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的募兵制度有多科學?全民皆兵還比西方至少早一千年

古代的募兵制度有多科學?全民皆兵還比西方至少早一千年

原標題:古代的募兵制度有多科學?全民皆兵還比西方至少早一千年


從古至今,一個國家必須建立一支強有力的軍隊,保障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而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強弱與士兵身體素質的高低,有密切關係。在古代,一個男性成年人要想成為一名合格士兵,需要符合當時徵兵的要求,才能披堅持銳,建功立業。


中國古代的早期軍隊,採用寓兵於農的形式。軍隊由平民和奴隸組成,以銅質農具作為兵器,真正的兵器由國家管理,戰時發給士兵,稱為「授兵」或「授甲」。《夏書﹒甘誓》中,記錄了夏王啟與有扈氏甘地的原野上發生激戰。當時作戰,以步戰和車戰結合,步兵為主,戰車為輔。到了商朝,實行「兵農合一」。成年男子平時種地,戰時當兵。戰爭中普遍使用戰車,一車兩馬或四馬,車上甲士3人,隨車步兵15人,總計18人,作為一個基本作戰單位。


西周軍隊_圖


在西周時期,據《周禮》記載:「五人為伍,五伍為兩,五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從那時起,軍隊被稱為「隊伍」,「入伍」成了參軍的代名詞。當時一輛戰車通常配備四匹馬。每車載3名甲士,按左、中、右排列,分別負責射箭、駕車、擊刺,同時,還配有7名車下甲士,15名步兵,總計25人,為一步兵兩(輛)。


西周實行「鄉遂制」。離都城100里內,是持有「城鎮戶口」的國人和鄉人,100里以外類似於如今的農村,以及高級幹部的封地。國人和鄉人可以服兵役,但是由於出身不同,從事的兵種和所受的待遇也不盡相同。「甲士」首選貴族子弟,可以乘坐戰車,衝鋒陷陣。而「步兵」由平民充當。

隨著時間的推移,春秋時期的野人也要服兵役了。根據著名的《司馬法》的記載,「一車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炊家子十人,固守衣裝五人,(廄)養五人,樵汲五人。輕車七十五人,重車二十五人。」當時一輛戰車配備的成員多達七十五人,涉及甲士、步卒、伙夫、服裝、飼養、打柴、汲水等不同崗位。國人和鄉人負責完成一線戰鬥任務,野人屬於後勤工作人員。戶口不同,所在崗位也不相同。



戰國士兵_圖


戰國時期,各國實行郡縣徵兵制。徵兵對象以青壯年為主,婦女老弱為輔。徵兵的標準不再有戶口限制,男子只要年滿17歲或者身高五尺,兩者滿足其中之一就要服兵役。如秦國規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名義上士兵的服役期限是三年,服役期滿便可回家。然而隨著戰國後期戰爭規模不斷擴大,各國往往通過各種法律,肆意延長服役期限。當地的郡守和縣令可以徵集本地區的適齡男子入伍,並且成為這支軍隊的統帥。當時有兩類人可以免除兵役,一類是監門逆旅(泛指商人,有爭議)、另一類是贅壻後父(指贅婿)。在戰事緊急,婦女老弱也要參加兵役,尤其是防禦戰和守城戰。她們負責士兵的伙食供應、修葺城牆等後勤事務。


秦朝沿襲了戰國時期的徵兵制度。從《睡虎地秦墓竹簡》記錄的情況看,男子17歲「傅籍」(登記在冊),直到60歲才能免役。當時還經常用罪犯和奴隸充作士兵,稱為「謫戍」。秦朝十分重視士兵的戰鬥技能。不僅對考核最差的士兵進行處罰,負責相關訓練的官吏也會受罰。


漢代軍隊陶俑_圖


漢朝的兵制是全民皆兵,比西方至少早一千年。國內年滿23歲以上的男子,一律開始服兵役。兵役分為三種:一種是中央軍,稱為「衛」,第二種是邊防軍,稱為「戍」,第三種是民兵,稱為「役」。20歲由「役」開始,三種軍種輪流服役。「衛」兵每年一換。其待遇相當優厚,來回旅費、日常溫飽均由國家報銷,而且報到和退役,皇帝還設宴款待。「戍」兵與「衛」兵恰好相反,一切費用自理。需要指出的是這裡指的邊疆是封國的邊疆,而不是國家的邊疆。所以戍兵的期限,卻只有三天,加上兩天的往來路程,前後不過五天。


三國時期,戰爭頻仍,募兵方式以世兵制、徵兵制和募兵製為主。曹魏建國前後,主要的兵役制度是世兵制。這種制度將士兵家屬集中管理,便於控制,形成軍戶。軍戶實際上是職業兵制度,年老力衰也不能免役。有記載顯示,魏文帝曾一次「欲徙冀州士家10萬戶實河南」。直至南北朝時期,仍以世兵製作為主要募兵制度。


