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逛過的北京衚衕
在室友和學長的推薦下,今天和朋友去了一次南鑼鼓巷和後海,感受了獨特的老北京文化。老建築,老房子,老衚衕,還有京腔京調的老北京人,都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最難忘的是當我們在衚衕里穿來穿去不小心迷路時有位老奶奶熱情而又富有哲理的提醒——「所有的衚衕都是連著的」,越發感覺到老北京人與生俱來的淳樸自信而又寬和的心態。看到在衚衕中長大的孩子自由的嬉戲打鬧,想必也一定傳承了這種精神吧。
早上7:20起床,8:00出發經昌平線---13號線---2號線---6號線到目的地---南鑼鼓巷。此時人還不是很多但大家的目標都很明確,饒過一段長長的圍牆,曲徑通幽般眼前出現一排低矮的磚瓦房,青灰色的磚牆,門楣雕花彩繪,房頂斗檐飛拱,一派貴族門第。再往裡走發現人越來越多,旁邊商鋪林立,各種小吃爭奇鬥豔。
我們躲過擁擠的人流來到旁邊一條人少的衚衕,才發現原來這才是老北京人真正住的地方。一路上你會看到買菜剛回來的老大媽,手裡還拎著幾把芹菜,還有一邊遛狗一邊聽廣播的老大爺,或者是一家三口在街上慢慢的散步,總之如此悠閑如此安靜,耳邊的鳥鳴讓你感覺和剛才如此喧嚷擁擠的人群場面相比絕對是彷彿另外一個絕世桃源。衚衕緊挨著衚衕,有的衚衕街道寬,有的則窄。人家也不一樣,有的人家院子很大,門階很高,院牆又高又長很氣派,射門口經過只能看到一面影壁,上面或是雕花或是刻字,很有傳統的風格。有的人家則比較寒酸,窄窄的門前分別立著一蹲石像,或是動物或是植物,都各有寓意,再往裡瞅就能看見窄窄的過道,裡面零零散散的家當,連自行車也進不去,只能擁在門前了。不過比較相似的是院子里往往會栽幾棵高大的槐樹,黑色的枝椏伸出院牆指向天空,把灰濛濛的天分割成條。還有綠意的是枝椏上吐出的幾點嫩黃,裝飾著這個素樸而又安靜的小院,也讓過往的遊客感到了春天的氣息。事實上當我穿梭在這些衚衕時,我不禁想到這密集的人家,如此窄窄的街道,一層又一層的封閉的院牆會不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後來當看到門口相互攀談的老奶奶我才知道,封閉的院牆不但沒有造成隔閡反而拉近了人們間的距離,串門是常有的事,尤其是過節的時候相鄰之家往往會相互問候的,更何況是四合院呢?
後海則是我們去的第二個地方。從斜煙袋街進去先是傳統建築下的臨街商鋪,再往裡走就是白色大理石橋欄圍城的「海」了,走過銀錠橋(後海與前海的分界)沿著湖岸走,看到一碧萬頃的湖水隨風微波蕩漾,上面飄著幾隻遊船,搖搖晃晃,水裡落了些不知名的樹種子,想海馬一樣彎曲的形狀,極目遠望是在半山坡的望海樓,穩穩坐在「海」之畔。再往裡走,就是名人故居了。在衚衕里穿梭你會發現裡面曾住著顯赫一時的滿清貴族,醇親王府,恭親王府,濤貝勒府……物是人非,歷史從未停過前進的車輪,多少風流人物故事就在老北京人的口中代代相傳,雖早已無法考證歷史的真實,但那些熟悉的名字還會在你的記憶里時常浮現,抹之不去。當你聽到人力三輪車師傅在行進中和遊客娓娓道來多少後海發生過的或奇聞軼事或陳年舊事或壯烈之舉時,你會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是歷史的傳承者每個人也都在創造著歷史,也許一不小心你就走進了歷史。
傳統與現代的交融是我此行最大的感受。當星巴克也出現在南鑼鼓巷的街邊,當洋人也來單車游湖逛衚衕,當拿著ipad對著建築遺址拍照時你會想到什麼?歷史和現實,東方和西方,傳統與現代,這個時空可以交叉時代將會給我們最大的靈魂震撼力。
2013年4月5日於北航沙河校區
TAG:黨員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