槊往上冷兵器中的貴族與巔峰
其實冷兵器中的第一貴族,不用說是劍,畢竟隨著時間的發展和推移,佩劍成了貴族和身份的象徵。關於劍的傳說更是層出不窮,價值百城的純鈞,最早的無影劍承影,化血鑄劍的夫妻劍幹將莫邪,還有黃帝滅蚩尤的神劍軒轅,可以說,真是高貴非常。
然而到了後來,劍基本退出了戰爭舞台,而且普通的劍價格也不高了,現在更是連公園的大爺大媽也人手一把了。反倒是有那麼一種兵器,不是有身份的人絕對不會使用,威力和價值完全成正比,最後也正是因其高貴,退出了戰爭舞台。時至今日,也就是土豪才會在家裡收藏一把,那就是今天的主角,槊,或者說馬槊。
槊是常說的十八般兵器之一,很多人都從小說評書里聽到過,可這玩意究竟長啥樣,你要讓聽眾朋友描述一下,大部分人是完全說不上來的,最多覺得和長槍很像。可是區別在哪,一般是不知道的。而且小說里的上將往往都用槍,飄逸靈動,比如趙雲、羅成、岳飛、楊家將等等,槊怎麼就高貴了呢?
槊,也寫作矟,從漢代時候出現,但是一直到南北朝隋唐,才大範圍出現,這和世家的生存軌跡差不多。這種武器是從長矛演化來的,分槊鋒與槊桿兩部分,中間往往還有一個「留情結」,也就是一個突出的鐵疙瘩,往往做成小狼牙棒的狀態來增加殺傷。槊桿的尾部,一般有一個很重的槊纂,也有的直接把槊纂做成鋒刃,這樣就有了兩頭槊。
(網遊《劍網三》里,大唐天策府的武器,有一部分就是以馬槊為原型的)
這麼說來,倒是看不出這玩意有什麼高貴的。但是接下來,就是它與眾不同之處了,主要體現在材料和工藝上。一把合格的馬槊,首先槊桿就不同尋常,我們路邊常見的楊樹柳樹楊柳樹,根本沒資格給人家拿來用,武術界小說里吹的震天響的白蠟桿,也算不得上品。槊桿一般都得用桑柘木,柘木的百度百科第一行就寫著「我國歷史上著名名貴木料」,說實話,就是檀香木、黃花梨這些做傢具的名貴木料,都沒有這一條。只不過桑柘木里,桑這個音不好聽,算命的裡面桑柘木命也不是好命,所以傢具用的真不多。但是武器上,卻是特別常見,尤其是因其韌性好,弓弩都喜歡用這種材質來做。
(現在多用於工藝品,尤其是手串)
古代的制槊大師,把桑柘木剝成篾條,用油泡,晾乾,再泡再晾,三國里的藤甲兵知道吧,那個藤甲也這麼做。多次晾乾合適的篾條,用上好的膠粘起來,外頭纏一圈細繩,刷漆,包葛布,刷漆,包葛布……直到這個槊桿,拿刀砍鐺鐺發出金屬聲,堅如鋼鐵但是又韌性十足,拿在手裡也不會打滑,槊桿就算完事了。
很多小說里寫古代兵器多沉重,可能是以為整個武器都是鐵的,不然被人拿刀一砍就斷了。實際上那麼重根本使不動,反倒是這種高級工藝做出來的杆子,重量合適,卻比純鐵的還結實。畢竟木杆總不會像小說里秦瓊的槍一樣,被李元霸一鎚子打成彎的,用手抻直結果力氣太大給抻長了一尺。
槊的頭和槍頭不一樣,要更長,而且有時候為了破甲,會和漢劍一樣,做成多面的,增加殺傷力。槊纂用銅鐵之類的金屬,實際上主要起配重的作用。即使安上了幾十厘米長的槊頭,整個槊的重心還是在槊尾二尺處,這樣武將就可以輕鬆的單手拿著這種三四米長的長兵器了。
(八面槍/劍尖,殺傷力很大,但工藝要求也很高)
槊頭和槊桿之間的「留情結」,一般有兩種,一種不大,主要用途是,防止騎兵持槊突刺之後,槊桿刺透到人體內不容易拔出來。多一個大疙瘩卡住,就能保證只有槊頭刺進去。歐洲古代的槍騎兵,往往就是第一輪能用騎槍突刺,然後因為槍上穿了人拔不出來,加上槍桿質量不過關,要麼硬頂著再穿死幾個然後把槍丟掉,要麼騎槍直接斷掉。所以曾經有人問過我,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像歐洲一樣的槍騎兵,主要就是,那樣的槍騎兵太弱了,在馬槊和長戟面前,就是渣渣。
(歐洲的騎槍,二十根也抵不上一桿槊的價格)
