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楊振寧:中國培養一流科學家是否不太成功?

楊振寧:中國培養一流科學家是否不太成功?

據微信公眾號「政事兒News」(ID:zsenews)7月14日消息,當天,清華大學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學堂班10年慶典活動暨拔尖人才培養論壇」舉行,96歲的楊振寧作為清華物理系的「老朋友」 對「培養一流的科學家不太成功」的情況,提出三個問題。

楊振寧三問一流科學家培養

在「基科班20年·學堂班10年慶典活動現場,楊振寧表示,自己很高興參加這個活動,「方才朱邦芬院士很詳細的介紹了這些年來畢業生們可喜的成就,這是大家非常高興的、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楊振寧說,有一點值得關注,就是創建(培養)一流科學家不太成功。

「對於創建一流科學家不太成功這件事,是值得討論的。是不是有這個現象?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到底重要不重要,值不值得去研究?這三個題目相關的是值得大家討論的。」楊振寧表示。

近些年來,國家對基礎科學的重視逐漸加強。為回應「錢學森之問」,2009年國家推出「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簡稱「拔尖計劃」),旨在培養中國的學術大師。清華的學堂物理班也是「拔尖計劃」的一部分。

今年6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岩透露,「拔尖計劃2.0」呼之欲出。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中,於此前相比,去掉「試驗」二字。吳岩此前曾表示,「10年的試驗計劃可以叫做『探路者』,現在我們不用再『試驗』了,我們開始有經驗、有底氣繼續做2.0版」。

清華基科班畢業多人在一流機構任教

清華大學物理系基礎科學班自1998年創建。據清華大學數理大類熟悉教授、清華學堂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介紹,基科班是為物理學、數學等基礎學科培養富有創新意識和國際競爭能力的拔尖人才;為對數理基礎要求較高的其他學科培養具有良好理科素養的新型人才。

在課程設置方面,基科班重視數學物理基礎,課程設置中包括18門物理和數學主幹課,其中9門物理課、9門數學課。

師資方面聘請優秀教師授課。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在2004年秋季學期,為物理系大一新生140多人上《普通物理》。據清華大學物理系副系主任阮東回憶,楊振寧每周一次給學生答疑,自己出考卷、巡考。

基科班早期畢業學生培養已有不少脫穎而出,朱邦芬舉了一個例子,基科9班55人中有17人在一流機構任教,包括斯坦福大學、香港大學等高校。

學堂物理班是2009年9月正式實施的,其背景是破解「錢學森之問」的困境,時代需要拔尖人才;社會對高教界,特別是清華北大培養人才質量不滿。

據了解,設立學堂物理班旨在培養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物理學家,並帶動全校基礎科學人才以及其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從2009年9月學堂物理班開辦至今,已畢業7屆154位同學,全部在國內外一流大學深造,其中在國際頂尖大學的佔比很大。

稿源:觀察者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科學探索 的精彩文章:

銀河系仍然承受著100億年前星系碰撞帶來的「傷痕」
袖珍吉娃娃體重不足1斤 為解開基因秘密被克隆49次

TAG:Science科學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