唐朝騎兵_圖


到了西魏,宇文泰創立了「府兵制」,這項制度影響了後世約200年。該項制度破除了鮮卑人和漢人之間的民族矛盾,將六鎮軍人和豪強武裝整合成六軍,由八柱國擔任軍事統帥。隋朝更加完善了府兵制,「軍人悉屬州縣,墾田籍賬一與民同。」如此一來,推動了農業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由驃騎府徵募訓練府兵,驃騎將軍擔任軍事長官。府兵自備參戰武器和馬匹。


唐初沿襲府兵制。實行「兵散於府,將歸於朝」的政策。唐朝兵役「三年一簡」,即每三年徵兵一次。府兵隸屬於折衝府,服役時需要自備糧食、衣服、馬匹和武器。唐玄宗時期,土地兼并嚴重,府兵地位下降,破壞了「府兵制」的基礎。唐朝中期,募兵制日漸興盛。國家出錢招募士兵,不僅提供溫飽,還免除全家賦役。凡是身體健壯、身高1米5以上的健壯男性都能自願參軍。這些拿「工資」的職業士兵,戰鬥力強,經驗豐富,但是他們的政治立場往往與國家不一致,與統兵將領容易形成依附關係,從而造成危害國家穩定的「強蕃」,這也是唐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宋朝軍隊_圖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於職業軍人家庭,他對軍隊有自己的想法。宋朝依然實行募兵制。在飢年招募饑民作為兵源,同時鼓勵父死子替、罪犯充軍。入伍前,「先度人才,次閱馳躍,次視瞻視。」相當於對候選兵源進行體質、技能和視力的篩選。一旦入伍,臉上或手臂上會被刺字,因此,在《水滸傳》中,有人罵軍人叫做「賊配軍」,可見當時軍人地位之低。宋朝軍隊分為禁軍和廂軍兩部分。身高1米6以上的健壯男丁加入禁軍,成為主力部隊,而淘汰下來的士兵只能加入廂軍,軍中從事雜役。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武功最盛的朝代,這與它全民皆民的兵役制密不可分。元軍由蒙古人、漢人以及色目人組成。蒙古人從15歲服役,到70歲退役,期限長達55年。在漢人地區,元朝統治者將一部分農戶劃為軍戶,形成世兵制。蒙古軍隊出征時,可以帶著家屬。軍事統帥設置「奧魯宮」,管理隨軍家屬以及準備武器和糧草。



明朝軍隊_圖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頗有特色的「衛所制」建設明朝軍隊。朱元璋在全國設若干衛所,每個衛所轄5600名軍人。他們世代相傳,屯田供應給養。難怪朱元璋驕傲地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其實這種制度是世兵制和府兵制的有效結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兵員多達270餘萬。明中後期,屯田被豪強和官僚侵佔,募兵制再次成為兵役制度的主流,如「戚家軍」、「俞家軍」等,正是由募兵組成。


清朝的兵役制度十分特殊。清朝早期,八旗和綠營成為軍隊的主力。八旗由滿族人組成,採取「兵民合一」的方式,軍事和經濟一把抓。相比之下,綠營由漢人組成,按照明朝衛所制度改編而成的軍隊。綠營「騎兵拔於步戰兵,步戰兵拔於守兵,守兵拔於余丁,無餘丁乃募於民。」由此可見,綠營也是經過層層選拔的精銳。


八旗和綠營採用世民制,天長日久,日益腐化。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時,曾國藩創辦湘勇,代表了近代勇營制度的建立。近代勇營以募兵制招募士兵,軍官不僅是指揮官,還集管理權和財權於一身,因此近代勇營是一支具有戰鬥力的正規野戰部隊。清政府對近代勇營寄予厚望,將其歸入正式編製,一部分勇營轉為新建的北洋海軍,成為清朝一支重要的武裝力量。



北洋軍_圖


甲午戰爭中,以西方標準建立的日本軍隊,輕而易舉地擊敗了清朝軍隊。這一事實倒逼著清政府必須進行軍事改革,建立一支新型軍隊。清政府以德國、日本軍製為藍本,設立步兵、炮兵、騎兵和工兵等四類兵種。兵源通過層層選拔,整體素質較高。這種新型軍制,是義務兵制和募兵制相結合的產物。新軍以鎮為基本單位,每鎮官兵定額12512人,至清朝滅亡,總共訓練了13鎮。


這支新軍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北洋新軍」,從此,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文:計白當黑


參考文獻:《睡虎地秦墓竹簡》《司馬法》《周禮》《明史》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這四人都不是皇位第一人選,通過政變都成了歷朝的「太宗」皇帝
雍正無助時唯一可靠的奴才,當了皇帝後雍正不必滅口也要將他除掉

TAG:歷史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