另外一種鐵疙瘩做的特別大的,以單雄信單二哥的武器為代表,棗陽槊。這種其實就不是馬槊了,一般分類叫雜槊。棗陽槊長啥樣呢,老版說唐的插圖畫的挺像,有幾部電視劇也沒差,就是個帶個短槍頭的狼牙棒。此外還有步槊,但已經比馬槊差多了,就是個好點的長槍。
(金頂棗陽槊,這個電視劇武器算是很還原了)
一柄好馬槊,精鋼打八面槊頭,桑柘木做桿,還要調重心,看起來挺麻煩。那麼要多久才能做好呢?答案是三年,而且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四十,剩下的都是次品。一柄馬槊槊桿耗費的桑柘木,可以做十把好弓,槊鋒耗費的鋼鐵,也能打十個槍頭。這樣的武器,不是貴族是什麼?不是貴族,根本用不起啊!都是小錢錢啊,這才是關鍵有木有。
GIF
所以這種武器隨著世家的興起,流傳了起來。有道是窮文富武,窮人家想學武都難,最多也就是有膀子力氣,但是是絕對買不起這種武器中的奢侈品的。酒徒的小說《家園》,裡面的男主角最後做到六郡大總管一方諸侯,但是因為是平民出身,最後也還是習慣用他那一把黑刀,反倒是他富商大族出身的好友,自幼便習練馬槊。
古代的兵書里,有一本叫做《馬槊譜》,據說是馬槊的使用手冊,可惜失傳了。現在只流傳下一篇《馬槊譜序》,也就是這本書的序言。這篇文是由南朝世家出身的南梁簡文帝蕭綱寫的,可見這種武器是有多麼得貴族的喜愛。南梁名將征東大將軍羊侃武藝高超,有一次梁武帝得到了少府新制出來的馬槊,讓羊侃演示,這老兄十分開心,騎著馬左刺右刺,秀起了操作。圍觀的人特別多,因為看不清,就爬到大樹上看,最後人多到把樂游苑的大樹都壓斷了。這把槊也從此得了個折樹槊的名號。這可不是街頭賣藝,是在皇家的宴會上,一群有身份的人爬樹上看使槊,也是厲害了。
(眾人爬到假山和樹上看使槊,從畫扇來看,假山上的就是梁武帝)
馬槊這件武器,可以說和陌刀一樣,是隋唐時期冷兵器的巔峰,只不過陌刀多用於身高力大的壯士,而馬槊用於技藝高超的武將。但同樣,這兩種東西,在宋朝走向了消亡,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宋朝有一幅《大駕鹵薄圖書》,長度達到了一米四,畫了五千多人的豪華儀仗隊,帶了一千五百多件兵器,但是裡頭只有八個打頭的金吾將軍拿了馬槊。
(圖畫局部,可能是這一段吧)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這種武器的昂貴,實在是養著一百三十萬禁軍以及數十萬地方部隊的大宋負擔不起的。而且到了大宋,世家也沒了。加上大宋以文制武,非危難時刻,統兵的武將也沒多少,文官誰玩的了這個?范仲淹雖然被西夏人尊稱為老子,但是也沒有執槊沖陣的能力,要說橫槊賦詩,倒是還有那個水平。
(曹孟德橫槊賦詩,穿的真喜慶)
而且最無奈的是,馬槊是重甲騎兵最強的長兵器,畢竟馬上作戰一寸長一寸強,拿刀砍人都是無奈之舉。可是宋朝連騎兵也沒多少。大遼十萬大軍南下,楊業和潘美夾擊敵人的時候,部下也不過幾千騎兵。失去了燕雲十六州的大宋,在騎兵方面一直是一塊心病。我們以前說過的,對戰騎兵的幾個方法,宋朝只能採用憑藉城關堅守,野外就只有拉步兵組密集方陣,強行對抗騎兵,這對步兵的要求太高了,所以多年來,宋軍始終表現的在挨打。
由於這件武器漸漸淡出了人們視野,所以連小說演義里,出場都很少了。那麼下一期,我們來說一說,那幾個小說里著名的,曾經的馬槊使用者的故事。
※上架就被搶光!有錢也買不到的日本葯妝店TOP斷貨王
※翠鳥:第一階段練習告一段落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