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的年輕人,未來住哪裡?」

「中國的年輕人,未來住哪裡?」

本文授權轉自:張黑犬

ID:zhang_heiquan

提起日本建築師,我腦海里立馬能浮現出一串名字:丹下健三、伊東豐雄、安藤忠雄、磯崎新、隈研吾、妹島和世~

但如果說日本青年一代的建築師,對這個群體我總覺得有點陌生,當然,建築師本就是一個大器晚成的職業。青年出名的,不多。但建築師能否在自己的職業生涯里,發揮出最大的潛能,「機會」或者說「時代的機遇」,往往是一個關鍵因素。

日本青年建築師青山周平,喜歡讀歷史,所以我們從歷史談起。

來源於網路的【日本當代建築師系譜】

日本的建築活動,讓主流的歐美建築界開始認真關注起來,始於1960年代,當時,由引領日本現代建築進入成熟時期的領袖人物丹下健三及師從丹下的文彥、黑川紀章、大高正人、菊竹清訓等4人在1960年代創導的新陳代謝運動,拉開了日本探索現代主義建築的大幕!

而後,被文彥稱作「野武士」的、出生於1940年代的一批建築師在1980年代高舉著後現代主義的大旗登上了日本建築舞台。他們中的代表人物就有獲得過普利茲克建築獎的伊東豐雄、安藤忠雄等人。這一群體成為了新陳代謝運動的直接受影響者,他們從中獲得了巨大的能量,成為日本1980年代建築界的中堅力量。

然而,到了80年代後期,日本泡沫經濟開始走向崩潰,到了90年代,經濟的發展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大型基本建設或公共建築的建設量急速縮減。到了本世紀,日本更是面臨了嚴峻的人口問題,逐年減少的人口,大家都不再需要新的建築空間了。

日本的青年建築師們,何去何從?

1980年,在日本的廣島,這個將一切化為灰燼又在廢墟中孕育了日本現代建築的地方(丹下健三於1949年設計的廣島和平中心被譽為日本現代建築的開端),青山周平出生了。

【1】作為一名建築師,他紅的很與眾不同

算起來,青山周平來中國已經有13年了。

2005年,他從東京大學環境系以「最佳碩士論文獎」畢業。此時,大洋彼岸的北京,「鳥巢」和「央視總部大樓」都已經開始動工了。那幾年,北京到處都在施工。新的建築層出不窮,「城市化」以一種狂熱的狀態在裸奔著。

來源於網路的【施工中的央視大樓】

青山周平決定來北京看看機會。他應該想不到,在2018年,他會在中國這麼受歡迎,而且有可能是微博上目前粉絲最多的建築師。

跟青山的見面,約在了他的工作室,一片低密度的創意園區,出門抬頭就能看見國貿的CBD群樓,群樓中就有早已成為地標的「央視總部大樓」以及如今正在施工中的北京第一個高樓「中國尊」,成片的玻璃幕牆把北京灰濛濛的天壓的很低,但工作室的里外卻被收拾的很有格調,穿過一片紅磚小樓,上到二層走廊,看到一塊寫著「BLUE」的牌子,就是青山工作的地方。「BLUE」既是青山周平的「青」也是「北京城市環境研究所」的意思。

青山穿著一件藍色格子的大碼休閑襯衫和短褲就過來了,不前衛也不傳統更不是建築師標配的「黑白灰」著裝風格,但讓人覺得舒服,站在那就像你的一個室友,和他背後一整面牆的獎盃顯得有點反差萌。

青山周平工作室的「榮譽牆」

我似乎有點兒明白了為什麼大家都喜歡他。

青山周平的走紅,源於2015、2016年,他在《夢想改造家》里,讓人驚艷的家宅改造設計與他在節目里人情味濃厚的表現。當然,顏值即正義,這個我就不提了,事實總是證明,不管在哪個行業,這都是通行法則。

總之,青山火了,這幾年他總是不斷的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里,有些和建築有關,有些和建築無關,在中國的建築圈裡,從來沒有哪個建築師被稱為「網紅建築師」,這個標籤,青山獨享,青山不喜歡,也不反對。

我們也確實沒有像青山這樣的建築師,這不僅僅體現在建築師的個人魅力和「網感」上,也體現在他的設計上。有人說,青山的作品中有「日本」的感覺。對於這種表述,青山也很是無奈。

