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獎勵應該更偏重物質還是精神?
嬌嬌一直是鄰居和親戚眼中不折不扣的好孩子,當家裡來客人時,嬌嬌總能主動的幫客人洗水果、幫媽媽洗菜,嬌嬌自己的房間也總能被她收拾的整整齊齊。可這孩子看似懂事乖巧的背後,卻讓父母感到了一絲擔憂。原來,嬌嬌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一樣東西:零花錢。只要嬌嬌幫助做家務爸爸媽媽就會給她零花錢,剛開始父母也很開心女兒有了幹活的能力,可有一次,媽媽讓嬌嬌幫客人洗水果卻找不到零錢,嬌嬌就上演了罷工,媽媽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為了鼓勵孩子更努力的學習或者是積极參与到家庭的建設中來,父母經常會在孩子完成任務後給予孩子一定獎勵。
這些獎勵可以大致分為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許多父母也會將之結合起來,那麼更適合用來鼓勵孩子的到底更側重於哪種獎勵方式呢?
正方:應該側重於物質獎勵
1.精神獎勵難以調動孩子積極性
古語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精神獎勵看不見摸不著,很多孩子前耳朵聽完後耳朵忘,反正不聽話也沒什麼實質性損失,難以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而物質性獎勵,供孩子之所需,達孩子至所想,對孩子更與有誘惑力,可以充分調動起孩子的熱情。
2.物質獎勵更加簡單便捷、清楚明了
精神獎勵每次就那幾句,聽多了就沒有意義了,何況難道沒有很好的完成要求就不用鼓勵了嗎?在這上面需要花費的心思和時間太多了,不如直接物質獎勵簡單明了,更容易達成一致。物質獎勵是什麼條件就是什麼條件,達到了就給,達不到就沒有,家長也省心,孩子也能理解。
3.物質獎勵具有使用價值,難以避免
家長給孩子的物質獎勵很多是有使用價值的,例如孩子需要的文具、玩具、零花錢和一起去旅行等條件,都可以成為物質獎勵,如果更側重精神獎勵,難道這些東西和事情就不會買、不會做了嗎?物質獎勵只需適當增加成本,達到父母和孩子都滿意的結果,何樂不為呢?
反方:應該側重於精神獎勵
1.物質獎勵具有邊際效應
物質獎勵是具有邊際效應的,孩子開始要鉛筆,後來鉛筆滿足不了他,就會要自行車,然後是摩托車、汽車。孩子的條件會隨著時間不斷的提高,只有把條件一直上漲才能得到相應的效果,如果有一天父母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會立刻「撂挑子」,並不能從本質上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
2.長期的物質獎勵易誘發「拜金心理」
長期的物質引導,會使物質在孩子心中佔據更多的地位,一味的追求物質容易誘導孩子產生攀比心理甚至是拜金心理。
3.物質獎勵易造成孩子品德問題
如果條件太過誘人,孩子對物質太過依賴的話,就容易導致孩子「學壞」。例如說好期末考試能考90分,就可以得到新款的玩具,可能會導致孩子為了得到玩具而想方設法的作弊。在物質的誘惑下,孩子還可能學會偷懶、欺騙、做樣子等不良品德。
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都各有道理,那麼你認為到底應該更側重於哪種呢?在日常生活中你又是怎樣獎勵孩子的?歡迎家長們分享自己的觀點與看法!
※怎麼預防孩子近視?其實保護孩子的視力從這個階段就得開始
※生大寶和生二寶的差別有多大?一碗水真的很難端平
TAG:蘑菇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