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鬼也不會放過前任」的你,或許可以先放過自己

「做鬼也不會放過前任」的你,或許可以先放過自己

去年,一名女粉絲在周董演唱會上當眾diss自己的前男友「長得丑眼還瞎」,還為他點了一首《算什麼男人》,引來了不少吃瓜群眾的關注。

但一年過去,事情並沒有結束。這名女生近日參加了一檔相親節目,被媒體問到當時的事,自曝那次事情發生後,前男友還找過她,但她聲稱「我做鬼也不會放過他的」。

不過作為被diss的萬千前任之一,她的前男友並不孤單。在親密關係中,與前任的關係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面對曾經相愛,後來分開的那個人,特別是當分開的原因與背叛有關時,怨恨的情緒就自然而然會產生。即使過去很久,仍然有很多人難以放下心結,甚至怨恨升級,轉化為更加危險的決定。

(美國情侶Jacob與Valerie因為憎恨前女友與前男友而走到一起,但愛情沒能讓他們忘記恨意,兩人籌劃殺死自己的前任,後行兇未遂,因買兇殺人被警方逮捕。圖片來自公眾號「英國那些事兒」。)

其實怨恨情緒對於健康的壞處早在老祖宗的古話中就說過許多,而現在很多心理學研究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我們都知道一直抱有怨恨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利,也會使自己無法得到快樂,但隨著心理學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怨恨的壞處恐怕還不止這些。近年就有一些研究者發現,總是懷著受害者心態,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公平的對待,不僅不利於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會讓個體在現實中更容易也更多地感受到疼痛或痛苦。比如,McParland和他的同事(2016)讓一些身體健康的學生把手放在冰冷的水中,同時讓一部分學生談論自己遭遇過的不公正事件,結果發現對於這些痛苦經歷的回憶會讓那部分學生感受到更強烈的疼痛,而且表現出更高的焦慮水平。

所以,「做鬼也不會放過前任」的你,恐怕先傷害的是自己。

(來自百度圖片)

可惜,「道理我都懂,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情感創傷往往會讓人陷入受到的傷害中無法解脫,很難放下過去,原諒前任。我們彷彿被困在背叛的泥潭中,越是掙扎,陷得越深。就算告訴自己這樣沒有益處,卻仍然會糾纏於「他為什麼要這樣傷害我」「我現在的痛苦都是她造成的」等種種執念之中無法自拔。

這時往往有人會告訴我們,你要學著原諒,原諒別人,也是原諒自己。

但實際上,如果我們一直無法擺脫過去所受傷害的記憶,與之伴隨的怨恨情緒是很難被主動放下的。在心理學中,一件事情「過去了」,關鍵並不在於我們能否放下或諒解,而是在於這件事是否真的在我們心裡已經結束了。很多人之所以一直糾結於被前任傷害的痛苦,正是因為這些傷痛還在他們的記憶里反覆發生,每次想起時都彷彿又經歷了一遍。簡單地要求他們「放下」與「原諒」,反而會讓他們感覺是在否認前任犯過的錯誤與他們受到的傷痛,結果只能是進一步加劇怨恨與不公的情緒。因此,與其要求曾經的受害者「放下」與「原諒」,不如幫助他們學著讓自己過得更好。

(來自百度圖片)

那麼,如何才能讓他們找回平靜與快樂呢?正念訓練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有效的辦法,這裡總結了幾條簡單可行的方法,我們在閑暇時自己就能使用:

(1) 當消極情緒出現時,允許自己去感受,而不是迴避。我們要懂得消極情緒的產生不是簡單地由於負面事件本身,而是由於這些事件給我們帶來的受傷的感受(包括失落與失望)與想法。所以,不要想著否定或消除這些消極情緒,而要用一種接納的態度對待他們,感覺自己像一個旁觀者,靜靜坐著觀察自己產生的怨恨、沮喪、悲傷等情緒;

(2) 練習一些壓力管理的方法,緩解身體緊張,從而讓身體從對抗的反應中放鬆下來。比如,深呼吸,散步,和親密的朋友聊天、擁抱,等等;

(3) 做出原諒的決定。注意,這裡的原諒不僅僅是對你的前任,最重要的是原諒你自己。無論過去的感情帶來的是傷痛還是美好,都已經成為過去,而現在的你要踏上新的旅程。所以,用原諒的決定給它們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吧;

(4) 試著從新的角度看待曾經的經歷,慢慢地練習運用共情,理解你的前任。他們也是普通人,有著脆弱、無力的一面,就和我們一樣,他們有時也會害怕承擔責任,害怕面對衝突。他們曾經做出的一些選擇或許給你帶來了傷害,但這可能是他們為了避免承受太大的壓力而不得不做出的。

所以,還在糾結於上一段感情的你,可以試試用正念的方法,幫助自己恢復平靜淡然的心態。但無論哪種方法,最重要的,是讓過去在你心裡真正畫上句號。你有過克服前任傷痛的經歷嗎?歡迎在留言區與大家一起分享~

參考文獻:

[1] Mcparland, J. L., Knussen, C., & Murray, J. (2016). The effects of a recalled injustice on the experience of experimentally induced pain and anxiety in relation to just-world beliefs.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 20(9), 1392-1401.

[2]Johns, K. N., Allen, E. S., & Gordon, K. C. (201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fulness and forgiveness of infidelity. Mindfulness, 6(6), 1462-1471.

原創作品,轉載請聯繫我們,並註明選自「哈佛心理學人安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哈佛心理學人安妮 的精彩文章:

TAG:哈佛心理學人安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