「這是我的審美,這是我喜歡的建築,我也沒有刻意的要去這麼做。」

青山的作品,總是給人一種舒適的空間感受,原木和暖色燈光的大面積使用,簡潔流暢的線條和實用的功能,非常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喜好。

來源於網路的【青山新作·北京白塔寺衚衕大雜院改造「有術 sth.here」】

如果看客能夠從他的作品中看出「產地」,某種程度上,其實也是對「產地」的一種肯定。

我和青山從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築》聊起,柯布西耶的現代主義建築走到今天,大家都覺得這套方法現在看來已經不太對了,各個地區都相繼開始了自己的探索。

正如前文所述,「什麼是日本的當代建築?」這一時代性的課題,已經由上一輩天賦絕倫的日本建築師通過幾代的努力而慢慢找到了答案,那是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在西方現代主義建築以摧枯拉朽的姿態席捲全球之時,日本建築的主流在一絲不苟地模仿、追隨西方文化的基礎上,逐漸地加入日本的元素,融入日本的感覺,如今終於成為了世界建築舞台上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那,「什麼是中國的當代建築?」,「中國的建築師可以為世界貢獻什麼智慧?」

我只能說我們的探索才剛起步,而且阻力重重,這是中國目前最優秀的一批建築師,最關心的一個議題。

我問青山,你會關注這個問題嗎?

「不會,也不合適,我來自日本,我的身份…不合適」

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層關係,青山像是一個觀察者,也像一面鏡子。他從「人本」的設計角度出發,帶著「日式起居觀念」的基因,照出了一些中國居民習以為常的生活「壞」習慣,也照出了中國建築師的一些小「毛病」。

在普通的大眾眼裡,似乎並不在意一種設計風格的歸屬地問題。對空間的感受是直接的,「傳承」是藝術家才會在意的細節。

我確信的是,中國當代青年,如果買了一套自己的房子,裝修成中式風格?別逗了,對於囊中羞澀但志趣高雅的中國青年,MUJI或者宜家,才是理想選擇,即使我喜歡中式,也找不到合適的方案。

我想大家喜歡青山的原因,表層是因為顏值,其次是因為他待人接物的態度,深層原因是對其所倡導的生活方式的認同

這與我們所認知的如安藤忠雄一樣的日本建築大師很不一樣,青山是在我們身邊,住衚衕、騎共享單車、刷微博的日本建築師。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的青年建築師,也可以在異國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2】年輕人,是青山周平最關注的群體,但是年輕人請不起建築師

在微博上,青山發起了一個叫做「城市突起物運動」的活動,他自己每天在城市街道上、工地上尋找合適的可以掛包的突起物,並把自己的包掛上拍照分享到微博上。漸漸地,幾乎每天都有來自中國各個地方的人們拍下在突起物上掛著包的照片,然後在微博上@他。談起這件事,青山就樂了,中國網友的創造力,你明白的。

網友每天曬掛包照片@青山周平的【城市突起物運動】

這是一個關於城市觀察和發現的小活動,但是年輕人願意參與,也樂於和青山分享。據青山介紹,在日本,建築師面對的業主可能是四五十歲穿西裝打領帶的人。但是在中國,他已經服務過比他還小的業主。

為什麼如此關注年輕人?

「你知道嗎,在日本,幾乎可以用肉眼發現,人越來越少,一個年輕人,父母有房,爺爺奶奶也有房,他真的沒有買房的慾望了,房子越來越不值錢。但是在中國的年輕人,還是需要買房,我以前不理解,後來我發現房子還和醫療、教育等掛鉤,年輕人在城市裡生活的話,不得不買房,但是又買不起。這是一個巨大的矛盾,年輕人夾在中間,非常難受。」

被一位日本友人,如此明察秋毫的戳出了如我一樣的年輕人在現階段的掙扎,我有點觸動。

「什麼是家?在日本,傳統的三口之家的結構,越來越少,有很多其他的組合,一對男女或者是一對同性的家、一個人和一隻寵物、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但是更多的是一個人獨居的家。」

一個人住,是未來的常態。」對於這句話,我帶著懷疑的眼光去審視,但又不得不認同。至少在中國的一線城市,確實如此。

早幾年,大家還帶著父輩的艱苦奮鬥精神在為一套房子掙扎,這兩年,好像都疲了。戀人也不結婚了,能結的都回老家了,或者嫁給了房子。留下來的年輕人,住進了單間公寓。創業,好像也沒那麼容易了,大家就這麼漂著,反正也餓不死。

