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切身體悟!三點真切體會,讓你的生活更洒脫

切身體悟!三點真切體會,讓你的生活更洒脫

三點真切體會,讓你的生活更洒脫

所寫的東西,必須是自己的切身體悟。不一定都能做到,但絕對是真情流露。

在修行這條路上,我看過不少哲學,國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書籍,接觸了各種各樣的思想,在多年摸爬滾打和反覆思考的過程中,不斷總結一些核心理念。

因為我相信「大道至簡」,但得本,不愁末。以下三種體悟,個人認為直戳根本,絕不談玄說妙,純屬「經驗」之談,或許可以幫助大家消除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煩惱。

一.不過掌控情緒和慾望罷了。

修行為了什麼?一言以蔽之:能夠做自己的主人。這句話乍一聽,有點莫名其妙。從建國開始,我們中國人不就已經站起來了嗎?不是早就當家做主了嗎?是的,從外在環境來看,確實如此。

但從內在環境看,大多數人都還是「奴隸」。沒錯,都是慾望和情緒的奴隸。稍受刺激,便心神不定;偶遇不測,則痛心疾首;順境之時,洋洋得意;逆境現前,滿腹牢騷;看到所愛,想入非非又得不到,則輾轉反側;遇見所惡,憤憤不滿卻躲不開,便寢食難安。動輒怨天尤人,甚至尋死滅活,豈非「欲情」之奴隸哉?

GIF

一個人只有能夠掌控情緒和慾望,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此並非壓制「七情六慾」,乃是對「七情六慾」的一種收放自如。很多人之所以痛苦,就是不該乾的事情,卻控制不住地去幹了;該乾的事情,卻情不自禁地逃避了。這就是「不能當家做主」的體現,又談何「自由」?

修行修什麼?無非「當家做主」罷了。佛所講的超越生死輪迴,實際上也是要「做自己的主人」。正因為自己不能「做主」,老是受外界環境影響,跟著自己的慾望和情緒跑,當然就被「閻王爺」控制住了,不就得輪迴嗎?只是佛說的層次更高點而已,但原理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要「自己做主」。

道家有句話叫:順則人,逆則仙。順什麼?逆什麼呢?無非就是情緒和慾望罷了。因為「七情六慾」是人在對境時的一種本能反應,如果始終順著這種本能,你不就是普普通通一個人嗎?倘若能給它逆著來,我就是不跟著情緒和慾望走,長此以往,不成「仙」也難呢!

從世間角度來講,縱觀古今中外能成大事者,不一定有多大能力,但必須有一種特別的素養,那就是「淡定」。劉關張三人要說能力,劉備算是最差的,但有一點是關張二人比不上的,那就是「遇事不慌」(一般來講),故能服眾。有人說,那是因為劉備是皇室後裔。拉倒吧,「證件」都沒有,誰會相信。

當然,我說的是大人物的「核心」素質,不是全部的素養,但只要是「大老闆」,基本都比較「穩重」。正如老子所言:靜為躁君。你會發現,在我們生活中,總是一幫瞎起鬨的,圍著個別「從容不迫」的人轉。因為大多數人的內心都很浮躁,浮躁則做不了主,於是就得找一個能「做主」的人跟著他混,而那個能做主的人,肯定是一個「淡定從容」的人。

當然,「做自己的主人」並不一定是為了成就一番大事,但至少能夠得到內在的「解脫」。一日受情緒和慾望困擾,我們就一日不得解脫。所以古人教導我們要: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種境界該如何達到呢?請看下面分解。

二.把「臉」丟掉

佛說,一切煩惱都由「我執」引起,說白了,就是太要「臉」了。別人罵你一句,你為什麼要生氣呢?不就是「認為」他在罵你嗎?不就是太要「臉」了嗎?《心經》上講:無掛礙故,無有恐怖。可以說,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恐懼」都是因為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同學聚會不敢去,怕自己混得不好被瞧不起;不敢上台發言,怕自己講的不好被嘲笑;推銷員不敢敲門,怕被拒絕;就連做好事,都得看幫的是什麼人,幫一個運大糞的推一把板車,生怕旁邊人笑話;一切的一切,本來不該引起「恐懼」的事情,都時不時地給我們造成困擾。原因只有一個,我們太要面子了。

