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詩中有佛,但生活中非常現實功利
原標題:王維詩中有佛,但生活中非常現實功利
王維和李白是同時代的大詩人。王維少年得志,出名較早,在開元天寶年間有「天下文宗」之稱。他混跡官場的時間比較長,官當得也比李白大,最後干到了尚書右丞(副部長級)。他崇信佛教,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後世稱其為「詩佛」。
詩佛王維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消」,「詩佛」是後世對王維思想狀態和創作風格的總體評價。但從個人經歷遭遇看,你會發現現實中的王維大部分時間離「佛」很遠,反而是一個很現實、很功利的人。
王維與孟浩然
為求功名求寵公主。王維年輕時長得很帥,又會寫詩,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很招人喜愛。公元720年,王維首次到長安應試,因為沒有什麼關係,失意落榜。為了求得科第門路,王維通過一些人的引薦,拜見了很有權勢的皇帝妹妹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
史書中記載,「妙年潔白,風姿郁美」的王維懷抱琵琶,在酒宴上為玉真公主演奏了一曲《郁輪袍》,公主芳心大喜,讓人領著王維到內室換上錦繡衣衫,然後坐到酒宴的上首席位。王維風流倜儻,溫潤如玉,公主越看越喜歡。於是第二年,王維就順順噹噹地進士及第。
為求生路被迫附逆。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六月,安祿山攻陷長安,玄宗李隆基帶著一群大臣一路往西逃,因為跑的太急,一些底層的官吏來不及通知,就糊裡糊塗地當了俘虜,56歲的王維就在其中。安祿山知道王維的大名和才華,就強迫他作自己建立的大燕政權的給事中。王維知道安祿山的兇悍,為求活路只好答應。但不久就吃了些藥物,謊稱不能說話,被遣送到了洛陽,拘禁在菩提寺內。
被困期間,王維寫了一首《凝碧池》: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這首詩表明了王維不願作偽官的心跡,也成了他的救命詩。後來安史之亂平定,肅宗李亨查處在安祿山這邊做官的人,因為有這首詩的緣故,王維被從輕發落。
面對殺人如麻的安祿山,風流才子王維選擇了屈從,沒有做剛烈殉國的忠臣。雖然不能苛責一介書生的軟弱,但畢竟也是王維人生的一個污點。
為終生不慚可以一慚。如果說40歲前的王維還是一個充滿理想和抱負的積極入世者,那40歲後的王維則變得日益消沉、頹廢和圓滑。這種轉變,除了政治黑暗和佛家觀念影響外,主要還在於王維軟弱妥協的性格,他不願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卻又不敢鬥爭;想歸隱,但又不願過清貧的生活。
所以,王維就亦官亦隱,既凸顯了自己的「高潔」,又能過上舒適優裕的生活。他在晚年所寫的《與魏居士書》一文中,甚至批評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以至乞食於人的行為太不值得,認為這是「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他所奉行的是「為終生不慚可忍一時之慚」。王維這些享樂的思想、為求安逸可折辱氣節的思想,距離佛家的境界還差了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王維身上即使有封建文人的缺陷,也絲毫掩蓋不了他的曠世才華。他留下了400多首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為世人精心描摹了一幅幅清新自然、意境深遠、渾然天成的山水田園風光圖,美不勝收,令人嘆服!
※他是大唐第三牛掰皇帝,與青樓歌女痴情相戀
※看看李白的1234,幫您了解一個真實的謫仙人
TAG:老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