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介紹——湖北博物館鎮館之寶的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原標題:文物介紹——湖北博物館鎮館之寶的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為元代文物。高38.7厘米,口徑6.4厘米,底徑13厘米。這件梅瓶腹部設有四個開窗,分別繪製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故名「四愛圖」。梅瓶釉色白中泛青,色彩青翠艷麗,為元青花瓷器中的精品之作。2006年出土於湖北省鍾祥市郢靖王墓。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青花瓷器的燒制盛於元、明、清三代,屬於釉下彩瓷。青花瓷是採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瓷坯上描繪紋飾,再施透明釉燒制而成。鈷料經高溫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元青花瓷質地優良,花卉、走獸、戲劇故事、人物等皆躍然瓷上,漂亮悅目。其製作精美而傳世極少,故而十分珍貴。這件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為傳世珍品,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收購於民間藏家,被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鑒定為國寶級文物,已收錄入《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可以稱得上是湖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湖北省黃梅縣出土的延祐六年(1319年)紀年墓塔式罐,是目前考古所見時代最早的元青花完整器,在青花瓷器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郢靖王朱棟(1338-1414)為明太祖朱元璋第23個兒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晉封郢王,永樂六年(1408年)六月就藩湖北安陸(今湖北省鍾祥市),永樂十二年十一月一日(1414年12月12日)薨,謚號為靖,又稱郢靖王。
2005年,考古學家對郢靖王墓進行搶救性發掘,墓中出土了2件青花梅瓶,其造型、胎質、紋飾、釉色等各方面都具有元青花特徵,特別是四愛圖梅瓶,與傳世的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幾乎一致。梅瓶足部繪飾仰覆蓮紋,三層紋樣以卷草紋、錦帶紋為界。釉色白中泛青,色彩青翠艷麗,為元青花瓷器中的精品之作。
梅瓶通體繪青花紋飾,分三組,肩部飾鳳穿牡丹紋。腹下部繪仰覆蓮紋和忍冬紋一周。腹部主題紋飾為四個菱形開光,分別繪有中國古代四位高士閒情逸緻、恬靜自然的場景。其故事取材高雅,即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喜愛蘭花,蘭花為傳統寓言紋飾,古人以幽谷蘭花喻隱逸之君子;宋代著名理學家周敦頤酷愛蓮花,蓮花紋飾以象徵身居高位,廉潔奉公,運用蓮與廉同音,意蘊「一品清廉」之意;人稱「梅妻鶴子」的北宋著名詩人林和靖一生未婚,痴愛梅花的高雅和白鶴的飄逸;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深愛菊花的傲霜品性,淡泊名利,嚮往美好的田園生活。
該青花陪襯的景物結合主題,四組畫面情景交融,造型秀美,線條流暢,色澤濃艷,可謂元代青花瓷中極其罕見的精品。在青花瓷器中,元代青花反映人物圖案的器物存世較為稀少,有如此精美的四愛人物圖案的元青花梅瓶更為罕見。這件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為了解元代青花瓷製造工藝及人物圖案紋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
梅瓶屬於青花瓷的一種,在明代即明代以前並無梅瓶一詞,在清代的《飲流齋說瓷》中說道:「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痩骨相稱,故曰梅瓶」。在歷史上,梅瓶各大窯系都有,其造型的優美程度可以說天下第一,所以梅瓶的造型可以算是中國瓷器的第一造型。「梅瓶」這種器形得名比較晚,它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名字,叫「經瓶」。這跟宋代皇家的講筵制度有關。當時「講經」也叫「講筵」。講完之後,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當時的酒,就是裝在這樣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經瓶」。
上海博物館藏宋代磁州窯梅瓶白地黑花梅瓶
梅瓶最早出現於唐代,宋遼時期較為流行,並且出現了許多新品種。近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一書中詳細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徵及名稱由來:"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於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
桂林博物館藏明代青花梅瓶
關於梅瓶的用途,從文獻記載、傳世實物和古代繪畫均可知,梅瓶從它產生時起,最初應為實用器,大多用於盛酒或其他液體物質。它的這種功用一直沿續到元明時期。梅瓶作為酒具的用途,在許多梅瓶的銘文中有所反映。如上海博物館藏有兩件件宋代磁州窯梅瓶白地黑花梅瓶,一件腹部開光書寫「清沽美酒」,另一件腹部書寫「醉鄉酒海」。此外,還有另外一些銘文則是從側面反映了梅瓶的基本功能。如桂林博物館藏有一件出土於明墓的本地民窯生產的陶梅瓶,其肩部堆雕了「天長地久」四字。「天長地久」本身帶有祈福之意,同時也隱含了「天藏地酒」之諧意,這就表明了其祈福與儲酒的雙重功用。
宋代理學宗祖周敦頤,字茂叔,中國道學的創始人。道州營道縣人(今湖南道縣),生於公元1017年。一天夜晚,月明星朗,涼風可人,先生披銀紗佇立在池邊良久,見蓮出污泥而高潔自愛,花濯清漣而無妖冶之姿,感慨叢生,文思泉湧,乃轉身回房,奮筆疾書,草就《愛蓮說》一篇,其佳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成為千古絕唱,至今膾炙人口。陶淵明是晉末宋初的一位傑出詩人,他做過江州祭酒、鎮軍參軍一些小官。他不滿士族把持的黑暗統治,不願與其同流合污,更不對之卑躬屈節。他做彭澤縣令時,恰好碰上督郵來視察工作,縣吏告訴他,「應束帶見之」;他不願「為五斗米折腰」,當即辭去彭澤令,決心遠離統治者,潔身自好。此後,他長期歸隱田園,以酒遣懷,以菊花為伴侶,再沒有出仕。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對他不苟隨時俗的高潔品質的讚頌。
王羲之創造行書、草書受他的愛好有很大關係。王羲之一愛蘭、二愛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約友修禊,選擇了蘭亭為修禊之所,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外,此地還盛開幽蘭,馨香撲鼻。同去的名士們因此而留下了「俯揮素波,仰掇芳蘭」、「微音選泳,馥為若蘭」、「仰泳挹遺芳,怡神味重淵」等詠蘭名句。林和靖除愛梅外,還特別善養鶴。每當外出遊湖時,客人來了,家僮開籠放鶴,他望見鶴飛來,知道有客,就返棹回家。他與客人飲酒吟詩時,鶴起舞助興。由於林和靖愛梅若妻,視鶴如子,「梅妻鶴子」遂廣泛流傳,成為佳話。傳說林和靖死後,他養的鶴也在墓前悲鳴而死。
※歷史故事——蘇武牧羊
※文物介紹——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女史箴圖》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