有人說,不要臉不就「無恥」嗎?請大家記住這句話:只要沒有違背良心,干任何事情都不丟人(重要的話,請說三遍)。說起來有點諷刺,當代很多人往往在做一些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時,並不感到羞恥。反而面對一些高尚的事時,卻退縮不前,生怕「丟人現眼」。

一個大學生在校不務正業,結交一幫狐朋狗友,換女朋友跟換衣服一樣,且花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錢,卻認為是一種理所當然。而當年老色衰,衣衫襤褸的母親來到學校看望自己兒子時,他卻唯恐避之不及,絕口不承認眼前這個老婦人是自己的母親,生怕給自己掉架子。這不是活顛倒了嗎?

在生活中的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太要「臉」,所以才自我「折磨」。細思之,你會發現一個問題:本來就犯不上啊,我在愁啥呢?都是「要臉」惹的禍,那樣的內心太憋太折磨。生活本來可以很洒脫,只要不違背道德,幹什麼都不丟人。

你罵我是「笨蛋」,那我承認不就完了嗎?我是不是難道由你說了算嗎?不小心把姑姑家的花瓶打碎了,主動承認就是,那不叫丟人,那叫誠實;推銷產品不僅被趕出來,還把名片給撕碎了,不就是幾毛錢一張的事嗎?真要丟了一塊錢也犯不著上火;上台發言,實在說不出來,大不了就實話實說:不會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嘛!

怕啥呢?幹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了嗎?細思之,所謂的「恐懼」基本都是自己想出來的。不把「臉」丟掉,還想活得洒脫,未之有也。「不要臉」實際上也是一種境界,而且是一種「任你東南西北風,我獨巋然不動」的境界。

生活中,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你在大庭廣眾下摔一跤,別人笑一笑就忘了,你還老放在心上,何苦呢?上班被老闆罵一頓,好多天都心神不寧,人家一天忙的要死,誰會把你放在心上,別多想了。所謂「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此言誠是也。

有些人打個遊戲都能氣得砸鍵盤,在現實生活中豈不更加悲慘嗎?有一句話叫「無關生智,局外生慧」,也就是別把自己卷到這個「爛攤子」里,應該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欣賞。人生無非是「悲劇」和「喜劇」兩種,像看電影一樣來看待人生,每件事情都會從中得到啟發,從而逐漸生起智慧。

另外,想要放下面子,就必須得接受自己,尤其是接受自己的某些生理缺陷,比如身高、相貌、性格、智商、情商等。要記住,很多時候,你在羨慕別人的時候,可能有很多人正在羨慕你。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敢於向別人展現真實的自己,不僅自己活得自在,而且你會更受歡迎,因為人們打心底都嚮往「真」善美。

「不要臉」並非不負責任,在生活中,我們既要努力做好本分工作,但也要明白一個道理:盡人事,聽天命。很多事情,不是靠個人努力就一定能夠實現的,以「不要臉」做後盾,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夠當下釋然。否則在這個沒完沒了解決問題的一生中,哪有你放鬆的時刻呢?唯有改善心態,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記住:只要沒有違背良心,干任何事情都不丟人。

三.道不同,忽視他的存在。

看到這句話,有些人是否會覺得有點「傲慢」?等先做到再說吧。生活中,無論我們再優秀,修為再好,都會有人在背後戳你脊梁骨,甚至當面指著你的鼻子罵。佛陀不也被陷害的不亦樂乎嗎?這都是人之常情,所謂「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

要想減少非議,記住一點: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只有少說別人不是,別人才會少說你的不是。當然,即便你真的做到了,也只能是盡量避免,還得掌握一個「秘方」才能徹底解決問題,那就是:道不同,忽視他的存在。

人生八大苦裡有一個「怨憎會」苦,你會發現,無論你走到哪,都有個別看你不順眼的,或者你看不順眼的人。當然,假如你有看不順眼的人,請儘快消除這種想法,不是教你「寬容」,而是要提醒你:何必把你看不順眼的人放在心上呢?

