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尖銳的題材!這麼好的國產片 不火真的太沒道理了!

尖銳的題材!這麼好的國產片 不火真的太沒道理了!

文:點點

今天風格想給大家推薦一部關於『人生抉擇』的電影:《出·路》

這一詞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常常被家長群體描述於孩子的未來,也是待業人群們每天都在思考的未來。

剛剛結束的6月中,千千萬萬的少男少女也恰巧結束了影響他們人生的高考。

「考大學就有出路」不知什麼時候成為了奮鬥的準則,很少有人明白: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說回電影,為了體現『出路』這個詞語開放性,導演用了三個不同的故事來講述。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甘肅會寧,馬百娟時年12歲,家境貧寒,重男輕女。在校長的「恐嚇」下,家裡人才同意他去上學。

山村裡的孩子,是最渴望知識的。沒有電視沒有錢,只能在書本的描繪中認識外面的世界,了解到自己想要做什麼。

因而,在爭取到上學機會後,馬百娟非常努力。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趕往學校,坐在5個學生1個老師的教室中認真聽講,幻想著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

面對攝像機,她羞澀的表示:「我的夢想是去北京上大學,每個月掙1000塊錢給家人買面,給家裡人挖水窖喝水。」

在老師布置的作業本上,她欣喜的寫下自己的感受:我每天都很高興,因為可以上學!卻永遠都抵不過現實的殘酷。

沒過多久,哥哥就給馬百娟辦理退學了,理由是她太笨,連數數都不會數。爸爸更是殘忍表示:女孩子,能嫁出去就不錯了,學那些東西幹什麼?

就這樣,馬百娟離開了她喜歡的學校。

為了維持家裡的生活,她也嘗試著去外面找工作,旅館保潔員1000多一個月,非常符合她對未來的幻想。

但是,經理卻殘忍的表示:「你這麼小就輟學,洗澡都沒人要。」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復讀的徐佳復。為了考上好的大學,他一次又一次出現在高考考場中,拼了命的想要上大學。

他有兩個動力,一是父親臨終前『爬都要爬上大學』的期望,二是他想要讓母親過上更好生活的心情。

211985,這一類學校,是經常出現在父母口中的。他們把這些跟三本專科拿來對比,認為只有上這些學校,未來才是好的。

但是對於徐佳復而言,他沒有太多這樣的心思,只想努力完成著父親和自己的期望。

終於,第三次高考的時候,他順利考上了湖北工業大學,並且在畢業之後找到了心儀的工作。

或許,這並不是其他人眼裡最好的未來,到對於徐佳復來說,這是他最想要的未來,最想走的路。

第三個故事,比較特殊。主角名叫袁晗寒,是一名忍受不了學校體制而選擇退學的「問題少女。」

與馬百娟、徐佳復相比,她的生活絕對優渥,家裡有足夠的錢財讓她揮霍,乃至是自己開店、工作。

第一次,她開了間酒吧,用感興趣的顏料畫裝扮,開開心心的等著賺錢。

第二次,她決定賣燒雞:喝酒的人不多,吃燒雞的人總有吧。餓了還能不吃飯呢?

顯而易見,兩次的結果都是失敗。

秉著優渥的家庭環境,她決定不做生意了,出去旅遊。旅遊途中,她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最後,進入了德國最好的藝術學院。

實不相瞞,看第一個故事的時候,點點以為導演要拍一部非常正能量的電影,從貧窮這個角度出發,探討社會底層人士的出路。

直至看完整個故事,體會三種形色各異的人生後,才真正體會到導演的想法。

世界上,每一個人的生活、每一個人的追求都是不同的。前者可能認為讀書是出路,後者可能傾向於:出路就是做我喜歡做的事情。

最諷刺的是,馬百娟的故事中,導演直接把『往死里干就能有出路』的這件事情拍死,不勵志,卻更加現實。

有幸看過採訪,採訪中得知:導演鄭瓊花了整整6年,才拍出了這樣一部紀錄片。

先不說涉及底層社會這個題材,單是從這個時間上來看,就可以感受到導演對於電影的用心程度,值得大家貢獻關注度。

當然,第三個故事中也並不是說『沒有高考也有出路』。

袁晗寒只是社會中的一類代表人物,在她之後,還有各種各樣的人生,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合理的抉擇。

電影只是一個指引,人生中迷茫的未來,是需要大家自己負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生活 的精彩文章:

王家衛、張國榮、劉德華、張曼玉,這經典港片終於可以大膽的看了
製片人將童年被侵犯的經歷改編成電影,就為了警醒世人!很偉大!

TAG:電影生活 |