為所有球隊中第一。2018 年俄羅斯世界盃是墨西哥隊第 16 次參加世界盃,總參賽次數僅少於巴西、德國、義大利和阿根廷排名第五,這樣的一隻球隊戰勝德國隊,不能算爆冷。

9.博彩公司賺的是確定性的錢,而不是跟你對賭,跟你對賭的永遠是其他賭徒,賭場只是在撮合你們的賭局並賺取一定的傭金,他們不用冒任何風險。

10.由於房價持續上漲,賺錢神話光彩奪目,許多人貸款買房,這其實是透支未來的消費,只是,由於房價的上漲,人們的痛感被房價上漲的幻影給麻木了。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源湧入到房地產中,金融隱患、債務危機隱患等等,都不斷發展、膨脹,到了今天,已經成為了一個超級難題:貨幣寬鬆,資金流向房地產。貨幣收緊,資金脫實入虛,還是流向房地產。所以,有人說,房地產從來沒有這麼好過,而實業也從來沒有如此蕭條過。歸根結底,實業才是基礎啊!尤其是對於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實業才是命根子!

11.我從來都不會亮出底牌,而是會表現得好像還沒確定到底想不想做這筆生意。這種猶豫不決的表現,常常會讓你的對手更加急於做成買賣,而這恰恰落入我的局中。同時也讓我贏得了時間,從而能夠靜下心來,提出一些更有利的條件。

12.正如喬希·維茨金在《學習之道》中說的:讓我們攀上高峰的不是奇招,而是熟能生巧的基本功。能成為頂尖高手並沒有什麼秘訣,而是對基本技能的東西有更深的理解。

13.周鴻禕說,一定要及時把這種「小白兔」清理掉。因為能力強的人,是不願意和「小白兔」在一起工作的,總是傾向於離開。而「小白兔」是不願離開的,也沒地方去。時間一長,反而容易提拔成高管。這就形成了「死海效應」。如果一個公司變成了死海,那什麼創新都不可能了。

14. 牛逼指南

牛逼指南1

不要「人設」

牛逼指南2

敢說自己傻逼

牛逼指南3

不要刻意證明自己牛逼

牛逼指南4

每天早上起來都是一張白紙

牛逼指南5

路徑零依賴

牛逼指南6

復盤

牛逼指南7

別造牛逼黑盒子

牛逼指南8

能說過去傻逼,絕不承認未來傻逼

牛逼指南9

在邊界內做看起來傻逼的牛逼事

牛逼指南10

牛逼狹路相逢,尤其要說自己傻逼

15.春江水暖鴨先知,要預測未來只能深入基層,了解市場,而不是坐在辦公室里看數據和報表

16.再跟大家從理論上講一些我自己關於金融層面的邏輯。金融一般歸納為投資和借貸兩個範疇,但是這兩個範疇的背後,本質都是實體盈利。如果實體不盈利,那麼意味著投資不能賺錢,無法獲得投資收益;借貸則意味著資金借入方不能賺錢,也就必然不能歸還資金借出方的資金。最終的結果就是借貸崩盤,投資打水漂,金融出問題。

17.相對而言,借貸的邏輯更加難以運作,從我自己角度來看,借貸有兩個特徵很明顯。第一個特徵就是借貸行為的客戶群體相對狹窄,必須是那些不好不壞的群體,客戶好了,一般就不需要再借錢了,不好,那就跑路了。所以,最終的結果要麼就是一個不斷消滅自己客戶的過程,要麼就是被客戶搞死的過程,這是借貸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

18.借貸的第二個特徵是沒有積累。前面說了,因為你無法分享客戶成長帶來的高收益,那麼你永遠只有恆定的利差。一百萬,你收10%的利息,扣除資金成本4個點,運營費用2個點,那麼意味著你最多賺取不到4個點的收益,但是承擔的是一百萬的風險。也就意味著你過去做了一百筆業務,都賺了,突然有一筆業務出了問題,哪怕過去做的再好,最後你都是死,因為收益無法覆蓋壞賬。

19.所有做借貸的金融商業模式,看上去是暴利,但其實是非常脆弱的,隨時會面臨崩塌的風險。我國的銀行業非常典型,過了十幾年的好日子,也會突然在一兩年內就虧掉過去幾年賺的錢。這個就是典型的借貸邏輯,是非常脆弱的。也是為什麼我不看好所有承擔信用風險的商業模式根本原因,也是為什麼我離開銀行業的核心原因。無論對企業和個人,借貸都是缺乏積累的行業,長期來看,他只會讓你變得很狹隘和無知。

20.從這個點上看,投資就稍微好點,投資是相對有積累的行業,他風險是恆定的,但是收益是不確定的。所以,相對來說投資感覺上會更有積累一些,你過去做了一百筆交易都虧了,可能未來一筆賺錢了,立馬就把過去的虧損給收回來了,投資的收益和風險相對更平衡一些。

無論借貸還是投資,終極收益都是來自於實體的盈利。一旦一個市場無法貢獻利潤,那麼無論你前面估值怎麼高,聲勢怎麼浩大,都沒有意義,都是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而已。

21.

從這個角度來看,金融業是典型依附於實體經濟的一個帶有強周期性特徵的行業。在實體普遍盈利的時候,你會發現個體風險雖然有,但並不是那麼重要。我記得我十年前放貸款基本上不需要進行太多的風險審核,大家都會按時還款,為什麼啊?

