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為「達芬奇計劃」曝光,中國芯「組團」進軍雲端AI晶元,英偉達怕嗎?

華為「達芬奇計劃」曝光,中國芯「組團」進軍雲端AI晶元,英偉達怕嗎?

雷鋒網消息,據外媒The Information報道,華為在內部制定「達芬奇計劃」,該計劃也被華為高管在內部稱之為「D計劃」,負責人是華為副董事長、華為旗下IC設計公司海思董事長徐直軍。主要內容是:第一,將AI引入華為的所有產品和服務當中,包括電信基站、雲數據中心、智能手機、監控攝像頭等;第二, 為數據中心開發新的AI晶元,使得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應用可以在雲端使用。

The Information對該計劃的推測是:一,華為發力AI晶元可能對英偉達造成威脅;二,華為的AI雲端布局可能加劇美國政府的擔憂。


華為的AI布局,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

在晶元側,華為將通過HiAI移動計算平台、影音工具、遊戲助手等打造流暢的操作體驗;在終端側,華為通過智慧硬體、HiAI平台、AR/VR等設備來構築全連接服務和全場景應用,提供一系列智能感知和交互能力;在雲側則通過華為移動服務(HMS)、AppGallery等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使用需求。

2017年9月,華為發布了世界首款手機AI晶元麒麟970,添加神經網路處理單元NPU(其技術來源於寒武紀),與CPU相比,計算速度提升25倍,能耗效率提高50倍。華為Mate 10和Mate 10 Pro和榮耀V10都搭載了麒麟970晶元。

目前,華為仍使用英偉達的GPU晶元向伺服器添加 AI 功能。

國內競爭形勢正在加劇,今年,百度和寒武紀紛紛進軍雲端AI晶元。

今年5月,寒武紀發布首款雲端智能晶元 Cambricon MLU100。雷鋒網了解,MLU100採用寒武紀最新的MLUv01架構和TSMC 16nm工藝,可工作在平衡模式(1GHz主頻)和高性能模式(1.3GHz主頻),平衡模式下等效理論峰值速度達每秒128萬億次定點運算,高性能模式下等效理論峰值速度達每秒166.4萬億次定點運算,但典型板級功耗為80瓦,峰值功耗不超過110瓦。

7 月 4 日,在 2018 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上,百度 CEO 兼董事長李彥宏發布了百度自主研發的 AI 晶元「崑崙」,其中包含訓練晶元崑崙 818-300 和推理晶元 818-100。百度宣稱,這是中國第一款雲端全功能 AI 晶元,也是目前為止業內設計算力最高的 AI 晶元。從參數上來看,「崑崙」採用了三星 14nm 工藝,具備 260Tops 的性能、512 GB/s 內存帶寬;功耗超過 100 瓦特,由幾萬個小核心構成。

而在目前的GPU晶元市場上,英偉達市場佔有率高達70%,是當之無愧的晶元領域霸主。

2016年,英偉達投入數十億美元,動用數千名工程師,推出了第一個專為深度學習優化的Pascal GPU。2017年又推出了性能相比Pascal提升5倍的新GPU架構Volta,神經網路推理加速器TensorRT 3也同時亮相,TensorRT作為一款可編程推理加速器能加速現有和未來的網路架構。

雷鋒網對AI晶元市場格局進行過詳細分析(詳見:當今群雄逐鹿的AI晶元行業,終將是頭部玩家的天下)。目前,雲端AI晶元無論是從硬體還是軟體,已經被傳統巨頭控制。

下面這張圖是Compass Intelligence公布的全球AI晶元榜單。因為AI晶元目前在終端應用極少,所以榜單頭部的排名可以近似的認為就是雲端AI晶元的目前市場格局。

我們可以看到,晶元巨頭Nvidia(英偉達)已經牢牢佔據AI晶元榜首,由於CUDA開發平台的普及,英偉達的GPU是目前應用最廣的通用AI硬體計算平台。除了有實力自研晶元的企業(全世界也沒幾家),如果需要做AI相關的工作,必定需要用到Nvidia的晶元。Nvidia的晶元應用普遍,現在所有的AI軟體庫都支持使用CUDA加速,包括谷歌的Tensorflow,Facebook的Caffe,亞馬遜的MXNet等。

現在業界爭論的焦點是AI晶元的處理器架構用哪種是最好的,有GPU、FPGA、DSP和ASIC,甚至還有更前沿的腦神經形態晶元。現在GPU處於優勢地位,但其他幾種處理器架構也各有優勢。Intel則是多方下注,不錯過任何一種處理器架構。谷歌在TPU(其實就是一種ASIC)方面的巨大投入帶來了硬體效能的極大提高,目前看來對GPU的衝擊將是最大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專用架構帶來的效率優勢,還有商業模式方面帶來的成本優勢。

在雲端,國際巨頭已經成為了事實上的生態主導者,因為雲計算本來就是巨頭的戰場,現在所有開源AI框架也都是這些巨頭髮布的。在這樣一個生態已經固化的環境中,華為要想分一杯羹,國產雲端AI晶元想要挺進五強,甚或挑戰英偉達,絕非易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一窺 ACL 2018 最佳論文
5G第一版標準凍結不到24小時 首個異廠商新空口實現互通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