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就像一顆流星
梵高先生
梵高先生
李志
00:00/04:09
渴望生活
文森特·梵高(1853 — 1890)
梵高說:沒有什麼是不朽的,包括藝術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藝術所傳遞出來的對人和世界的理解。我覺得他做到了,並且做得很好,因為他的作品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內心最真實和強烈的表達。
我很喜歡梵高,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畫,更是因為他是個有趣個性的人。這一篇科普文,是寫給普通人看的「梵高小傳」,能夠了解他的人生和作品。
《盛開的杏樹》 1890
1
早期:1881-1886
畫畫之前,梵高相當一名傳教士,但是他徹徹底底失敗了,對上帝幾乎絕望,對自己懷疑,讓家人冷落。為了解惑,他愛上了閱讀,也開始接觸繪畫。沒想到的是,他的藝術人生由此拉開了序幕,畫畫擊中了他的內心,讓他義無反顧、不計代價地去追求。而作為初學者的梵高那時已經27歲。
早期他大量臨摹名畫,並畫了大量素描習作。由於之前的經歷讓他對於在貧困地區努力生活的人們很有感情,而且他喜歡自己的創作來源於生活,於是他的素材多是農民,工人,社會底層人。
《吃土豆的人》 1885
在這個時期,他的作品風格深沉,與之後的強烈色彩相比截然不同,作品的手法也不夠嫻熟,不過畫中所表現出的靈魂與感情卻已經初見端倪。
2
巴黎時期:1886-1888
1886年2月底,梵高同提奧一同前往巴黎。巴黎之行成為梵高藝術上的轉折點,在那裡,他接觸到早期印象畫派藝術,結識了高更、畢沙羅、修拉和塞尚,並參加印象主義畫家們的集會,從馬奈、莫奈、雷諾阿的光色變幻的色彩價值中受到啟發,促使他改變自己原先的陰鬱風格。
《在巴黎郊區》 1887
他發現,他唯一深愛的東西就是色彩,輝煌的、未經調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徵,與印象主義者們的色彩根本不同。很快,梵高走了一條新路。他內心有一種更為強烈的主觀願望需要表達。於是他從德拉克洛瓦和當時流行於巴黎的日本浮世繪中吸取養分。
《神奈川巨浪》日本
3
阿爾時期:1887-1889
2年後,梵高漸漸厭煩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他並不滿足於印象派的表現手法和思想理念,而他獨特的個性告訴我們,梵高的繪畫不屬於任何流派,於是梵高帶著希望來到法國南部,充滿陽光的小城阿爾,迎來了他最輝煌的創作時期。
《羅納河上的星夜》 1888
對他而言,藝術是一種純個人的表現形式,他認為作品的真正價值在於誠實體現個人的感受。他要把自己情感作為藝術創作的動力和表現對象。那段時期,他畫肖像畫、自畫像、柏樹、向日葵、麥田、星空、太陽。這時顏料的革新也給他帶來鼓舞。他嘗試用一種原色來表達主題,用近似的補色作畫面的呼應與映襯,或用鮮明的對比色作深入的延伸。
《十五朵向日葵》
《夜間咖啡館-室外》
《夜間咖啡館-室內》 1888
他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他不滿足於只是理性的「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藉助繪畫「表達藝術家的主觀見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個性和獨特的風格」。所以,梵高是用心靈作畫的大師。梵高在阿爾創作了大量的作品,但仍無法賣出以養活自己。
《在夕陽下播種》 1888
4
晚期:1889-1890
流星,是多麼璀璨,但也是多麼短暫。這用來形容梵高的藝術生涯,可謂恰如其分。起步晚的梵高,格外珍惜時間,每天都在畫畫,創造出了大量的作品並且快速走向成熟和巔峰期。但是無奈這就好似消亡前的瘋狂。當然,不是指他的技藝,而是他的精神,承受不了了。
《鳶尾花》 1889
1889年5月8日,梵高自願來到離阿爾25公里的聖·雷米。在聖-保羅精神病院治療。這時的梵高已陷入對精神病的恐懼和對前途的迷茫中。他每隔幾個月發一次病,但事後卻非常清醒,並且經常到戶外作畫。令人驚嘆的是,梵高在這樣的情形下並沒有頹廢,開始以火一般的熱情繼續畫畫。
《雷雨麥田》 1889
這個時期創作出了最舉世聞名的《星月夜》,星空之謎,永遠無解。原本寂靜的星空在梵高筆下變得躁動、奔放和跳躍,粗重的筆觸有力地掃過畫面,使雲層像藍色的火焰一樣旋轉和燃燒,星星則宛如太陽一般含著碩大的黃色光暈。畫面映現出一種瘋狂與詭異的情緒,強力地表達著梵高的內心景象。
《星月夜》 1890
- 「我不想再等了,死亡就像星河,垂暮只不過是在去星空的路上徜徉漫步」 -
《在阿爾勒紅葡萄園》 1890
- 生前唯一一副賣掉的畫作 -
5
梵高之死:1890
27歲學畫,37歲自殺(還是謎)。但這10年比他之前活的27年都要更安心更充實,因為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人生價值,他心有瑰寶燦爛如歌,唯有畫作為其歌唱。而他的願望很簡單,只是想用自己的藝術觸動人們的心靈。
《麥田群鴉》 1890
雖然那一代的人無法理解他,但是時間證明,他的影響是長久甚至是永恆的,他的畫作也必將流芳百世,他的藝術也是不朽的。
———— / END / ————
謝謝關注
傾奇者之心
傾奇者說
人生不滿百
常懷千歲憂
晝短而夜長
何不秉燭游
TAG:傾奇者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