因為那是個基本上都賺錢的年代,當大家都可以賺錢的時候是不太會有人會來逾期和違約的,而現在呢?老婆小孩子抵押給你都照樣跑路,因為當一個人賺不了錢的時候,就意味著怎樣都還不了錢。從借貸角度來看,還款能力一定比還款意願重要很多。

22.在一個沒有機會的行業里,其實你越努力,死的其實是越快的。我們還是要學會在大時代里做符合時代周期的事情,這有助於你活的更好。

23.

過去3年多來的混亂投資格局,走到今天,湧現出幾家大公司?上市又上了幾家公司?十個手指頭數得出來,這就是我們過去三年砸了數百億美金所剩下的格局。當大量的錢砸下去普遍不盈利的時候,那麼市場會是什麼樣子的格局?這個泡沫到了今天隨時會破。

而虛擬經濟一旦破了,實體經濟本身又沒能有效回歸,那麼新的增長動力就找不到,這時候市場的寒冬就會比較明顯。所以我說中國進入債股雙殺的年代,債意味著實體經濟違約增加,股意味著投資機會的系統性消失,帶來的後果其實是很可怕的。

另外一個顧慮,就是當下非常火熱的消費分期的機會,我感覺也很危險。互聯網這個東西,最大的作用其實就是把一個標準化的東西,無限快速的複製,最終的結果就是把本來可以賺十年錢的事情,快速極致的壓縮到兩年內把錢賺完,然後一地雞毛

24.企業家要有投資的心態,往往是要承認自己不能幹,盡量把機會都留給年輕人。別有事沒事要跟年輕人打,很多人你一定打不過他,但你可以成為他爹,打不過就投他。當年蘇寧不跟阿里去打架,沒事給阿里投資點錢,現在就是阿里他爹了,也不會是反一反的格局了。

25.第一個做法是可供性。在討論產品設計時,人們常常注重的是產品可用性。卻不知還有另一個概念叫可供性。可供性與可用性不同,它不關注產品有什麼用,而是關注它能否提供新的可能

舉個例子,之前你可能更多把微信群當作一個聊天工具來使用,但是微信群還有一個新的可供性——它可以變為一個集體共創平台。基於微信群的頭腦風暴與集體協作,誕生了一本《追時間的人》。

26.理解知識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歸納法,第二種是演繹法。原本兩種方法相輔相成,互為表裡。現在的人過於強調歸納法,卻忘記了演繹法

什麼是演繹法?從體系、模型與框架入手。舉個例子,我用科學計量學的一本核心期刊做了一個知識圖譜。你會發現,將該領域可視化後,整個科學計量學領域值得關注的核心研究者並不多。不到十位。科學計量學是一個小的研究領域,因此值得關注的研究者就這麼多;而在認知科學、兒童心理學這麼龐大的研究領域,按照二八定律,貢獻了學科 80% 論文被引的學者,也不會超過四十二人。

27.從源頭入手,藉助第三方數據進行演繹,放棄低效的歸納法,這樣可以更快地明晰學科知識圖譜。反之,低效的歸納法學習會是如何?有一本暢銷書叫《清醒思考的藝術》,這本書講總結了 52 種認知偏差。

你會發現,讀這類書非常低效。你把這 52 種認知偏差背得滾瓜爛熟,把思維導圖做得非常精美,但只要有一個文筆更好的作者寫了一本新書,假設這本新書只寫了 36 種或者 42 種認知偏差,你又得將所有的知識體系推翻重來。

無論最初的 52 種認知偏差,還是之後的 36 種或 42 種,最核心的源頭知識來自少數研究者的貢獻。不僅掌握歸納法,更要掌握演繹法,藉助體系、模型與框架,提升思維品質與學習效率,這是要提醒大家修正的一種學習習慣

掌握演繹法,為什麼會有助保護自己的內在動機?很多人在年輕時,恨不得給自己找一個人生導師。每到一個社會大變革時代,思想混亂,信仰缺失,精神空虛,青年導師就會變得格外流行。就像魯迅所言,

28.。每一個時代的「常識」,都意味著這個時代的「認知邊界」。它往往是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幫助人們降低認知負荷。

29.

第一個隱喻是獲得——學習是獲得知識。這是大學畢業前,你最熟悉的一種教育方式。在這種隱喻看來,學習就好比一個管道,知識從老師的頭腦中輸入到你的頭腦中。這是工業時代,以車間流水線制度為標杆,我們習得的一整套教育制度。

第二個隱喻是參與——學習是參與的過程。目前,從小學到大學,都受制於第一個隱喻,即學習是獲得知識。而現在學習科學主流的關掉,強調的是學習是一種參與。在學術上有兩個重要源頭:認知建構論與認知學徒制。在這種視角下,強調學徒制、學習部落與實踐社群。各類學習型社群越來越流行,但是我個人一直打一個問號,沒有輸出的聚集,只會帶來信息過載。

因此,你需要第三個創造隱喻——學習是為了創造。你可以想像自己像一棵樹一樣生長,剛開始有一個發心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成為你與這個世界對話的跟腳。在如今這個以信息過載、新學科新職業層出不窮的時代,開智社群更強調第三種隱喻。

30.

最後總結一下,如何去找賺錢的工作?看懂三點:

1.看懂行業:找到你行業的「微笑曲線」,盡量向「研發「和「營銷」兩端靠攏;

2.看懂公司:分清行業裡頭部、腰部和尾部的公司。去頭部鍍金,去腰部實幹,去尾部創業;

3.看懂崗位:機器能做的工作不要去做。要學會「發明」,發明解決問題的方案,消除痛點的手段,破除障礙的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維改變生活 的精彩文章:

公式的複雜模型——蛋黃模型

TAG:思維改變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