至於看你不順眼的人,首先要這麼去理解:對於普通人來講,看別人不順眼是太正常不過了。你沒他優秀,他就會看不起你;你跟他一樣優秀,或比他更優秀,他就會嫉妒你;這是一個普通人本能的心理反應。

理解了以後,應該怎麼處置呢?記得佛陀涅槃前,阿難問了佛陀四個問題,其中有一個就是:「對於惡性比丘,當如何處之?」

佛陀回答:「行默擯法,令其悔改。」通俗點講就是對於行為不檢點的僧侶,不要理他就是了。那麼對於看不慣你的人,最好的處置方式也是一樣:忽視他的存在。

當然,有人會說,找他好處不就對了。沒錯,此種境界就更高了,但比較「危險」。這就好比,一個人老想忘掉什麼,他就越忘不掉什麼。有時候,「找好處」也會出現這種狀況,假如你境界不夠,「找好處」可能就變成「自尋煩惱」了。

如果你們不是必須要生活在一起,那就不要刻意地「找好處」了,有時候「不當回事」反而效果更好。倘若必須抬頭不見低頭見,原則上還是要「忽視他的存在」,這是為了不受影響。但行事上,必須得「寬容」,興許能夠感化對方。如果做不到寬容,那是因為你還沒真正「忽視他的存在」。

但對於網上那些「噴子」,最好的處置方式不用考慮了,就這一條:忽視他的存在。要知道,凡是「噴子」都是閑著沒事,在網上到處尋刺激,找存在感。他們攻擊別人是沒有任何道理的,你只要別理他,他自然就憋回去了,搞不好還能憋出內傷(所以,有時候沉默是最強的反擊)。

話說有一個人對著禪師破口大罵,禪師始終一言不發。此人罵累了以後,禪師問道:「如果有人送我東西,我不接受,那東西應該屬於誰呢?」

「應該物歸原主。」

「那剛才你罵我那麼久,我不接受……」禪師心平氣和地說。

「……」此人無語。

其實,這個故事只是在說明一個「不爭」的道理。而真正在現實當中,你連回應都不用回應,直接忽視他的存在即可。因為只要你最後終於憋不住說話了,換來的可能不是「無語」,而是「接著罵」。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答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別小看「道不同,忽視他的存在」這句話,先不說是否有點「絕情」。你能夠做到這一步,就已經境界爆棚了。一般人面對立場不同的人,本能反應就是反駁。回顧往昔,凡是與人發生爭執,幾乎沒有能爭「明白」的。因為但凡「好爭者」必定不會服輸,就算你在道理上爭贏了,在人情上卻輸了。所以老子說: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忽視他的存在」是自我的一種內心調節,並沒有得罪他人,只是暫時立場不同,故彼此互不干涉。可能某一天「三觀」又相近了,再次交流也不會尷尬,因為當初並沒有「說破」。

在與人交談過程中,如果話不投機,你可以說明自己的立場,但千萬別否定對方的立場。比如你可以這麼說:你說的很對,同時我也來談談我的看法……。記住,這不是「拍馬屁」,更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因為站在對方的立場,他說的話肯定是對的。每個人的「三觀」不同,應該互相尊重。

有些人總是跟別人理直氣壯地說:「我有理,還怕啥!」這樣的人都還沒「長大」,講道理講到最後把人都講跑了,你再有道理講給誰聽?關於這類話題,詳細內容請看《到處挑毛病,無非到處找罪受》。

人生在世,快樂最重要。快樂在哪裡呢?快樂就在當下。在每一個當下的「別較真」;在每一個當下的「不要臉」;在每一個當下的「放下我執」;在每一個當下的「寬恕別人」。

本文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零雜談 的精彩文章:

TAG:八零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