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遠望谷:深耕圖書館RFID技術 持續發力超高頻識別市場

遠望谷:深耕圖書館RFID技術 持續發力超高頻識別市場

(原標題:遠望谷:深耕圖書館RFID技術 持續發力超高頻識別市場)

日前,遠望谷(002161)與廣東省東南教育科學研究院正式就「書香校園一體化建設」進行簽約,並就基於RFID技術的智慧圖書館建設、閱讀模式的互聯網化等話題進行深度研討。而此前,不少機構對遠望谷調研熱度提升,並就RFID技術應用、智慧圖書館等射頻識別技術市場等展開討論。

據悉,RFID(射頻識別)系統是建設智慧圖書館不可或缺的基礎。作為國內最早進入圖書館RFID市場的上市公司,遠望谷持續引領行業發展:2005年進入圖書館行業;2014年實現銷售UHF(超高頻)RFID圖書電子標籤5000萬片,其中自主設計生產的標籤晶元佔比超過50%;2017年推出UHF&HF全兼容圖書館自助借還設備。截至2017年末,公司已經為超過2000家圖書館提供先進、可靠的圖書管理智能解決方案。

深度布局RFID圖書業應用

據了解,遠望谷自1993年就開始從事RFID技術的產品研究及開發,1999年經過八年研製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全國產化的超高頻RFID產品————鐵路車號識別系統,並開始積極尋求RFID技術在其它行業的推廣應用。公司創始團隊認為,圖書館行業是海量標籤的理想應用場所,依託對RFID技術的深刻理解,遠望谷能更高效地幫助圖書館解決其面對的管理和服務問題。2005年,遠望谷正式進入國內圖書館行業。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是亞洲最早使用RFID技術的代表,實施之後效果顯著,在經費上,每年可節省2800萬美元的開銷; 在管理上,每年節省2000名人力成本;借閱次數上,1 年由1000萬次提升到3100萬次;在成本支出上,不到1 年時間就回收了建置成本。」據RFID行業人士介紹,亞洲圖書館RFID應用案例實在2002年新加坡國立圖書館誕生,但彼時國內圖書館對該應用仍然持觀望態度,其中不乏對技術穩定性擔憂、成本過高及技術開發不成熟等因素。

為推廣應用,遠望谷從2009年開始策劃「RFID中國行」大型市場推廣活動,利用「大篷車」通過全國巡展及現場演示大力推介RFID在圖書行業的應用方案。據悉,該活動在全國13個重點城市舉行會議,共計走訪20多個城市的圖書館客戶,歷時三個月,行程近2萬公里,極大提升了RFID技術在國內圖書行業的認知度,同時也奠定了RFID產業在圖書館行業的發展基礎。

2011年6月份,遠望谷率先對外公開宣布電子標籤價格下降到1.01元/枚,10月份再次下調至0.89元/枚,完全實現圖書館的預期,體現了國內企業的擔當,從而促進了圖書館電子標籤價格從2元以上降至1元以內的跨越,使得RFID技術在圖書館應用從奢侈品走入尋常百姓家,極大地推動了RFID技術在圖書館的規模化應用。

此外,遠望谷還針對圖書館的近距離讀取的應用環境,開發手持盤點天線,使圖書館的典藏盤點真正開始實現,一次盤點準確率高達99%以上;在自助借還書設備上,遠望谷通過核心模塊的研發以及相對應的結構化的設計,徹底解決了誤讀和多本識讀之間的矛盾。

晶元創新助力文化信息安全

目前,在國內圖書館的應用格局基本上呈現出高校圖書館以超高頻為主;而公共圖書館受起步較早,通借通還等因素影響,以高頻為主,超高頻佔有一定比例。對公共圖書館來講,要求實現區域通借通還這種呼聲越來越強烈,順應這種需求,能夠同時兼容高頻和超高頻技術的RFID產品近兩年悄然升起,遠望谷的所有借還設備均已實現雙頻的選配,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選擇高頻、超高頻或者雙頻的配置,並且雙頻產品已經在台州圖書館進行了規模應用和推廣。

在業內人士看來,遠望谷在圖書館RFID的技術創新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首次實現超高頻圖書電子標籤的自動化生產,生產成本從單價5元降低到1元以下。目前,遠望谷擁有從標籤設計、海量製造、質量控制與檢測的全套技術及能力,可以年產UHF、HF圖書標籤5億片以上。二是在在晶元創新方面,遠望谷目前具備了完全自主的設計、開發、製造能力,覆蓋UHF、HF、LF的RFID電子標籤晶元,完全兼容於國際產品,還可以進行個性化定製、專用協議和空口協議定製;兼容性、穩定性、識讀性、可靠性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目前,被稱為第四代的「智慧圖書館」成為前沿方向。分析人士指出,智慧圖書館除了對圖書的管理之外,其拓展應用涉及到設備、人員等方方面面,需要更深入的大數據技術的提取和挖掘。因此,超高頻技術大概率以其開放性的應用優勢取代高頻技術。作為國內少數具有超高頻自主知識產權的RFID供應商之一,遠望谷有望在第四代智慧化圖書館的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我國文化信息安全提供可靠技術支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證網 的精彩文章:

信託業規模首現負增長 盈利模式拷問信託公司

TAG:中證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