怎麼改善年輕人的居住環境?他們又沒有多少錢。

從日本的經驗,觀察中國的當下社會,總有一種「上帝視角」。建築師亦然,青山周平也許在延續著前輩的足跡前行,很多日本的建築大師如安藤忠雄,都是從個人住宅設計起步而漸漸成名,青山也是。

2年前,我聽過青山和他的「400盒子社區」的故事。當時,這只是一個實驗性的概念,基於青山多年在衚衕里的生活經驗,他覺得衚衕就像大家的公共活動室,他將自己共享的理念融合在設計中,提出了盒子屋的概念。白色的盒子部分是大家睡覺的私密地方。而四周紅色區域是可以根據個人喜好組合的家居用品。例如沙發、衣櫥、書櫃等,而這些物品,是大家可以共享的。

這樣的盒子,可以根據需求形成多個居住組團,還可以自由移動「盒子」,形成不同的公共空間。

聽起來,這個概念非常酷,但是年輕人真的會願意嘗試嗎?有落地的可能性嗎?

「有的,我們第一個盒子實體項目,在泉州快建成了。」

對於這個消息,我倒是非常驚訝。這個過程,一定很難吧?

「是的,有很多困難,但我很高興,還是有年輕人願意嘗試。泉州,雖然不是中國的一線城市,但是也有800多萬人口,這放在歐洲,就是個超大型的城市了。在這些城市裡,還有很多年輕人,有些事情,可能在一線城市實現起來比較難,但在泉州這樣的城市,還有很多可能性。」

年輕人真的很難,但年輕人還願意嘗試,如果我們不相信年輕人,更不可能去改變什麼了。

對於年輕人的囊中羞澀,青山覺得建築師以往提供的是個性化、定製化的設計服務,但是成本很高。如果可以針對年輕人的需求,設計一些標準化的產品,既可以滿足年輕人的需求,又可以降低成本,普惠更多人。

說到這,我說,「青山老師,我想買你設計的那件衣服,藍色的那件,我特喜歡。」

是的,這是青山周平,一個建築師,跨界設計的衣服,稍早一些,他還跨界設計過傢具。

「那個呀,哈哈哈,是的是的,哈哈哈。」青山聞此,又樂了半天。

這件叫做「行走的家」的概念的衣服,可能是為數不多的,年輕人能夠消費的起的,來自青山的設計產品。在住進青山設計的房子前,也許可以先穿上青山設計的衣服。但據說,泉州即將落地的「400盒子社區」,租金也不貴。

在當代,年輕人與建築師的接觸,可能沒有那麼遙遠。

【3】中國,這裡還有機會,大家還相信,建築師可以影響社會

從北京出發,這幾年,青山的足跡已經幾乎踏遍了中國。

從民宅,到民宿酒店,也有一些室內的作品。從蘇州到烏魯木齊,從北京到深圳,都有青山的設計實踐。

剛從深圳回來的青山周平,考察了深圳的城中村。「這個地方,稍微改造一下,可以讓年輕人在裡面住的很好。」

在與青山的談話過程中,他提到很多次中國的可能性。

「日本已經不相信了,一個建築師,或者一個房子,可以影響這個社會。」

我知道,青山說的可能是事實。但是,中國還相信嗎?

十年前,當我還在大學裡讀書時,那個時候我是相信的。但是中國發展實在太快了,2011年到2013年,中國用掉了超過美國在整個二十世紀所消耗的水泥總量。但是到了2018年,年輕人在城市裡還是沒有棲身之所。

我問青山,為什麼一直設計住宅類建築,要知道,能夠設計美術館類的公共建築,是每一個建築師心目中的渴望,你不想涉及嗎?

「哈哈,想,還是想的」青山靦腆了起來,「但我目前還是專註於居住空間的營造。美術館的話,哈,還是看機會吧。」

看的出來,儘管青山這兩年受到了很多關注,但他依然是一個內心很踏實的設計師,不急不躁,一面穿梭於各種被曝光的場合向年輕人傳播自己的理念,一面安靜的注視著中國正在發生的改變。

也許他從歷史中,看到了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二自然 的精彩文章:

閨蜜工作室靈感爆棚,三個美女用4年時間 「造出好戲」
神秘創作境界-手與心的對話

TAG:第二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